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科技周期叠加自主安全的机遇分析(101页)

"

(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获取本报告及更多卓越报告。)

二、政策与经济环境推动下的信息安全

2.1 IT 国产化替代趋势加速

自主可控是一条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产业链。从最上游的半导体材料, 再到核心芯片、 元器件、 基 础软件,再到整机,应用软件,最后到系统集成和最终客户。受产业规模效应和研发积累、以及产业生态 限制, 目前自主可控国产化产业链在商用市场处于性价比劣势,因此主要聚焦于信息安全需求明确的党 政军市场。

国内厂商羽翼日渐丰满,IT 软件国产化势头强劲。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越来越多的国内 IT 巨头进 入美国实体清单反映出我国在核心技术及零部件国产化的不足,自主可控将加速落地,如果说 2013 年开 始的上一轮国产化是实现了硬件产品基本国产化,本轮国产化重点是软件以及芯片。目前自主安全软件主 要包括通用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通用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虚拟化平台等,其中操作 系统、数据库市场规模较大,而虚拟化平台作为企业上云的核心,也已经实现了开源系统上的国产化商业 封装。目前国内 IT 软件厂商已在基础结构、办公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发出一系列颇具竞争力的软件产品。 在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下,预计未来国产 IT 软件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将成为国产化第一批替代对象。根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截止至 2016 年底我国公 务员总数为 719 万人,我们估计 2019 年公务员数量大概在 726.5 万人。央企八大重点行业人员 720 万人, 政府部分及央企重点行业合计 1500 万人的国产化替代需求。根据测算,我们预计未来国产 PC 操作系统在 央企和政府领域的市场空间约为 120 亿元、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空间为 120 亿元;国产数据库软件在 央企和政府领域的市场空间约为 225 亿元;国产安全软件在央企和政府领域的市场空间约为 105 亿元;国 产中间件在央企和政府领域的市场空间约为 150 亿元;国产办公软件在央企和政府领域的市场空间约为 75 亿元。

2.1.1 操作系统国产化进程加快

国产操作系统目前市占率极低,可替代空间广阔。全球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有 Windows、MacOS、 Linux 和 Unix 等,其中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仍然占据统治地位,Linux 凭借免费与开源的特性在服务器和嵌入 式系统市场上成为主流的操作系统之一。根据数据统计机构 Netmarketshar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桌面 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占据了 86.12%的市场份额,Mac OS X 和 Linux 分别占据了 10.65%和 2.78%的市场份额。在 IT 软件国产化浪潮下,国产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追赶空间极大。根据智研咨询,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2017 年 国产操作系统市场约为 4.35 亿元,已经占到中国 Linux 操作系统市场的 83.0%。

国产操作系统目前都是基于 Linux 开源系统开发,增加了完善的安全认证体系,已经逐步和党政领域国产 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完成适配。我国自主可控国产操作系统大都以 Linux 开源操作系统为基础,正不断缩小与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差距,且由于支持国密算法和可信计算技术,在安全性方面优于 Windows 操作系统。以银 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为例,基于 Linux 内核,添加了各种单独的安全组件,与开源 linux 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 通过国家安全认证。目前国内操作系统厂商可以支持龙芯、申威等国产 CPU,同时也适配阿里云、腾讯云、华 为云等国内云计算平台,并可与 x86 等主流计算芯片兼容;在生态上支持达梦、金仓、南大通用等为代表的国 产数据库以及国产中间件, 由于党政系统的应用软件要求较为简单,因此国产 OA、文档编辑软件和安全软件也 均以完成国产操作系统适配。

2.1.2 数据库迎自主可控重大机遇,云数据库随着云计算迅速崛起,国内 IT 巨头将在商业数 据库市场充分受益

国产数据库市场初具规模,未来将持续增长。数据库与中间件和操作系统并列为全球三大基础软件技术, 也是企业 IT 系统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产数据库软件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国产数据库 软件已经成功应用于政府、军队、教育、电力、金融、农业、卫生、交通、科技等许多行业。据智研咨询数据, 2017 年国内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为 120 亿元,相比于 2013 年已经翻了一倍,而国产数据库软件的市场规模为17.15 亿元,市场占有率已经从 2009 年的 4.0%增长至 2017 年的 14.26%。

数据库技术门槛较高,研发难度较大,国企数据库目前市占率极低,云计算厂商市占率提升较快。目前国 内的数据库软件市场,以 Oracle、IBM 领衔的国外厂商依然占据着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国产数据库的订单主 要来源于政府采购,国产化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预计未来政府、央企八大行业数据库国产化率渗透空间较大。 目前国产数据库厂商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国企体系传统数据库厂商,包括南大通用、武汉达梦、人大金仓、 神州通用等,一类是云数据具有绝对优势的 IT 巨头,代表厂商的产品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和金山云等, 近年无论在党政市场还是商业市场,随着政府上云,这些云计算巨头市占率提升较快。

2.1.3 底层架构整体更新为国产中间件发展带来机遇

中间件市场规模较广。中间件是指网络环境下处于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一种起 连接作用的分布式软件,主要解决异构网络环境下分布式应用软件的互连与互操作问题,为处于自己上层的应 用软件提供运行与开发的环境,帮助用户灵活、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应用软件。根据 Gartner 统计,2017 年中间件市场收入达到 285 亿美元,比 2016 年增长 12.1%。此外,Gartner 预测 2018 年中间件市场的增长速度 将进一步加快,之后每年的增长速度将放缓,到 2022 年达到 5%左右。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中间件厂商包括 IBM, Oracle,Salesforce,Microsoft 和 Amazon。其中,IBM 和 Oracle 通过其自身在软件行业的技术优势以及收购兼 并进行产业布局,逐渐占据了国际中间件市场份额的前两位。

国产中间件厂商有望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实现国产化。我国中间件 60%以上的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有,其中 IBM 市占率排名第一,Oracle 紧随其后。然而跟随着国家自主可控政策的号召,并且国内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 间,以东方通、中创软件、金蝶天燕中间件、宝兰德等企业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正在大步追赶,在电信、金融、 政府、军工等行业客户中不断打破原有的 IBM 和 Oracle 的垄断。

