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脑”带“芯”医院搭上5G顺风车

讯 记者尤蕾 看不到队尾的挂号队伍、一等小半天的检查项目、进了门诊就容易迷路、建卡挂号收费检查取结果需要跑上跑下……这些都是许多人多年来一提起医院就头痛的理由,还没有见到医生就已经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如何才能改善就诊体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窗口挂号、收费、预约检查等等不再是唯一途径,甚至已经不再占据主流,医院大厅内有自助一体机、手机上有医院微信公众号,技术正在改变诊疗模式,更深层次的技术应用让医疗行业变得越来越智慧。今年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强调,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对医院智慧服务进行分级管理。

据焦雅辉介绍,现在圈定的智慧医院范围主要包括三大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如今,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智能元素”已经走进医院。

处处都有“黑科技”

提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无疑是其最响亮的名头。但如今,北京天坛医院又多了一个光环——智慧医院,这是它在搬离中心城区后实现的一次华丽转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第一所整体搬迁的大型综合型三甲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的整体搬迁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的重大民生工程。

如今的北京天坛医院位于南四环花乡桥附近,去年10月份,新院区开诊,医院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在采访患者时,带孙女去儿科就诊的吴萍说,这是她第一次来,“一进门诊楼就觉得很惊讶,怎么这么大,跟大商场一样”。本来,吴萍还想按照传统的方式找导医台问路,但一位年轻人告诉她使用智能导诊机更方便。“智能导诊机上有语音问路还有地图导航,用起来真挺方便,而且大家都安安静静地自己找科室,不大声嚷嚷地问路。”吴萍说道。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介绍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智慧系统在患者服务、医院运行等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初步实现了建设智慧医院的初衷。记者也在医院门诊看到,各种指示标示非常清晰,基本上9成患者都是自助完成就诊流程。除了吴萍使用的智能导诊机之外,在天坛医院,患者想要到哪儿去,只需要手机“摇一摇”,覆盖全院的智能导航系统就能够自动规划出合适的路线,精确度以米来计算。

在门诊大厅的自助服务区,一字排开的自助机具颇为壮观,据介绍,从购买病例本、挂号、取号,到就诊、检查、打印报告,再到取药、打印发票,患者全程只需要在各种机具上扫码,系统就会自动为患者预约时间,只需在这个时间到相应的地点等机器叫号即可。在这一过程中,全部可以使用就诊卡、银行卡、微信等自助服务来完成付费。天坛医院已将1小时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精确到30分钟,各科室实行“二次报到”,快速分流了患者,减少了等候时间。

一位孙姓患者发烧咳嗽,做了血常规检查,她告诉记者,自己拿着检查单在一台机器上扫描了二维码,之后就坐在候诊区等候。智能系统分配了检查窗口,听到电子叫号系统通知她就去相应窗口采血了。之后,在医生那里看完病,她就拿着处方在药房外的取药自助报到机上扫描,然后领取药品。记者了解到,北京天坛医院在两个门诊楼药房均设立了自动快速发药机,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任何一个门诊楼药房取药,减少了跑腿的麻烦。

此外,北京天坛医院还开发了“智慧病房”。 护士站遍布着应用物联网技术,滚动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的进展、服药提醒等信息。病房内每个患者床头都有一个pad,这种“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统”里面有患者的信息和病例,躺在床上就能查阅自己的病例、医嘱、每天产生的账单,还能预约医生,呼叫护士、复印病例、订餐、观看数字电视等。

医院有“脑”又有“芯”

在享受诊疗便捷服务的同时,人们会不禁会好奇,医院到底用什么实现了这一切?秘密就藏在北京天坛医院的科研楼二层,那里堪称医院的“智慧大脑”。据介绍,在天坛医院科研楼二层,有一个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375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超算中心”;医院搭建了基于云技术的数据分析平台、医联体信息平台;利用覆盖全院的无线网络,医院把物联网技术与医疗流程紧密配合,并根据实际需求随时扩展;医院服务器采用存储虚拟化技术,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据焦雅辉介绍,近十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医疗相融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009年,在美国医疗健康论坛上,首次出现智慧医院这一概念,提出将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和部门。

在深圳,“小易”成为了医院的“网红”。她被誉为手术室里的“女汉子”,全名为易普森医院物流机器人小易1号,“小易”是深圳市人民医院对她的昵称。去年10月22日,小易正式上岗。她身高仅为1米,但却“身怀绝技”,拥有激光导航、超生避障、智能传感、物联网等领先技术,还能无人驾驶全自动运输配送。只要医护人员在其操作界面上选择物品运送目的地,小易就能将手术器械、手术用药品等送达目的地。

小易是如何完成任务的呢?原来在小易的“芯”中,基于SLAM技术,已经自主构建了医院地图。小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重复观测到的地图特征,定位自身位置和姿态,再根据自身位置增量式的构建地图,从而实现定位和地图构建的目的。当遇到障碍物时,小易可以实现紧急避障,支持左右避障安全距离最少10CM。当然,小易现在只是运送一些不太紧急的手术用品,而且还需要与专门的电梯配套使用,并且无法实现“多点送达”。但是因为小易的出现,专业医护人员得以从简单枯燥的运送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病人。

伴随着5G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医疗行业也开始着手搭上这趟“顺风车”。4月2日,深圳市首家5G智慧医院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启动建设。该项目由深圳市三院、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深圳市三院院长刘磊向媒体介绍,合作三方将共同探索5G场景下远程会诊应用及远程操控类应用,比如远程机器人手术、远程机器人超声、远程机器人内窥镜等,这为需要多个专业配合、多种手段应用的疑难杂症治疗方案普及提供了可能。此外,深圳市三院还即将启用全国首台DSA——DISCIVERYIGS7OR系统,该系统可使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之间的切换更加自由灵活。在5G环境下,院外专家可以在各地远程观看介入影像,并配合现场外科医生完成针对疑难杂症的5G手术。总之,5G智慧医院将在分级诊疗、远程医疗、互联网问诊等领域给患者带来全新的诊疗体验。

自从智慧医院概念提出以来,全球各个医院都进行了不同探索,把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包括现在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都用在医疗服务的各个领域。目前,国家卫健委出台《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将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