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到来前夕,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三大问题

无人驾驶概念车

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说是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这两大时代科技成果的结合,它需要的汽车技术和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终于在今天达到了基础条件。

随着5G逐步成为现实,物联网技术将补全短板,同时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能达到L4要求汽车的量产和上路可以说已经被写进了日程表。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内,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成为道路交通中的常态之一,而且它很可能将迅速成为大城市智慧交通的一部分,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方案之一。

在这一新的交通方式成为现实之前,我们似乎已经不担心技术方面的问题,毕竟那只是时间问题。

但我们似乎忘记了一点。

无人驾驶需要融入社会,那么在融入之前,是否还存在一些非技术性的重要问题?

这就是笔者想要说的三点,关于驾驶权,关于隐私权,以及可能存在的被人工智能支配的威胁。

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处于L4初期,即高级自动驾驶阶段

第一问:驾驶权归属于谁?责任划分的困境

我先假设一个场景:

比如说A驾驶汽车撞了按规行走的B,那么A负交通主责,这个很清晰;

但如果A是在无人驾驶的汽车里没有任何操作,结果该汽车撞到了按规行走的B,那么这个责任还应该A来承担?因为虽然车是A的,但并非A在驾驶。

请仔细想想。

2016年10月,美国交通部国家公路运输安全局更新了5个级别自动驾驶的最新定义(基于SAE国际标准J3016):

0级(有人驾驶):该级别完全由人进行驾驶。

1级(驾驶者辅助):该级别汽车控制了一些车辆功能,如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大多数现代车都在这个级别中。

2级(部分自动化):该级别涉及到至少两个主要功能的自动化。例如,一些高端车辆提供的主动巡航控制和车道保持共同工作,这些我们可以将其分为2级。

3级(条件自动化):该级别车辆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进行自动驾驶,但如果有需要的话,驾驶员可以接管汽车控制。3级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是需要有驾驶员的。

4级(高度自动化):该级别车辆可以始终处于自己完全控制的状态,即使没有驾驶员也能操作。4级驾驶汽车被设计成可以完成所有可以监视道路状况且安全可靠的完整行程。但并不能完成所有的驾驶场景。

5级(完全自动化):该级别是真正意义上的可以在每个驾驶场景中可以与人类驾驶相当的,完全自主驾驶系统。不久的将来,它甚至可以在极端环境下,驾驶在无法导航行驶的道路上。

目前,最前沿的技术处于L4初期,国内介于L3和L4之间,换而言之,真正的无人驾驶还无法实现,但已经达到了应用及格线附近。

对于驾驶者来说,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能够帮助人们更安全地驾驶汽车。

所以这里的驾驶权归属于谁对司机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但对于路人,对于整个交通系统来说,却异常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事故的责任划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往的交通事故中,驾驶者几乎是第一责任人,是要为交通事故负全责的;但如果无人驾驶技术进来,那么人工智能或者说车载系统将成为行使驾驶权力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地位,那么这时候的事故,谁是第一责任人?车载系统?

这么说你可能就有点明白了。

所以驾驶权的归属很重要。

回到场景本身,A是不是需要有选择主动驾驶还是自动驾驶的权利?

那么到时候责任划分上就会出现三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主动驾驶情况下,A负全责;

第二,自动驾驶情况下,A本可通过主动驾驶避过事故,却由于主观意愿问题没有付诸行动,可能会有连带责任,驾驶系统负主责;

第三,自动驾驶系统出错,自动驾驶负主责。

你可能觉得这已经足够清晰了,但是朋友,驾驶系统承担事故责任,那责任人是谁?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或者说是与驾驶系统进行信息沟通的智慧交通系统?

还有如何判断司机或者说车辆拥有者在交通事故中承担的角色,是被驾驶系统坑了,还是冷眼旁观?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驾驶权在无人驾驶时代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两个拥有者,并且两者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等,就像两个人同时驾驶汽车。

所以交通法必然要大改。

第二问:隐私权如何保障?

未来的智慧交通系统发展会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车辆信息上网,车辆行驶的大数据组成初级的智慧交通系统,这里需要用到大数据分析以及物联网技术;

第二阶段,则是车辆拥有者信息上网以及所有人的地理位置信息上网,以判断人们对于车辆的影响,以及实现行人与汽车之间的安全隔离。

当处于第一阶段时,其实并不需要多担忧隐私权受侵犯,这种程度的信息泄露更像是一种“交保护费”——你将信息给了网络,网络为你提供保护。

但处于第二阶段时,隐私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我同样设置一个场景:

A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发泄,他选择了飙车,这个时候他开车很显然会对整个交通系统里的其他车辆和行人构成威胁,如果是以前,我们是以结果来看待整个事情,我们只能说以后生气不要开车。

但智慧交通系统——甚至可以说智慧城市系统发展到第二阶段,那么人工智能会采集A的所有信息,比如说社交信息,从而得知A的精神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那么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对驾驶权的锁定来杜绝A的“胡来”。

但是,这是否构成了对隐私权的侵犯?

甚至更严重一点,它是不是构成了公民对自身财产的处置权?

另外,这种信息采集不是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进行,而需要长期地持续地进行。这里面大多数信息对于交通系统来说都没有直接影响,但确实能够成为交通系统的影响因子。

实话说,这是技术无法解决的困境,因为人是交通系统里最大的变数,想要实现对它的整体把握,没有海量的数据肯定不行,甚至说即便拥有海量数据也还不够。

因为即使掌握了人类的所有信息,但谁说不开心的人类开车就会找死?