国产化为国内传统中间件厂商带来发展良机。东方通是中国中间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主攻金融和政 府行业客户。东方通名列本土中间件企业首位,并作为第一梯队的三个主要企业之一,领先于处在第二梯队的 国内或国外企业;金蝶天燕主要提供中间件软件产品的研发、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其中间件相关产品主要涵 盖应用服务器 AAS、消息中间件 AMQ、云计算平台 ACP 等,其 客户较为集中,第一大客户为母公司金蝶中国, 客户分布于政府、烟草、医疗、煤炭、金融、电信、制造等行业;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主要面向电子政务市场、 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市场、军民融合市场、工业互联网市场全面发展,聚焦于围绕中间件产品云化、平台化、国 产化及行业典型应用,全面推进满足云计算市场需求的云化版中间件产品,努力开拓云计算市场;宝兰德的中 间件软件产品已经覆盖了应用服务器软件、交易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在中间件及智能运维行业产品线较为完 整,并且在保持电信市场份额扩大的基础上计划向金融和政府行业扩张。

底层架构整体更新为国产中间件发展带来机遇。中间件能够屏蔽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的差异,为应用程序 提供多种通讯机制;并提供相应的平台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国产化自主可控新的底层架构将应用国产 CPU、 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底层架构的整体更新将为国产中间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开源中间件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大型机小型机时代,服务器底层架构复杂而且不同厂商架构差异较大, 传统专用中间件有较大的市场。随着 x86 服务器占比逐渐提升,服务器底层架构简化,开源中间件已经可以实 现主要功能, IBM、Oracle 等传统专用中间件业务增速已降至个位数,根据 IDC 统计 2018 年开源中间件占比 已经超过 30%。利用云计算技术开发云生中间件便成为国内中间件厂商进一步实现自主可控的机遇,国内开源 中间件除东方通、金蝶天燕等传统厂商外,华为云、阿里云等云计算公司也有中间件产品。

2.1.4 应用软件将成为自主可控最大机会

应用软件目前国产化机遇主要集中在办公软件、ERP 软件、终端安全软件等领域。国产应用软件相比 基础底层软件,不需要支持众多上层应用与底层生态,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办公软件领域呈现传统专业厂商与 IT 巨头共存的局面。办公类软件是应用软件领域的重要分支。据计世资 讯统计,2018 中国基础办公软件市场规模为 85.34 亿元,相较 2017 年同比增长为 9.7%,预计到 2023 年,行 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49.04 亿元,2018-2023 年期间复合增长率为 11.8%。2018 年中国基础办公软件用户规模达 到 6.55 亿,相较 2017 年同比增长 4.75%。

办公软件国产化机遇来临。办公软件产品技术门槛较高,国内办公软件市场中,仅有数家厂商参与竞争。 除微软的 Microsoft Office 外,还有金山办公的 WPS Office、永中 Office、中标普华 Office 等国内市场主要品牌。 国产办公类软件产品中金山办公的 WPS Office 为使用率最高的产品系列。WPS Office 桌面版月度活跃用户数 超过 1.20 亿,领先其他国产办公软件;WPS Office 移动版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 1.81 亿。截至 2018 年底,WPS 注册用户总量 2.80 亿计算,金山办公 WPS 办公软件用户占国内办公市场用户总规模的 42.75%。整体来看,以 WPS Office 为代表的国产办公软件已经能够在易用性、兼容性等方面替代国外厂商。办公软件领域已经是国产 自主可控程度较高的细分领域之一,同时也将迎来国产化重大机遇。

云计算带来软件架构改变,为国产高端 ERP 提供替换契机。云端 ERP 系统为企业带来部署、运维过程简 化的同时,亦可实现 TCO 的显著降低。与此同时,云计算带来 ERP 底层软件架构(如数据库平台)的变化, 软件系统更换时的由迁移难度造成的壁垒有所减弱,国产品牌替代可行性相应增加。

终端安全国产化良机来临。网络安全软件包括安全认证、数据保密、入侵监测、防火墙、漏洞扫描、防病 毒和安全审计软件等。其中终端安全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如格尔软件(安全认证)、中孚信息(数据保密)、 深信服(防火墙)、北信源(安全通讯)等将在各自细分领域取得较大发展机遇。

2.1.5 国产化芯片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1)政策支持服务器芯片国产化,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网络安全法实施提高自主可控要求。2017 年 6 月 1 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 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 审查,这为国产 CPU 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政策屏障。同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管理条例要求涉及国计 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必须由信息安全负责人直接负责,将网络安全、自主可控提到非常高的高度。预计支持 CPU 国产化的政策将会陆续出来。

中央政府采购发力支持国产服务器芯片。中央政府采购网 2018 年 5 月 17 日公布《2018-2019 年中央国家 机关信息类产品(硬件)和空调产品协议供货采购项目征求意见公告》,在关于服务器的采购技术标准征求意见 中,在原有服务器等类别的基础上,增设了“国产芯片服务器”这一新的类别,其中包括龙芯 CPU 服务器、飞 腾 CPU 服务器以及申威 CPU 服务器。如果本次征求意见得以执行,国产芯片服务器有望正式进入政府部门采购 名单,对国产服务器芯片供应商带来重大利好。据《政府采购信息报》不完全统计,2018 年,全国通过公开招 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等采购方式完成的服务器政府采购项目约 2110 个,总采购规模约 23.17 亿 元,与 2017 年对比,服务器采购规模增长约 1.46 亿元。假设 2019 年服务器政府采购规模保持和 2018 年相同 的增长速度达到约 25 亿元,典型 x86 服务器配置下:保守估计政府服务器采购 10%的订单采用国产化芯片,那 么 2019 年国产服务器芯片政府端市场规模将达到 0.7 亿元;乐观估计政府服务器采购 30%的订单采用国产化芯 片,那么 2019 年国产服务器芯片政府端市场规模将达到 2.1 亿元。

