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异闻录:掩埋31年的耻辱,雅达利亲手扼死了自己的未来

挖掘尘封的故事,重拾遗失的经典。赵小私频道专栏[电子游戏异闻录]网罗游戏界不为人知的故事,与你一起见证。

1982年,一部足以载入影史的电影《E.T外星人》大获成功,彼时雅达利的母公司华纳开始于环球影业交涉开发同名电子游戏。当时很多报道称雅达利支付了20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用以获得游戏的开发权。当时为了赶在圣诞节销售旺季发布这款游戏,但因为版权问题的交涉迟迟没有尘埃落定,于是留给游戏开发的时间仅有6周(也有说法是5周)。

巨额版权费买下的IP,却只有不到两个月的开发时间,雅达利本可以延长制作时间,但此前的雅达利几乎垄断了北美游戏市场,所以圣诞节发布新游戏似乎是名正言顺的捞钱,可这个发售决策对雅达利,甚至整个北美游戏市场造成的冲击,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不,时任雅达利CEO的雷·卡萨曾经表示不会把电影做成动作游戏,但那时候雅达利已经被华纳收购,CEO似乎也没有决策权。

1982年12月,雅达利2600机型新作《E.T》发售,因为赶工痕迹明显,生产400万套仅仅卖出150万套,这还都是靠电影迷和雅达利本身的信任,随后又有大量卡带退货,即便看起来有不错的销量,但《E.T》确实是雅达利灭亡的导火索。

为什么雅达利迷之自信呢?为了赶工游戏甚至没有进行测试,要知道,很多游戏的兼容性问题都是只有实机使用的时候才能被发现,从时间来看,可能工厂做出来直接就发货到经销商了。雅达利的自信要从移植接机游戏开始说起,雅达利最开始靠着移植接机游戏如《爆破彗星》和太东的《太空侵略者》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授权移植《吃豆人》的时候,雅达利2600主机销量仅有1000万,但游戏卡带却生产了1200万,这种迷之操作现在不得而知,只不过当时的1200万卡带销售量达到700万,也带来的短暂的成功。

《爆破彗星》

以《吃豆人》糟糕的移植表现都能卖700万盘,雅达利在对《E.T》的决策似乎更在情理之中,不仅斥巨资购买版权,更是不管制作周期生产400万盘。除了游戏卡带,雅达利还发售了更新型的雅达利5200游戏机,这个槽点更多,摇杆容易出故障不说,还没有对应的游戏......经销商前一年就预付了款项直接订购游戏,结果出来的游戏太粗糙而没人购买,于是又是一大波退货。

可以说是雅达利自己亲手造成了自己的灭亡,由此也引发了1983-1984两年的真空期,北美的停滞不前给了日本家用游戏机全新的机会,1985年任天堂的红白机发售,自此,雅达利已经从绝对老大,变成凑人数的角色了,家用游戏机市场由任天堂、世嘉和雅达利三足鼎立,虽说是三足鼎立,其实中心已经从北美转移到了日本。

说回雅达利,1983年的财报已经达到了5亿美元以上的亏损,而这些亏损大多还是来自滞销和退货的游戏卡带,不仅有《吃豆人》500万盘,还有《E.T》的350万盘,真实的数字只多不少。在1983年9月,雅达利公司当地报纸《阿拉莫戈多新闻》报道了游戏史上都非常著名的掩埋事件。

因为这个操作怎么都显得有些匪夷所思,所以民间都怀疑其真实性。直到31年后,因为纪录片《雅达利:游戏结束》的拍摄需求,上世纪80年代就消失于仓库的大量游戏卡带在挖掘机的翻扯下重见天日。

被挖出的游戏卡带

这些年里,《E.T》被冠以“史上最烂游戏”的称号,使其与雅达利公司的沉浮甚至北美电子游戏史捆绑在一起。2014年4月的挖掘行动,让这个“始作俑者”重新面世,一时间不知道该感慨还是该感动。