有个成语叫因噎废食,当智慧交通系统为了一种可能性而去扼杀掉所有其它可能性时,人们不会坐视。

想要避免陷入这种困境,可能需要更好的信息识别和保护系统,让很多很私密的信息有权不接受智慧交通系统的“召唤”。

这里涉及到一种平衡,即个人信息安全与公众信息安全之间的平衡,个人信息的上传是为了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有序地进行,为了保障公共安全。

那么人们有义务付出一定的个人信息完成公共安全的构建。

重要的是法律必须保护这些个人信息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不能使这些信息成为第三方机构的获利工具。

否则所谓的无人驾驶的未来图景仍然只会是科幻电影里的一个镜头。

第三问:无人驾驶未来图景之中,AI的定位是什么?

放在大的背景下,无人驾驶或者说自动驾驶会成为智慧交通系统的一部分,然后智慧交通系统上边是智慧城市,再上面可能就是智能社会。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中,我们需要描绘出一个真实可见的层级图来。

无人驾驶需要这几类技术:大数据分析和采集、物联网、驾驶数据识别及处理、人工智能等等。

这里边物联网得益于5G网络的大面积商用,可以说很快就具备应用基础;驾驶数据处理及识别也有着非常深厚的积累,基本上问题不大。

目前比较困难的只有两大类技术,第一是大数据分析和采集。

这里可能有人要举手反对,说大数据不是发展的挺好吗?阿里巴巴智慧城市都上线几年了。

别激动,朋友。我说的大数据是要超越目前这个数量级的,因为5G技术将会实现1平方公里几百万个设备的同时在线,物联网的世界将是多类型硬件设备以及上网终端联网的状态,这里的并行数据量和峰值数据量是现在无法预估的,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到时候的数据容量将远远超越现在,因为它需要更大的储存空间、更多的收集渠道、更宽阔的信息通道和更迅速的数据计算处理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一直发展超级计算机的原因之一,未来需要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会用得上。

AI

第二是人工智能。

可以这么说,在突破人工智能领域之前,数据的处理将会一直是件麻烦的事,而尴尬的是,数据处理技术没获得突破的话,人工智能基本上没戏。能作为突破口的是生物技术和量子物理,这个且不去细说,我想在这里说的是人工智能的控制问题。

人们的发明创造和科技发展,很大的驱动力在于解放生产力。换句话说,人们几乎是为了偷懒,为了省事儿,而创造了现在的文明。

到目前为止一切可控,人类发明的技术几乎都在人类控制之下,但这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在选择划分人工智能水平的标准上,国际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Sandeep Rajani教授,在《人工智能:人或机器》(Artificial Intelligence-Man or Machine)一文中,将人工智能的水平和人类能力进行横向对比,划分成四个不同的等级:

巅峰级——已经实现了无法超越的最优能力

超越人类级——比所有人类的能力都要强

强人类级——比大多数人类的能力要强

弱人类级——比大多数人类的能力要弱

如今巅峰级的人工智能已经出现,但这些大多表现在某个方面,比如计算能力。

机器人瓦力

仍然没有实例可以证明,人工智能具有进化能力。

我们惯常会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科幻作家们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描述:会产生情感(《机器人瓦力》),具有超强的进化能力,以及对人类产生的毁灭情绪等等。

这些作品中已经将人工智能拟人化,事实上这也是科技界人工智能威胁论的主要观点——当AI产生了“人格”,具备了自我进化能力,那么人类与AI的角色将发生本质性的反转,从前是AI是鱼肉,人类是刀俎,而之后的智能时代,AI可能将成为主宰者。

不能不承认,这种可能性也存在。

那么我们就必须在此之前有所警惕——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可能放弃研究人工智能,而是要给人工智能的发展设置底线。

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出现了如阿尔法狗(AlphaGo)这样的杰出代表,而未来我们的智慧城市系统必然也需要这样一位不眠不休计算能力超强,能够高效执行人们制定的社会运行规则的“人”。

我们对它的角色赋予,也许永远都只能是机器,而不是让它完成从机器到拥有机器外表,但具备“人类灵魂”的“智慧生物”。

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深知人类的劣根性和复杂性,但我们或许并不知道我们创造的机器,在它与人类截然不同的进化过程中,诞生的是怎样的“人格”。

我们无法冒险。

回归到一个小场景里,如果某天交通事故在完全无人驾驶的环境中发生了,我们是否有能力判断是机械故障、数据处理故障、AI的故障,还是AI的主观判断?

这会形成人类文明内部的猜疑链。

原子弹爆炸

结语

无人驾驶其实还有些遥远,想要完成对现行的整个交通系统的取代还很困难。

但我们的生活能够变成现在这种模样,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从来都愿意为美好的未来去努力。

当无人驾驶到来,人们可以解放自己的精力,可以减少交通时间,可以避免交通事故,可以将汽车作为办公场所……我们将拥有一个行者无疆的世界。

为此,我们才愿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曾有人问,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如果催生了邪恶的AI,破坏力很可能远大于核武器,那你还会支持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

我会,因为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初衷,是为了人类生活更美好。而核弹是为了让毁灭更高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