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CPU 国产化成效显著。2006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 要(2006 年-2020 年)》,“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简称“核高基重大专项”)位列 16 个科技重大专项首位,也被称之为“01 专项”。2017 年 11 月 20 日,科技部会同工信部组织召开了核高基国家 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在核高基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国产 CPU 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凭借持续技术创新,国 产 CPU 的单核性能快速提升。有数据显示,飞腾、龙芯、申威和兆芯等国产 CPU 的单核性能从“十二五”初 期不到 Intel i3CPU 的 10%分别提升到 36.4%、33.3%、25.8%和 51.5%。采用重大专项持续支持的软硬件产品,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CPU 的峰值运算速度在 2017 年达到 3 万亿次,较 2006 年提升 600 倍。

2)国产服务器 CPU 芯片将获得发展良机

国产服务器芯片指令集众多。所采用的指令集架构并不统一,如使用 MIPS 架构的龙芯,Alpha 架构的申 威,ARM 架构的华芯通、华为海思、天津飞腾、瑞芯微。其中,龙芯与申威由于指令集产权的高度自主,一直 在坚持完全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创建自己的生态系统;而基于 ARM 架构的飞腾,海思和贵州华芯通则选择了 产权授权更加商业化、灵活度和自主度更高的指令集架构授权。中国自主研发的商业中高端芯片,95%使用的 是 ARM 芯片架构。

ARM 架构国产芯片陆续问世,未来广泛应用空间可期。目前以 ARM 为架构的国产芯片有飞腾的 FT1500 与 FT2000 系列芯片和华为海思的鲲鹏 920 芯片。

华为鲲鹏芯片性能较高,采用最先进 7nm 工艺。鲲鹏 920 处理器芯片是华为在 2019 年 1 月发布的数据中 心高性能处理器,由华为自主研发和设计,旨在满足数据中心多样性计算、绿色计算的需求。鲲鹏 920 是迄今 为止业界性能最高的基于 ARM 的服务器 CPU。采用最先进的 7nm 工艺,CPU 由华为独立设计,基于 ARMv8 架构许可证。它通过优化分支预测算法,增加执行单元数量,改进内存子系统架构等,显着提高了处理器性能。 在典型频率下,华为鲲鹏 920 CPU 在 SPECint 基准测试中得分超过 930,比行业基准高出 25%。与此同时,电 源效率比行业同行提高了 30%。华为鲲鹏 920 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更高的计算性能,同时降低了功耗。

龙芯单核性能迅速进步,作为中科院计算所产品有望在国产化市场崭露头角。龙芯中科公司致力于龙芯系 列 CPU 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面向行业应用的专用小 CPU,面向工控和终端类应用的中 CPU, 以及面向桌面与服务器类应用的大 CPU。龙芯芯片的制造工艺上曾普遍落后于同时期其他国产 CPU,比如 2015 年前后问世的龙芯 3A2000,工艺为 40nm,而在此时,国内同行 CPU 的工艺大多为 28nm。2019 年问世的龙芯 3A4000,制造工艺为 28nm,国内同行的工艺普遍为 7/16nm。龙芯依靠自己的芯片设计能力,在制造工艺落后 1-2 代的情况下,单核性能进步迅速。在一些简单的办公市场已经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有望在国产化市场得到较 大的发展机会。

2.2 等保 2.0 推出, “云大物移”等新场景出现带动网络安全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

在新需求、新政策、新技术的共同促进下,2016 年以后网络安全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14 年开始政府和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信息系统逐步上云过程中,催生出了新的网络安全需求,同时 2016 年年底《网络安全法》、 等保 2.0 标准的推出,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提升了监管标准,促进了网络安全市场整体快速增长尤其是态势感 知类产品和主动防御市场的快速增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网络安全防护思想、战 略发生了变化,催生了网络安全行业新的投资机遇,促进态势感知、威胁情报、数据安全、身份认证与访问等 网络安全新产品快速发展。

国家、政府、企业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加,国家对网络安全重视程度提升。2018 年 1 月世界经济论 坛最新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阐述了全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排在最有可能发生的前五 大风险第三位、第四位,首次进入前五大威胁。网络攻击、病毒爆发和数据泄露事件近年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越 来越频繁,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也越来越高。Frost&Sullivan 和微软的研究表明,网络安全问题给全球造 成的损失 2017 年高达 6000 亿美元,预计 2021 年将增至 1 万亿美元,遭受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或者病毒勒索,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企业的收入、生产力、罚款、诉讼和补救措施; 间接损失包括客户流失、声誉受损等。

等保 2.0 新标准出台,进一步促进 2019 年~2020 年信息安全市场快速增长。2019 年 5 月 13 日下午,国家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等保 2.0”, 等保 2.0 将于 2019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根据网 络安全法的规定,等级保护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 “等保 1.0”缺乏对一些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等级 保护规范,比如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而且风险评估、安全监测和通报预警等工作以及政策、标准、测 评、技术和服务等体系不完善。等保筑起了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防线。一方面通过开展等保工作,发现 相关机构、单位和企业网络和信息系统与国家安全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找到目前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 另一方面,通过安全整改,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各种攻击的风险。

等保 2.0 更加注重“云大物移”等新场景安全需求和防护,针对风险评估、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和态势感 知也作出新规定。等保 1.0 的定级对象是信息系统,现在 2.0 更为广泛,包含: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 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系统、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网络等。基本要求的内容,由安全要 求变革为安全通用要求与安全扩展要求(含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从等保 1.0 的定级、备案、 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五个规定动作,变更为五个规定动作+新的安全要求(风险评估、安全监测、通报预警、态势感知等)。

等保 2.0 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除了满足安全通用要求外,还需满足的安全扩 展要求。云计算: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针对云计算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云计算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 “基础设施的位置”、“虚拟化安全保护”、“镜像和快照保护”、“云服务商选择”和“云计算环境管理”等方面。 移动互联:针对移动互联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无线接入点的物理位置”、“移动终端管控”、“移动应用管 控”、“移动应用软件采购”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物联网: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针对物联网的特点 提出特殊保护要求。对物联网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感知节点的物理防护”、“感知节点设备安全”、“感知 网关节点设备安全”、“感知节点的管理”和“数据融合处理”等方面。工业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 要求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对工业控制系统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室外控制设备防护”、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架构安全”、“拨号使用控制”、“无线使用控制”和“控制设备安全”等方面。