50多岁的华沙参与挖掘的时候表示:“三十多年前,我开发了这款‘史上最烂游戏’,据说它毁掉了十亿美元的游戏产业。事实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不过,正因为我在三十多年前做的那些事情,人们才得以聚集在这里,享受发掘的过程。我觉得很开心。”

在雅达利任职的华沙(E.T设计师)

当时雅达利的的命令是用最低的成本将仓库里游戏卡带处理掉。于是那原本可以让雅达利称霸到90年代与任天堂、索尼、世嘉分庭抗礼的“本钱”随着黄土的掩埋,成为一个传说。要知道在1982年的时候雅达利营收高达20亿美元,但《E.T》却毁了整个美国青少年的圣诞节。雅达利换来的也是1983年高达5.36亿的亏损,进一步导致了次年1984年被拆分变卖。

曾经北美家用游戏机的行业翘楚,是怎么落得这般下场的呢?

1.首先是当时更廉价的家用计算机面世,康懋达(Commodore)公司1982年推出的Commodore 64价格低至499美元,不仅是吉尼斯世界记录上销量最高的单一电脑型号,还极大的冲击了本就不再强大的雅达利。

2.人才流失,雅达利出走的四名游戏设计师成立的动视公司也给了雅达利很大的压力。各个厂商之间互相兼容,而且狂打价格战,将利润压得很低。

3.市场本身的虚假繁荣。大量游戏的发售也让整个电子游戏市场变得混乱不堪,当时的销售模式是如果A盘游戏销量不佳,就和厂商把A盘换成B盘继续卖,这样模式的市场完全处于一种不平衡的泡沫状态,随时会破碎崩塌,而1982年圣诞节的《E.T》就是最大的导火索,因为这个时候销售商无法再和厂商换货,只能低价处理。

4.雅达利2600 是一款多年的老游戏机,并没有任何的进步,和市面上竞争的新主机来说没有竞争力,市场反馈没有进行有效的对策处理,新机雅达利5200 又做的很差像个半成品。而且当时的繁荣让很多第三方游戏都质量堪忧,结果“大厂”雅达利的《吃豆人》也不给力,市场购买势头放缓,消费更加理智,也导致了价格战、砸钱推广等负面恶性循环。

有趣的是,1984年收购雅达利的就是康懋达。

多年以后转行心理治疗师的华沙

1983年9月,雅达利公司仓库陆陆续续开出来20辆卡车,目的地是垃圾填埋场。选择垃圾场填埋的原因是存储“废品”让仓库难以正常运转,为了降低损失,将原本可以卖出天价的游戏卡带,尽数销毁。

当时新墨西哥州立法禁止在垃圾场拾荒,雅达利正是看准了这个规定才选择填埋位置,但消息还是被泄露出去,当地的孩子们便趁着夜色挖掘,游戏卡带还可以转卖给商店。以至于雅达利埋了什么东西,在30年间渐渐形成一个迷雾重重的都市传说。

在2014年的挖掘结束后,又将混凝土倾倒于原址,给出的理由是掩埋之处有些动物尸体,担心当地孩子挖游戏的时候受伤。当混凝土覆盖到这片土地的那一刻,雅达利长达31年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挖掘出来的千余卡带,一部分当场销售,另一部分则是留给了纪录片方和博物馆。

至今还悬而未解的谜团是,当年埋了什么?只有《ET》和《吃豆人》滞销的卡带吗?还是有其他无法使用的残次品?具体数量是多少?《E.T》的350万、《吃豆人》的500万,当年的卡带全部都在这里吗?

史上最烂的《E.T》伴随着雅达利从巅峰到低谷,也用一场昂贵的失败当成了整个游戏界的反面教材。雅达利的溃败也直接扯下了北美游戏市场的繁荣假面,更让日本一家因为兼容故障而全线召回主机的公司——任天堂崛起。涸泽而渔的销售也暴露出一家独大之后的难看吃像,更是引以为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