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团COO干嘉伟,和你分享3点成长经验

2011年11月16日,在王兴6次拜访后,原本作为投资方调查人的干嘉伟,终于答应王兴,出任美团COO。这位工号67的前阿里铁军高管,用阿里的管理文化,帮助美团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地推铁军,在美团参与千团大战最后胜出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我翻阅了大量关于干嘉伟的资料,发现他在工作中有一个明显的特质:凡事都多想一步。不管是在他自己刚做销售时的学习,还是他对员工的管理过程,都体现了这一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干嘉伟是如何通过“凡事多想一步”,让自己取得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让你从行动上做出改变。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能力

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干嘉伟已经在浙江省燃料总公司做到了国企副科级干部的位置,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待在夕阳产业,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杭州新华书店反复搜寻有关朝阳产业的资料。

最终,一篇关于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的采访打动了他,干嘉伟萌发了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念头。就这样,他加入了当时几乎是杭州唯一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阿里巴巴,工号67,开始了他的转行之路。

阿里巴巴早期的销售员们,几乎都没有销售经验,大家的水平差不多,还谈不上互相学习和分享,干嘉伟也久久不出单,就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是不是自己不够勤奋?也不是,他每天不到9点就赶到金华永康,第二天凌晨1点再返回杭州,相对而言,已经比同跑永康的同事更勤奋了。

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问题?干嘉伟认为,自己花了半年才签下阿里巴巴在永康的第一家客户,速度太慢了。于是他开始寻找可复制的方法论,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专业度。

当时阿里巴巴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叫“环球资源”,对方销售员的专业性比阿里巴巴高。于是干嘉伟便从来自环球资源的同事和客户那里,找来竞争对手的培训资料,偷学其销售理论。

他在一次分享中说:

“其实,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心态:你我不是这世上最聪明、勤奋的,也不是第一个做这件事的人。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知道怎么去学习,好过你凭有限的经验做决策。

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基本的常识是不清楚的,都是基于一些不清晰的常识在讨论问题,建立基本的思考框架很重要。”

从阿里去美团以后,正值团购市场竞争最激烈,市场变化最快的时候,干嘉伟遇到了很多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挑战,他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和学习,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

所以,遇到问题时,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凡事多想一层,多走一步,是成就目标的关键。

真正的高手会多想一步,从利己变成利他

阿里巴巴从2001年1月起正式开始评销冠,干嘉伟曾在7个月内拿了6个全国销冠,1个全国第二。他获得了由马云亲自颁发的阿里巴巴第一份销冠奖状。

相较于中供后期的惨烈竞争而言,在阿里早期,获得销冠的竞争压力没那么大。他自己也坦言:那时阿里没人啊!但在干嘉伟日后的管理生涯中,他在早期摸索出的方法论,却影响了日后他带过的很多基层销售。

这个他独创的方法论,就是顾问式销售。该方法的探索,和他早期的阅历和工作经验密不可分。

在他就职于浙江省燃料总公司期间,在绍兴小曹娥镇卖煤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被雨水浸润过的煤炭无法被制作成煤饼,所以一到下雨天,干煤的价格就水涨船高。为了让当地人能用上干煤,干嘉伟找鞋匠用编织袋制作了一张奇大无比的布覆盖在煤上。

没想到,这个本质上“利他”的行为,最后还变成了“利己”。黄梅天时,当地人传开了消息:“只有浙江省燃料总公司的煤场有干煤。”人们由此蜂拥而至,浙江省燃料总公司的份额也跃居当地第二。

刚开始卖中供时,干嘉伟的心态是:“我想尽快签单,拿提成,证明自己。到客户那里,两只眼睛一只是美元,一只是人民币,客户一看就知道了——压根不是为了帮客户,是为了帮自己。”

通过不断总结自己不签单的原因,他渐渐总结出一条规律:销售应该是一个给客户带去价值的过程,应该先想着中供(产品)对企业有何价值,然后对症下药。而不是像一个不称职的医生,病人病症还没说完,医生就急着开药。

由此,干嘉伟进一步明确了顾问式销售的利他本质,签单效率也大大提升,不久就晋升为浙江大区经理。

同一水平线上的较量,谁多做一点就胜出了。从利己变成利他,其实只要多想一步,结果就会有质的改变。但正是这一步,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同样的事有很多人做,但真正的行家很少

在阿里铁军内部,有一个著名的Review(回顾、总结)体系。很多公司也有这样的述职流程,无非是说说业绩,谈谈计划,表表决心。但在阿里不是,这些只是开了个头。

阿里还要问你对价值观的理解:你做了什么事能体现价值观?团队合作方面:你和团队相处得怎么样?和谁熟,和谁不熟?你帮别人做过什么……

这就要求每个人认真地审视自己,认真地感受别人,真正把自己、团队和公司三者联系起来。

Review体系对身为早期员工的干嘉伟产生了很大影响。来到美团以后,干嘉伟把这套Review体系内化到了地推团队中。

“我们每天早上拿出半个小时开晨会,然后晚上把大家叫回来,把一天碰到的问题,去跟你的主管经理一个一个去过,解决你第二天的问题。这些东西很多公司都在做,只不过做的质量是有差异的,坚持的程度是有差异的。

我讲的抓拜访量什么的,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做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个不是他的信仰,他碰到一些困难时,就会绕过去了。

比如说我打电话效果也挺好的,还更快,我跑上门老板不在时还要白跑一趟,有这时间打电话不是更好吗?

就像做题目,有很多人只要抄了会做了就行了,他不愿意去看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这个跟人的特点或能力有关。

另外,还得说他这样做他成功过,而且他不这样做他失败过。所以得先天、后天都有证据,你才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家,否则的话人云亦云。

很多时候他不是真正的行家,就会被这个迷惑,就会走形。这就是说,‘我知道’跟‘我真正懂’的很大差别。”

真正的行家是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多的反对意见,也认为必须这样做。干嘉伟经常跟团队讲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做同样一个工作、一件事情,做的人很多,做法也大同小异,但真正的行家很少。

什么叫真正的行家?首先这个人,他得有很强的对真相的探索能力和意愿,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打破砂锅问到底。”

在干嘉伟眼中,普通人和真正的行家,也只是相差了一步,即看问题能否比一般人看到更深的层次。这种能力,如果日积月累,每次深想一层,每次多做一步,自然会达到其他人仰望的高度。

他曾坦言,在他准备离开阿里那段时间,有不少猎头找过他,拉手网创始人吴波也找过他。就他本人而言,他从来不相信自己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从来不相信可以突然碰到一个机会,不劳而获就怎么样了。

“我还是相信勤勤恳恳,靠努力、靠实力来把一件事情越做越好,像那种说我们赶紧弄一下,然后很快就上市,我不去判断它的好坏,至少我认为这不是我的风格。

我要做事情就会拉开架子从基本功开始,一步一步往上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