等保推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增量空间或达百亿级别。进入等保 2.0 时代后,安防企业应提前检测安防终 端设备的安全威胁,重点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以及大数据安全等进行全面安全防护,确保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实现提前防御,化被动为主动,提供更加完备的安全防护能力。这也会充分发挥测评 机构、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等方面的作用和力量,推动安防行业整个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 强整体安全防护。

等保 2.0 推动企业安全开支比例提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该方面的投入 占比已达到 10%-13%,我国企业仅为 1%-3%,存在很大进步空间。但是,企业也会面临一些技术上难题, 等保 2.0 的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测评、检查全过程对技术专业度要求较高,对于技术专业度较弱的 安防厂商而言,能否顺利通过等保 2.0 存疑。对于企业而言,等保 2.0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网络安全的市场正在 打开,天花板高,潜力巨大,拥有技术优势和完备产品服务的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而对于行业而言,等保 2.0 在通用要求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传统信息安全市场的典型客户是党政军、电信、金融、交通、教育等领域,新增扩展将新技术领域纳入监管范围,有望带 来增量市场。等保 2.0 无疑会推动整个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预计至少达开百亿级的增量的市场空间。

HW 行动带动 2019 年网络安全收入加速。HW 行动国内是国家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发起的长期专项行动, 实战验证相关单位“监测发现、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发现并整改网络系统存在的深层次安全问题, 进一步以防攻击、防破坏、防泄密、防重大故障为重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各单位各行业和全民共同参 与、众人受益的“钢铁城墙”。自 2016 年《网络安全法》出台网络安全演练相关规定,公安部、民航局、国家 电网三个事业单位参与“护网 2016”行动。2017 年部分政府部门加入“护网 2017”行动,组织演练模拟门户 网站、重要信息系统遭受攻击破坏等真实场景。2018 年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它重点单位加入“护网 2018” 行动,组织演练模拟对相关网站和信息系统展开攻击。2019 年涉及范围更广,工信、安全、武警、交通、铁路、 民航、能源、新闻广电、电信运营商等单位都加入到“护网 2019”行动中。护网行动攻击方有两类,第一类是 由安全厂家(包含深信服、启明星辰、安恒、绿盟、长亭等)派出安全专家组成的商业攻击队;第二类是由四 大军区派出安全攻防专家组成的军队攻击队。 攻击方的目标是拿下 DNS 服务器、OA 系统服务器、工控系统 服务器等的控制权。攻击手段包括 weblogic 的 WLS 的 0day 漏洞利用、4A 服务器的 0day 漏洞攻击、致远 OA 服务器攻击、Struts 2 漏洞攻击等。护网行动攻守双方公司,通过劳务费获取收益,目前,中国网络安全已经上 升到国家战略布局层面,国家会加大护网行动的力度,以及扩大覆盖公司的范围,预计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市场 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3 金融 IT 国产化进一步深化,金融云及底层硬件自主可控是未来方向

金融 IT 国产化受到政策密集支持。

金融业计算机软件国产化目前主要集中在银行业。中国的商业银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国产化程度较高,但是 底层基础设施尚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大量使用 IBM 服务器尤其是核心系统和其他业务系 统主要在大型机和小型机,一旦开展国产化替代,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等国内厂商将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尤 其是目前拥有自主研发 ARM 架构鲲鹏服务器芯片的华为和拥有安全可控海光芯片的中科曙光。

银行IT国产化市场空间广阔。我们预计2019年银行业共400万人,假设采购电脑的数量为员工人数的80%, 所以预计银行业台式电脑采购数为 320 万台,服务器采购数为 32 万台。假设国产 PC 操作系统、国产服务器操 作系统、国产数据库软件、国产中间件、国产安全软件以及国产办公软件的采购价格分别为 800 元、8,000 元、 60,000 元、20,000 元、700 元以及 500 元。因此我们预计国产 PC 操作系统、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 软件、国产中间件、国产安全软件以及国产办公软件在银行业能达到的市场空间分别为:25.6 亿元、25.6 亿元、 192 亿元、64 亿元、22.4 亿元以及 16 亿元。

金融行业国产化从去 IOE 向底层软硬件国产化迈进。2013 年开始,在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和支持下,金融业 特别是银行业计算机软件的自主可控道路正在逐渐深化。从一开始的服务器层面去掉 IBM 小型机,更换成 X86 服务器,到现在自主可控的逻辑进一步深化,开始在底层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基础软硬件上 发力,到国产化云平台的架构。

邮储银行 IOE 之路是国内银行典型案例。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是“在开放式平台上,以小型 机集群替代大型机,构建超大规模银行交易核心业务系统”的成功实践。采用浪潮的“天梭”小型机和海量存 储小型机集群替代 IBM 大型机建设大规模交易量及高并发度的核心系统,在全球属首例。邮储银行在实施“以 小型机集群替代大型机”的同时,还全面推行“以 PC 服务器集群替代小型机集群”战略,目前在全行 180 多 个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有近 150 个系统采用了 x86 服务器集群技术,有效降低了银行关键信息系统对高端小型 机的依赖,也进一步提高了银行核心系统基础硬件平台早日实现国产化的可行性。邮储银行在国内最早将华为 局域网交换机引入到金融核心网络中,并成功应用;目前,在 3000 多台生产服务器中,安装国产 Linux 操作系 统占比超过 95%;应用软件国产化率超过了 99%;办公软件国产化率达到了 99%;ATM 国产化率达到了 53%; 网点终端国产化率达 100%。另外,邮储银行还探索用国产桌面操作系统替代 Windows 系统,并积极参与国产 基础软件的核高基项目应用试点等工作。

除此之外,近年来还有很多银行业自主可控发展历程中的成功案例,尤其是在计算机底层基础设施操作系 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方面国产化成果显著。

金融云有望成为金融 IT 领域自主可控的绝佳选择,也是国产基础软件实现自主可控替换的机遇。金融机 构的传统 IT 架构一般采用集中式架构,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在小型机上,性能可靠是重要标准。随着国家安全可 控政策的实施,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兴起,普惠金融业务量的迅速提升,以及利率市场化导致收入受限,金 融信息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是大势所趋。通过实施分布式架构改造,可以构建起高可用、易扩展、低成本的现 代金融信息体系。国内的金融云厂商目前主要有腾讯金融云以及润和软件联手阿里出品的金融云。以腾讯为例, 腾讯金融云致力于为金融行业客户量身定制云服务,具有合规安全、低成本、高性能、高可用的特性。运用领 先技术助力客户科技升级,打造云上金融,智创未来。腾讯金融云针对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不同的全套解决方 案,目前在保险、银行、证券行业已经有泰康人寿、泛华保险、众安保险、安心财险、前海微众银行、富途证 券、广发证券等客户。

