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创新要手脑联动,后发制人

6月13日下午,2019科技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余杭举行,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针对创新的认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创新应该手脑联动,后发制人。

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发现到发明,再从发明到应用,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5G技术为例,从1982年土耳其数学家阿勒坎开始研究5G的基础极化码,到2008年发表关于极化码的论文,再到近年,华为在5G应用上取得突破,整个过程经历了30余年。周其仁说:“创新者既动手,又动脑,如果你对创新的成果感兴趣,就要关注原理的研究,长期钻研。”

“这是创新者的基本素质,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就加强与工匠和销售员的交流;在前线打仗的士兵,要经常去实验室看看科学家在研究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创新效率,缩短创新周期。”周其仁表示,动脑和动手都有限度,过了临界值有效产出就会边际递减,而“动脑又动手”是提升临界值的不二法门。

周其仁表示,当今社会,在创新的众多环节中,科技致用最为重要,也是中国创新历程中的短板。“创新要后发制人。产业化应该是创新的目标,而以客户和用户为中心应该成为科技产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周其仁说,在创新过程中,不能把眼光囿于原理和技术层面的原创,要注重科学致用的后发优势。

周其仁表示,“从0到1”的突破很伟大,但“从1到N”的突破同样伟大,很多成功的产品,都是在既有原理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中国的创新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好创新的后发之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