买还是不买?购物节的兴起

昨天朋友还和我说要不要买点什么,最近618有优惠。

感觉因为比较忙,最近过得有点脱离现实,不知不觉居然618火了这么久,毕竟现在还没到6月18号。

仔细想想,网络购物节的开端貌似是从淘宝的双11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在双11之前每年的传统节日都是购物优惠的高潮,但是从来没有哪个电商可以硬生生的创造出了一个购物节。

于是什么年货节、女王节之类的,甚至父亲节、母亲节都展开了各种促销推送信息,哪怕不是中国的节日,类似复活节也渐渐兴起,好像就差清明节和中元节了。

而这些也还算是已经存在的节日,从双11以后出现了双12,而到现在一些连听都没听过的节日诸如亲子节、双品节、风尚日等被一些平台给凭空创造出来了,不得不说以光棍节为主打的双11给广大电商打开了一个大门。

先不说这些节日应不应该受到质疑,至少从一些方面来看是促进了消费,也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在优惠,当然,那些先涨价再降价的拙劣手段总是让人唾弃的。

不过随着各大平台都在造节优惠,为了吸引人气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也都被玩出花来了,什么积分兑换、瓜分红包、赚取货币、购物券的小游戏之类的,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的,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补贴和消费者的参与度。

记得有一年双11问过一个出国了的网友有没有买什么,她说就很简单的买了些一直在关注的东西,国内的优惠力度很大,但是有时候计算各类补贴活动去花费的时间太多,实在是懒得去玩那些东西了,看到有优惠就买了。

虽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是感觉不论平台怎么促进节日氛围,不管多么大力宣传娱乐性和社交性,购物优惠的本质依然是性价比,花费太多时间根据宣传活动去买更多的东西在一些人看来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尽管确实是便宜了,可是花费却也更多了,毕竟再便宜的东西也都是要花钱的。

现在的很多消费者已经逐渐从冲动消费慢慢过渡到了理性消费,有时候单纯的促销、便宜往往不是吸引消费的关键,高性价比、质量好、服务优变成了首先要考虑的地方,用户体验才是重中之重。

我有时候并不很喜欢一些购物节,比如父亲节、母亲节的促销,我一直都觉得不用人伦忠孝的噱头去赚钱是一种底线,这如同被绑架了一样,好像不买点什么就对不起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但是难道孝心不才是最重要的吗,孝心并不是非要买东西才可以。

当然,买东西也的确是一种表达方式,只是自己不喜欢,却不强迫别人,而且东西也的确是便宜了。

其实购物节的兴起电商平台是为了赚钱,但是根本上是价格的便宜,方便了消费者,这个是双赢,只不过希望购物节不要成为了套路节,为了造节而造节,只图便宜和赚钱而不顾质量,既损害了消费者的体验也不利于长久的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