三、云计算:国产化、中台化、智能化成趋势,企业级 SaaS 服务市场边界持续拓宽

3.1 供给与需求侧双向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高速发展

国内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公有云 SaaS 占比有望提升。根据信通院数据,2018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 模约 1363 亿美元,其中 IaaS、PaaS、SaaS 市场规模分别为 325 亿美元、 167 亿美元、 871 亿美元,分别占比 24%、 12%、64%;2018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约 437 亿元,其中 IaaS、PaaS、SaaS 市场规模分别为 270 亿元、22 亿 元、145 亿元,分别占比 62%、5%、33%。整体来看,我国云计算行业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底层基础设施为 代表的 IaaS 市场在巨头资本开支拉动下快速增长,其市场规模在公有云中占比最高。未来伴随各行业将应用软 件迁移云端,SaaS 应用有望实现超越公有云行业整体的增长,SaaS 市场规模占比将提升。

私有云是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主体,政府、央企、国企及大型民企为重要客户群。根据信通院数据,2018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共 963 亿元,其中私有云 525 亿元,占比 55%。预计 2018 年政务云市场规模约 391 亿元,在 私有云中占比 74%、在云计算市场中占比 41%。政府、央企、国企及大型民企基于对公有云迁移复杂程度及数 据安全的考虑,中短期内以私有云形式部署,是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主力军。目前私有云市场规模中硬件仍 占比最大,但可以看到软件与服务的比例逐年抬升,2018 年预计达到 33.5%。

国家政策大力推进,各地政府真金白银补贴落实企业上云。国家大力支持企业“上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明确规定时间节点。2018 年 8 月,工信部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 年)》,明确要求 2020 年全 国新增上云企业 100 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 100 个以上。各地方政府响应政策要求,接连发布上云行动 计划,同时匹配出台补贴计划,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上云行动。截至目前,约 19 个省市宣布 2020 年新增上云企 业 130.3 万家,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目标上云数量最多,分别为 40 万家、20 万家、20 万家。

在政策推进、企业需求拉动信息化率提升、技术成熟、国产化环境催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信息技术 行业向云计算架构迁移的进度有望加速。根据 Gartner 在 2018 年的预测,2018 年我国云计算渗透率约 10.9%, 预计到 2021 年云端迁移率将增长至 20.7%。

3.2 公有云 SaaS 层:企业管理软件与办公软件持续高增长

3.2.1 SaaS 已从互联网领域向诸多垂直行业普及,国内厂商主导行业边界不断拓宽

公有云行业应用层面,零售电商、医疗、物流 SaaS 之和占比共 55%。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8 年垂直行 业 SaaS 市场总规模约 103 亿元,同比增长 57%。其中占比最大的细分依次为零售电商(26%)、医疗(16%)、 物流(13%);从增速来看,受益于新零售、智慧零售等兴起,零售电商 SaaS 市场增速为 66%。目前行业垂直 型 SaaS 主要在行业性需求强且与互联网结合更紧密的领域,大量传统行业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阿里 云数据,从应用 SaaS 企业的数量来看,制造业、金融、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领域的 SaaS 渗透率 较高,在 9%~11%区间。

标准化的公有云 SaaS 匹配特定行业场景,在业务某环节对特定管理需求形成支撑。从细分行业垂直 SaaS来看,有诸多轻型 SaaS,如零售的点点客,医疗的太美、熙康,物流的车满满,餐饮的二维火、客如云,地产 的广联达,酒旅的石基云等,在其多租户架构下,SaaS 产品功能偏向于提炼垂直行业的关键诉求,在业务支撑 与场景匹配方面形成深度价值。

从通用 SaaS 角度,ERP(狭义)之外的企业管理软件以国内 IT 供应商主导,SaaS 服务满足企业管理增 量需求,市场边界逐步拓宽。从通用型企业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来看,ERP 软件占比 51%,ERP SaaS 占比 11%。 一方面,ERP 软件因其系统结构复杂、涉及较多二次定制开发、且大型企业 ERP 系统短期由国外供应商主导, 导致云化进程较慢;另一方面,伴随企业信息化渗透,国内 CRM、IM、HRM、OA、财税管理等诸多轻型管理 软件需求较多,通过 SaaS 服务以满足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从近年来国内一级市场通用型 SaaS 融资情况来 看,HRM、CRM、财税管理、运维与安全等领域更受资本市场青睐。

3.2.2 办公软件行业云化顺利,增值服务有效转化盗版,付费用户持续渗透

国内基础办公软件市场以近一半人口的个人用户数为基数,市场规模伴随用户渗透与客单价提升持续增长。 根据计世资讯数据,2018 年中国基础办公软件市场规模约 85.3 亿元,使用用户规模达到 6.6 亿人,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49 亿元,五年复合增速约 12%,高于用户规模增速,预计未来将在盗版用户转正、增值服 务渗透的主要拉动因素下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针对企业组织与个人用户,基于云端的办公软件能够满足用户协作化需求,提供更多增值型与资源型服务, 有效转化盗版用户、提升付费用户数量。以金山 WPS 为例,在功能、PDF、云、身份、邮箱等方面会员可享受 诸多特权,云功能方面包含云文档空间容量、附件大小、全文检索、团队成员数量、云字体、各类专用文档模 板等丰富功能。WPS 会员或稻壳会员按 15 元/月活 89 元/年收费,金山在优化产品服务与资源共享方面不断打 磨,有效激发用户付费意愿,同时利于转化盗版用户,效果十分显著。从金山会员数量来看,2016 年到 2018 年,WPS 会员人数从 99 万人增至 575 万人、稻壳儿会员人数从 106 万人增至 357 万人。

