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再现“强监管”:一日“动刀”6家拟IPO公司后 又对中介“放狠话”

证监会“强势高压”再现。

最近,不少媒体注意到拟IPO公司迎来了罕见的强监管“高压”。继中金擅自篡改交控科技注册申请文件后,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的行政监管措施又多了6条,而且集中在7月8日公布。

而且就在昨天,证监会、发改委、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中对相关市场主体加强监管信息共享 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意见》,对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中做假账说假话的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业内人士大呼“罕见”

业内人士表示,单日拟IPO公司集体被警示的情况非常罕见。从名单来看,6家公司分别为淄博鲁华泓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华泓锦”)、句容宁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句容新材”)、北京嘉曼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曼服饰”)、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兴斯达”)、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生物”)以及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冠新材”)。

金融界《解密》注意到,后两家所谓的拟IPO企业已终止审查。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曾表示,相比发审会上被否,主动撤回材料对发行人和保荐机构的影响都将更小,未完全准备好的企业终止审核是理性选择。

不过,虽然已经终止审查,但仍被证监会出示了警示函。有投行人士预测,六家企业受罚后,相关中介机构也或“逃不了干系”。金融界《解密》发现,这六家企业中,4家企业是立信审计的,1家是天健,而另一家是安永。

至于另外四家没有被终止审查的拟IPO企业,目前的IPO审核状态则分别是鲁华泓锦已反馈、嘉曼服饰已预披露更新、嘉兴斯达已反馈、明冠新材已反馈。其中,已反馈仍处于“朦胧期”,而预披露更新相对已经介于“朦胧期”和“加速期”之间了。

有投行人士提醒,一旦警示函内容涉及发行条件的,就显然不能过会,需要撤材料了。”而早在2016年,证监会的态度就异常明确。将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挡在IPO之外,尤其是对于信披存在重大瑕疵依然带病申报的,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缘何突然“强监管”?

其实,证监会近日的强监管姿态从各类新闻的集中发言中就可见一斑。

7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投资经营活动的中药参与主体,各类中介机构勤勉尽责的核查工作才能有效降低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几率。

而从今年爆出的康得新、康美药业等百亿造假事件看来,不仅企业自身出了问题,就连中介机构也没有恪守“看门人”的初心。那么如果能从源头上整治,以儆效尤,给想造假的拟IPO企业一个下马威未尝不可。

而且就在6月5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公开表态称,证监会将继续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促使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讲真话、做真账、及时讲话,牢牢守住四条底线。易会满还补充道,要保持IPO常态化,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切实做好好中选优。

金融界《解密》注意到,在2018年11月16日,证监会在通报上半年IPO企业现场检查中就表示,要通过将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管联动,从而督促发行人规范运作、提升信披质量、督促中介履职尽责…

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管“联动常态化”?

不难从去年的IPO企业现场检查报告中看到,在对17家拟IPO企业检查过程中,1家被移交稽查部门,3家被督促后续整改,还有多家企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

而据多家媒体透露,此次组织的特定检查或许将有44家,现场检查的企业家数比以往要多得多。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次检查可能又是出于IPO堰塞湖的考虑。目前由于集中申报的企业多达120逾家,在审企业超470家,如今“恫吓式”的检查或许有望吓退一部分“心虚的”企业,从而缓解堰塞湖现象。

而这6家被出具警示函的企业或许只是这轮检查风暴的小开端…

铁腕“打假”

开板在即,监管层“倾力”打假。

证监会、发改委、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中对相关市场主体加强监管信息共享 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意见》,对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中做假账说假话的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其中,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相关负责人均列为惩戒对象,对相关惩戒对象采取11项惩戒措施,违法失信信息公开一年。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首个专门聚焦特定金融领域信息共享与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监管文件,对注册制试点中做假账说假话的行为予以严厉惩戒,从而更好营造科创板的良好生态环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