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爆发新契机,终于不再雷声大雨点小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作为其重要支撑的车联网技术步入新时代。而5G商用,车联网市场将进一步迎来爆发风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约为525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加至1629亿美元,CAGR为25.4%;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1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530亿美元,CAGR为36.0%,高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市场规模在全球占比也将从2017年的21.7%增长到2022年的32.5%,其用户数也将从1164万增长至4097万。

未来车联网市场机会很多,新的汽车数字化浪潮即将被开启。

政策的“宠儿”

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一看市场,二靠政策。前几日,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公告,明确了车联网直连通信系统收费标准,同时表明,为鼓励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对 5905-5925MHz 频段车联网直连通信系统频率占用费标准实行“头三年免收”的优惠政策,即自频率使用许可证发放之日起,第一至第三年(按财务年度计算,下同)免收无线电频率占用费。

广义的车联网需要国家来推动,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车联网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工信部发布了《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作用;政府此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也已经明确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产业持续前行

《车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车联网成为投资热点,竞争激烈。无论是创业企业,还是BAT等互联网巨头、传统汽车品牌商,车联网都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同时又对技术、资本、市场有所要求。

在过去的发展中,车联网生态的状况是:汽车制造商善于造车,车内网搞得很好,但解决不了对外通讯能力的问题,属于单车智能;而互联网企业对软件的开发应用了如指掌,拿不到数据也是白搭。

目前来看,车联网产业链中的所有环节,包括科技巨头、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零部件厂商以及供应链企业都开始尝试将需求整合,形成能满足车企个性需求的车联网系统。

举个例子,阿里巴巴在车联网领域的核心产品——AliOS斑马智行车载系统,就是基于阿里云的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路、人、车、云全面协同,还有基于支付宝的车载支付服务。华为、百度、腾讯等其他互联网企业在车联网领域也有所布局,同时根据自身特性提供个性化服务。

5G加码,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

与4G人与人之间通信的不同,5G增强了移动带宽,峰值速率可达20Gb/s,支持更低的延时(≤10ms),更高的可靠性(>99.99%)以及更大的带宽(每平方公里可连接100万个终端),形成了端到端的生态系统。

自动驾驶,可以说是车联网进化的终极形态,对于网络时延的要求需达到个位数的毫秒级。通常来讲,高速公路时速120Km/h,即33米每秒,刹车一秒的制动距离普遍为40米以上,以此来看,在车联网内,时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5G的到来,首先解决的就是车联网时延的问题。

除此之外,5G还拥有更高的带宽,支持更大数量的连接与更高的移动速度。

5G技术的发展,与车联网的结合,为自动驾驶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如今5G商用牌照已发,正是炙手可热,目前来看,车联网对5G需求的规模与体量,车联网很有可能成为引爆5G需求的重要应用场景。

在过去十年间,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发展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关键在于基础技术存在瓶颈,而5G网络的商用势必为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融合提供更合适的契机。

政策不断加码、产业持续前行、5G技术的发展成熟都在推动车联网打破概念形态,走向实用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