3.3 政企云:私有/混合云架构为主,政务云与大中企业云渗透加速

大型企业是管理软件市场的主要付费群体。大企业客户管理结构复杂,尤其是项目繁多、分/子公司遍布、 人员众多、乃至跨区跨国的企业,对管理软件要求更高(对内管理商业流程、对外管理供应链关系)。对于中小企业客户,小微企业平均生命周期 2.8 年、中型企业平均生命周期 5 年,有限的存续周期及不够丰盈的资金实 力导致了 IT 支出相对有限。同时,中小企业业务流程较简单,所需管理软件更轻小、价值量相对不高。根据咨 询公司 Alinean 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统计结果,平均来看小型企业(收入小于 5000 万美元) IT 支出占收入的 6.9%、 中型企业(收入为 5000 万~20 亿美元)IT 支出占收入的 4.1%、大型企业(收入大于 20 亿美元)IT 支出占收入 的 3.2%。鉴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收入规模往往不在一个量级,而 IT 支出占收入比重相近,可知大型企业 IT 支出远高于中小企业。从美国成熟市场来看,90%的美国 SaaS 公司的大客户与小客户收入比约为 10:1。从上 市公司收入结构来看,用友网络云服务收入中,大中型企业收入占比 85%以上。2019Q1,用友大中企业公有云 ARPU 值高达 5.5 万元,小微企业公有云 ARPU 值仅为 1351 元;泛微网络总营收中,大型企业产品收入占 65% 以上。可见大中型企业付费能力远远高于中小企业水平,是云计算市场的重要客户群体。

私有云是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主体,政府、国企、央企为重要客户群。2018 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约 525 亿元,其中预计 2018 年政务云市场规模约 391 亿元,在私有云中占比 74%,政府、央企、国企是中国云计算市 场的主力军。从下游客户来看,政府、制造业、金融业的私有云建设占比最高,分别约 33%、17%、11%。在 管理软件云化、政务云、自主可控的需求驱动下,国内私有云建设将保持稳定增长,国企、央企与政府同样是 管理软件市场的重要需求方。

3.4 AI+Bigdata+Cloud 融合是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

数据仓库、商业智能正成为云服务领域的新战场,伴随用户将本地工作负载迁移至云平台上,云厂商将获 取更多客户数据,基于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将衍生更多增值服务。以 SaaS CRM 巨头 Salesforce 为例,伴随向 越来越多大企业客户延伸,定制化需求的不断深入逐步演变为众多数据源之间的数据集成与交换。通过将 Mulesoft(2018 年收购)植入 Integration Cloud,帮助企业做好 API 集成管理,统一管理分散的数据。在其基础 上,Salesforce 于 2019 年 6 月推出最新一代 CustomerData Platfom——Customer 360,提供开箱即用的跨云功能 和体验,将不同系统的客户数据相连,形成对客户的深度洞察;2019 年初,AWS 将 Neo-AI 项目开源,解决边 缘设备的计算能力与存储的受限问题,使得边缘设备上能够快速部署、扩展和维护机器学习应用。ABC (AI+Bigdata+Cloud)融合是云计算产业愈发明确的发展方向。

2019 年全球云计算产业呈现加速整合与扩容的发展趋势。云计算巨头继续通过并购快速完善补充自身产业 链布局,尤其针对数据服务领域的公司更为看重。如年初至今阿里 7 亿元收购数据处理解决方案服务公司 Data Artisan、谷歌 26 亿美元收购商业智能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平台 Looker 并入谷歌云部门、Salesforce157 亿美元收 购全球最大的分析平台 Tableau(史上最大一次收购)。相比传统本地化部署模式带来的数据孤立、接口不一等 问题,云计算将数据打通,数据资源的整合分析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商业智能新秀崛起,BI 与 Cloud 生态融合成趋势。从 Gartner 每年发布的商业智能市场魔力象限来看,微软 PowerBI 凭借微软内部生态构建,从 2015 年 7 月推出以来不断巩固龙头地位;Tableau 紧随其后处于领导力 象限、并入 Salesforce 体系后后续发展可期;由 Nutanix 联合创始人 Ajeet Singh 筹建的公司 Thoughtspot 作为 2017 年崛起的新贵,地位急速飙升。在云端智能化融合的过程中,龙头企业通过收购整合、开放合作、平台化运营 等方式构筑自身的护城河。深耕垂直领域的公司将挖掘更多的用户需求、提供增值服务,抬升业务天花板。

云端大数据快速积累,AI 芯片需求提升。根据 Wikibon 的数据,预计到 2026 年,公有云中的大数据市场 将从 2015 年的 11 亿美元增长至 218 亿美元,占大数据总市场规模的 24%。云计算所具有的简单灵活、可扩展 性、信息流打通的特点为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根据 Cisco 预测,数据中心中的数据 存储量将从 2017 年的 370EB 增长至 2020 年的 915EB,未来对芯片算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传统 CPU 芯片擅 长逻辑控制与处理复杂指令,难以满足 AI 计算对大量简单指令并行计算的需求,以 GPU、FPGA、ASIC 为代 表的 AI 芯片将成为用于 AI 训练或推断环节的重要工具,这也是科技巨头未来的必争之地。

AI 服务器市场快速渗透,龙头浪潮盈利能力有望增强。根据 IDC 数据,2018 年中国 GPU 服务器(AI 服务 器的主要形态)市场规模约 90 亿元,同比增长 131%,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298 亿元,五年复合增速 为 27.1%。从下游行业角度,互联网行业目前占据 60%以上的份额,其次是政府的采购量(上升到 10%以上); 从供应商来看,浪潮继续保持龙头地位,2018 年在 AI 服务器市场中占据 50%的份额。基于 AI 服务器价格远高 于 X86/云服务器且毛利率更高,伴随 AI 服务器加速渗透,浪潮盈利能力有望实现拐点向上。

四、科技新基建之 5G 带来的 IT 前景领域

根据国际通信标准组织 3GPP 的定义,5G 将带来三大应用场景:一是 eMBB 增强型移动带宽:下载速率理 论值将达到每秒 10GB,将是当前 4G 上网速率的 10 倍;二是 uRLLC 低延时高可靠:5G 的理论延时是 1ms,是 4G 延时的几十分之一,基本达到了准实时的水平;三是 mMTC 低功耗大连接:5G 通信每平方公里可以连接的 物联网终端数量理论值将达到百万级别,是 4G 的十倍以上。

