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未来,从丰田第二代氢能源概念车,看丰田再次颠覆汽车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的认知、理解和接受,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上的插电混动、纯电动等车型更是种类繁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电池续航能力弱、充电桩太少、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及瓶颈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那么,还有其他的新型能源能更完美的替代电能吗?答案是肯定的。从去年5月総理访日时在丰田汽车工厂中特别参观氢能源汽车,并详细听取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先生对氢能源汽车性能和前景说明;到奇瑞汽车尹同跃、长城汽车王凤英、东风汽车谈民强等各方对氢能及氢能燃料汽车一致的提案建议;以及6月份日美欧联合发布加强三国地区关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合作声明等不难看出,氢能及氢能汽车已经成为当下世界各国所汽车行业追逐的新主角。

而在氢能汽车发展的道路上,丰田汽车俨然走在了前列。早在1992年,丰田就开始研究氢能源,并在2014年推出了第一辆氢能源汽车“MIRAI”(未来),经过在严寒城市以及非洲高温地区不断的实验及完善后,于2016年将第一代氢能源汽车正式投放市场丰田花费20多年时间致力于氢能汽车的研发,却在第一代氢能源汽车正式投放市场后宣布将氢能源汽车的专利将完全公开,让这一项汽车能源的革命性成果跟世界共享,丰田,实乃伟大。

丰田的氢能汽车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汽车的固有认知。首先在环保性上,氢能源汽车动力原理是氢气与空气产生反应生成动能,氢气与氧气生成的是水(H₂O),所以氢能源汽车排放的不是尾气,而是白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便捷性上,不同于新能源电动车多则十几个小时,少则一两个小时的充电时间,氢能源汽车上的气罐3分钟就能充满,可行使650公里甚至更多;创新性上,“未来”号氢能源汽车可作为移动电源,停电时通过后备箱电源连接口,可将车载电源连接到家庭电源中,能保证一户家庭一个星期的用电所需。

而目前,丰田已经推出了第二代氢能源汽车FCV PLUS,并融合了丰田目前所开发的所有最尖端技术。如果说丰田第一代氢能源车只是零排放的环保车的话,那第二代汽车就已经演变成了一辆“能源车”!

此前的汽车不管是汽油、柴油还是电,都是能源消耗品,但丰田第二代氢新能源汽车可通过无线供电系统,用汽车的电力点亮家里所有的照明,启动电器设备;同时后轮胎具备无线供电功能,两辆汽车之间可以实现相互供电等。氢能源汽车不只是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拥有巨大能量的“移动宝”,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就是丰田汽车公司针对未来能源提出并实践的一项伟大汽车革命。

而目前我国的氢能及氢能汽车发展到一个什么阶段呢?从重要基础设施加氢站来看,截至2019年5月,我国商业运营的加氢站有20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相比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来说加氢站数量较少。但目前国内不少省市出台了加氢站建设规划,随着各地政策加码,加氢站建设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上海更是要在嘉定地区建立一座覆盖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的“氢能港”;国内的氢能资源同样相当丰富,可完全保障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而且在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中不管是基础设施、中游制造零部件还是下游的整车制造与运营,均有不少企业参与其中,但跟丰田、通用、本田等国际知名车企相比,国内企业不管在技术研发和财力方面,仍处于劣势状态,未来随着政策加码推动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进行。

而作为氢燃料电池领域的第一玩家,丰田也有意在中国推广氢能源,并已于今年上海车展期间,跟北汽福田、亿华通签署战略合作,选择从商用车入手在中国推广氢燃料电池技术,并计划2021年量产三方合作的氢燃料电池大巴车;随后,丰田还和清华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院;丰田还跟一汽股份、苏州金龙及上海重塑达成共识,将在一汽股份、苏州金龙生产及销售的FC大巴上搭载采用丰田FC电堆等零部件的上海重塑FC系统。

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其中最大的课题就是汽车电动化,而中国或将成为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最快速普及的市场,丰田将为此积极投放新技术。另一个氢能燃料汽车“拥趸”本田汽车旗下同样有足以媲美丰田MIRAI的CLARITY车型;日产的氢燃料电池车“X-TRAIL FCV”也已经开始限量租赁销售,而且日产在2016年还在中国亮相过一款“TeRRA”的氢燃料电池概念车,随着氢能时代的加速,这些车企势必也会对中国市场进行规划布局。

结语:20多年的时间,丰田研发出了氢能源汽车,这辆车的诞生意味着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即将结束,丰田公司也将从一家汽车制造商转身为一个移动信息平台提供商和新能源供应商。氢能及氢能汽车注定在汽车百年历史上属于异常伟大的变革,而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眼下需要做的就是要迎头赶上丰田等一线氢能队伍的步伐,争做这场变革的参与者、贡献者。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曾说过:氢燃料汽车是丰田未来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及车企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温馨提示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网络,归原作者所有。关注车市风云,传递汽车文化,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车市速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