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催生“智能保险”新业态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保险业更广泛地应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确立了智慧化经营的战略。近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人工智能团队在ICDAR(国际文档分析与识别大会)上的国际票据扫描件文字识别和信息提取(SROIE)大赛中,综合检测识别技术位列榜单第一位。

据介绍,基于人工智能等核心科技,平安产险已打造出智能机器人、OCR智能单证识别、IFD智能风控反欺诈平台、KYD驾驶风险预测、营销大脑、AI开放平台等六大创新产品。未来,平安产险将持续探索AI技术的场景化落地应用,加速向科技转型。

智能科技正在深入渗透到保险服务中。当前我国保险市场业态丰富,除去传统产寿险公司外,市场上还有经纪、公估、代理等中介机构,而且由于保险机构面对消费者的服务链条长,有的险企正在尝试为消费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保险与医疗、健康、养老等业态交融与协同,保险科技正在渗透保险业的全链条,市场上涌现出了众多为保险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输出的科技公司。

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对保险服务直观的影响在于提升了销售的便捷性,提升了供需的对接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核保、理赔等方面提升了保险服务的效率,而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获客,依靠客户行为信息分析避免“骗保”等道德风险,属于对保险业的深层次影响。

正因为业态丰富,服务链条长,所以很多前沿技术在保险业务中有了很大施展空间,从而不断地改变着产品和服务价值链条,形成了丰富的保险科技业态。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面线上化、自动化、数据化转型的过程中,公司众多业务场景都需要实现各种单证识别和信息提取,而OCR技术是关键。目前,OCR技术已经在产险承保、理赔等环节被广泛应用,包括身份证、银行卡、驾驶证、行驶证、新车合格证、发票等10余种业务场景,年总使用量超过2000万,还有数十种的单证识别正在研发应用中。又比如,平安科技的全球首款智能OCT眼底疾病筛查系统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通过医疗生态圈共享的医疗大数据及AI机器学习技术,平安还可以实现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画像,开发个人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健康风险画像和疾病风险预测,如果能够用于保险定价或者前期干预,一方面可以吸引精准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更有可能减少病症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使得保险服务的内涵不断扩大。

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正在不断地提升消费者的体验,保险服务可触及性增强,智能交互体验提升,理赔核保时间周期的缩短、效率提升,使得保险业高质量服务的形象开始深入人心。

从保险产品服务的供需来说,保险科技不仅提高了供给端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通过拓宽保险触达覆盖面和提升消费体验,提升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激发出了更为广阔的现实需求。

正因为互联网等保险科技的应用使得市场需求不断打开,保险需求也出现差异化以及个性化,更需要保险机构以及科技企业从产品端加大创新力度,开发更多贴近消费群体实际需求的产品,避免业务的同质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这一方面需要产品提供方以及保险中介塑造更为清晰的服务链,另一方面需要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值得关注的是,保险科技的使用使得保险细分市场走向深入,出现了很多定制化的“小众产品”及特定的消费群体。

比如,以体育保险和运动康复为核心业务的“运动保”,目前已与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合作,瞄准体育保险市场,为体育产业从业者、运动爱好者等提供了多款定制化的互联网体育保险产品。科技的运用使得保险的专业化服务内容不断外延,同时能够深挖客户消费潜力,提高保险服务的粘性和附着力。实际上,以泰康保险正在探索的“医养”结合为例,不仅形成了“支付+医养”的闭环,还通过医疗、康养先进设施的引进以及服务品质的提升,培养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客户群体。

有专家预计,目前保险科技的应用创新具有多点开花的特点,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以及正在扩容的保险市场需求,能够快速转化为现实效益和产品竞争力。从目前各种类型的保险科技企业不断涌现,也可想象未来的保险科技业态会更加丰富,从而更加优化保险产业链。理赔是保险产业链中体现风险补偿价值的关键环节,许多保险科技公司把理赔环节作为主要切入点,然后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向上延伸到客户信息审核、核保,向下延伸到售后服务、再保。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