2019 年作为 5G 商用元年,2020 年进入 5G 大规模商用阶段,中国 5G 投资和建设进度一直在超预期。目前 三家电信运营商均已推出 5G 套餐,预计今年底三家运营商的 5G 商用服务将覆盖国内 30~50 个城市,同时以华 为 Mate20X 为代表的 5G 手机也相继发布,随着终端价格不断下降,2020 年我国将进入 5G 大规模商用阶段。

目前计算机围绕 5G 应用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流量快速增长和边缘计算发展,一条主线是围绕 IoT 生态 的应用,重点包含视频娱乐、手机、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和工业控制几大 5G 重点应用场景。

4.1 5G 时代流量快速增长和边缘计算需求增加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2019 年开启 5G 预商用元年,全球移动流量 2017~2023 年保持 42%以上复合增速,总 IP 流量保持 24%的复 合增速。根据爱立信的预测,从 2017 年底到 2023 年底期间,全球移动数据总流量预计将增长 8 倍。到 2023 年底,每月产生的移动数据总流量将接近 110EB。作为人口最多的地区,东北亚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数据流量 占比,目前已达 23%。据《2018 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8 年国内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 711 亿 GB, 比上年增长 189.1%,增速较上年提高 26.9 个百分点。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户均流量(DOU)达 4.42GB/月/ 户,是上年的 2.6 倍,2019 年 1-5 月进一步增长至 6.97 GB/月/户。预计 2019~2021 年国内移动互联网流量仍然 将保持 270%以上的增长速度,从而带动国内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

物联网时代大数据与大连接需要移动边缘计算。根据思科最新报告指出,2022 年时,5G 连线数将占移动 通讯连线总数的 3%以上(全球 5G 设备及 M2M 连接数超过 4.22 亿),且在全球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占比近 12%, 届时,5G 平均连线(每月 22GB)所创造的流量,将比 4G 平均连线(每月 8GB)多出 3 倍。至 2022 年,实时 移动设备及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 120 亿(2017 年实时移动设备及物联网连线数约为 90 亿)。至 2022 年,移动网络将支持超过 80 亿的个人移动设备及 40 亿物联网设备。连接数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意味着海量数据的产生, 另一方面,这类连接设备往往还需要进行智能计算。根据 IDC 的预计,在 2018 年将有 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 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平台互为补充,解决网络时延、存储不便等问题。海量数据带来的问题是存储不便、计 算结果的迟滞性。移动边缘计算可以首先对数据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数据再上传至云端,从而实现数据的顺 利传递、过滤、融合,对及时、正确感知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物联网数据的海量性与高增长性问题,如果 直接去建设更多更大的数据中心会极大地增加管理成本并且使得系统可靠性下降。而移动边缘计算作一个十分 靠近终端信息源的小型信息中心,将应用、处理和存储推向移动边界,使得海量数据可以正常处理,而不必完 全去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对于数据处理的时效性要求,如果完全依靠云计算,传输时间及反馈时间将会使得 数据处理效率大打折扣。而如果先通过移动边缘计算进行简单初步的处理,对于复杂的数据再上传至云端,通 过云计算解决,这样既可以解决数据处理的时效性问题,同时降低传输成本,又可以减轻云计算的压力。因此, 云计算与移动边缘计算配合的运行模式是这样的:边缘端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特征传输给云端再进行计 算分析。

受益于流量、物联网应用数量增加以及减轻云计算基础设施负载等因素,预计 2022 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 规模达 67.2 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 35.4%。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统计,2017 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 规模为 14.7 亿美元,随着 5G 逐步推广,受益于流量增加、物联网应用数量增加、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负载越 来越大等因素推动,将推动边缘计算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2 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的价值将达到 67.2 亿美 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 35.4%。

目前边缘计算产业主要参与者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电信运营商,主要提供 5G 基础网络资源,进行底层网 络建设和机房规划,为产业链核心,具体为三大运营商等;二是边缘侧基础设施厂商,主要是对数据中心、铁 塔进行“边缘”化改造,具体企业包括数据中心运营商、铁塔公司、其他边缘云提供商;三是硬件设备厂商, 主要提供支持边缘计算的各种基础设备,由于边缘计算节点相比传统数据中心更分散、规模更小、环境变量控制也偏弱,因此对服务器、网关、安全硬件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在可靠性、功耗、成本控制等方面要求较高,具 体企业包括如华为、浪潮等服务器厂商以及以中新赛克为代表的安全设备厂商等;四是第三方合作商,结合边 缘计算为各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2019 年 Q2 五大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反弹明显。2019Q2 五大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合计 185.7 亿美元,同比 增长 9.8%,环比增长 25.2%。其中,谷歌资本开支增长最为明显,达到 69.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1%,环比增 长 52.1%。微软资本开支为 40.5 亿美元,环比大增 57.9%,主要用于扩张现有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预计下半年 五大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将继续回暖,有望在 2020 年达到新一轮高峰。国内方面,阿里巴巴和腾讯由于 2017~2018 年服务器冗余较多,因此 2019 年服务器采购放缓,2020 年预计随着冗余库存消耗完毕,将迎来新一 轮服务器更新,预计 2020 年服务器采购量将达到 30%以上增长,带动国内需求提升。

服务器单价不断提升推动服务器行业持续稳健增长,国内服务器厂商份额持续提升。随着云端计算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服务器的核心数也在不断增加,以 Intel 至强可扩展服务器为例,其高端产品已经从 2017/2018 年 的最高 28 核提升至目前的 56 核,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其单价也在不断提升,将推动 5G 时代服务器行业继 续维持稳健增长。目前国内服务器厂商市占率一直在提升,2018Q4 浪潮/华为/联想服务器市占率合计 21.5%, 同比提高 0.4pct。其中浪潮份额提升较快,Gartner 数据显示浪潮服务器 2018 年出货量全球第三、国内第一,全 球市占率为 7.8%,同比提高 1.4pct。

安全设备领域:网络流量增长、边缘计算快速增长带动运营商、电信监管部门对网络空间安全产品需求将 持续增长,促进相关产品获得持续增长。电信运营商作为通信网和公共互联网运营单位,为应对恶意程序、攻 击入侵、网络诈骗等安全威胁,需要网络安全产品供应商提供基础设施安全产品(如防火墙、VPN、IDS/IPS、 WAF、UTM、抗 DDOS、云安全、上网行为管理等产品)、网络空间安全产品(如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防护、互 联网僵尸木马蠕虫防护、IDC 安全管理、通信网数据采集分析、通信网络诈骗防护等产品)、安全服务(包括登 记保护测评、安全评估与防护等服务)。首先,随着 5G 商用以及边缘节点建设和边缘计算兴起,都将持续提升 通信网网络流量、增加数据采集节点数量,从而促进网络空间安全产品稳健持续增长。其次,2018 年工信部继 续出台的《2018 年省级基础电信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考核要点与评分标准》, 进一步加强对整个网络信息 安全的检测力度,网络可视化设备需要逐步从骨干网下沉到承载网和接入网,渗透率也将持续提高。相关受益 标的包括提供网络可视化设备、分流设备的中新赛克。

第三方合作商:边缘计算有望加速网吧行业革命,可降低网吧硬件成本,提升用户体验,重点关注顺网科 技。由于移动边缘计算具有高带宽、低时延以及位置感知等技术特征,因此应用场景十分丰富。诸如云游戏、 视频优化加速、车联网、VR/AR 以及监控视频分析都是移动边缘计算的典型应用场景。其中,云游戏通过在靠近网吧用户的数据中心部署边缘计算服务器和计算模块,通过网络边缘节点来处理、分析数据、将算力下沉到 网络边缘,为使用者就近提供业务计算与数据缓存能力。网吧上云相比传统网吧具有多、快、好、省四大优势, 一是存储量大,以顺网云为例,可为每家网吧提供 10T 以上的 SSD,基本可存储市面上绝大多数游戏;二是网 速快,可以达到 50M/S 的下载速度,相比普通网吧 10M/S 的速度大幅提升,同时,由于是光纤直连到边缘云再 到运营商核心网机房,游戏访问时延大大降低,帧延时小于 17ms,甚至可降至 1ms;三是降低网吧成本,省去 网吧服务器、路由器以及机房空调采购费用,还可以节省电费;四是用户体验好,接入顺网云的业主反映使用 顺网云后,系统稳定、游戏多且网速快。

4.2 自动驾驶:产业爆发前夜,重点关注高精地图、车联网龙头

4.2.1 自动驾驶逐步普及,政策利好持续推进

根据 KPMG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自动驾驶整体水平与大规模应用集中在 L1-L2 之间,以美国、德国为 首的欧美国家则处于 L2-L3 水平。国际汽车工程学会提出的五级自动驾驶分级方案是当前被普遍采用接受的标 准,L0-L2 需要驾驶员执行部分或全部的动态驾驶任务,L3-L5 可由自动驾驶系统执行全部的动态驾驶任务。宝 马、通用、丰田等 13 家国际车厂在 2018 年就已实现 L2 及以上级别车型量产,其中奥迪在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已 处于领先地位,A8 已经达到量产车型中 L3 级别。此外公司还先后发布了自动驾驶 L4 级别的 Elaine 概念车以及 L5 级别的 Aicon 概念车。根据各大国际车厂自动驾驶时间表,在 2020-2021 年将有 11 家国际车厂推出 L3-L4 级 别自动驾驶量产车型。2019 年我国迎来自主品牌 L2 级别自动驾驶量产车型的大范围上市,至 2021 年拥有 L3 及以下级别量产车型的自主品牌将达到 10 家。

政策与标准加速落地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为自动驾驶未来大规模铺开提供切实保障。2017 年《汽车产业 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至 2020 年,L1-L3 级别系统新车装配率将超过 50%;至 2025 年,L3 级别以下系统 新车装配率将达 80%,其中 L2/L3 级别装配率达 25%,同时 L4/L5 级别新车开始进入市场。随后各地方纷纷出台 自动驾驶测试相关政策,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在 2018 年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提出省、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 车道路测试工作。

4.2.2 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刚需,L3 级以上自动系统将全面配置,产业将在 2021 年迎来高 增长

高精度地图是自动驾驶的必备条件。随着自动驾驶系统等级的不断提高,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可以脱离 人工完成自主驾驶任务,这就对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车用传感器性能不足以完全替代 人工判断,同时传感器受勘测范围/环境限制也无法进行超远距离感知,因此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必须依靠高精度 地图的超视距、全路程预判能力作为感知补充进行辅助决策。

预计 2025 年高精地图市场将达到 58.56 亿元。由于高精地图在数据搜集、数据处理、地图制作等成本端远 高于传统地图。我们保守预计,高精度地图单价或将是传统导航地图价格的 4-5 倍左右,即 800-1000 元/套。高 精度地图数据需要实时更新以保持高鲜度,后续高频数据更新服务费约为 100-200 元/年。我们预计至 2025 年, L3 级别以下系统新车装配率将达 80%,其中 L2/L3 级别装配率达 25%。我们假设 2021 年 L3 级别以上高阶自动 驾驶汽车渗透率为 1.38%,结合以上推断,我们预计到 2025 年高精地图市场有望达到 58.56 亿元,复合增速预 计约 102.89%。

目前我国高精度地图上市公司主要为四维图新。四维图新是我国车载电子地图龙头,具备 L3 级别的高精地 图与高精定位服务能力,旗下业务包括电子导航地图、车联网、芯片和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等等,业 务协同效应强,具备产业链整合延伸能力。

4.2.3 感知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市场增速快,毫米波雷达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市场增速较快。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搜集周围的 环境数据,为驾驶行为决策提供依据。根据 DIGITIMES 预测,2017-2022 年,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年复合增长 率将达到 35%,2022 年全球车用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总计约 160 亿美元;相机模组将从 2017 年的 21 亿美元增 长至 2022 年的 56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22%;随着激光雷达成本不断下降,预计到 2022 年市场有望增长至 40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58%。

毫米波雷达市场基本由国外厂商垄断,德赛西威 77GHz 毫米波雷达达到可量产状态。目前毫米波雷达市场 基本由博世、大陆、海拉、富士通天和电装这五家厂商垄断,国内企业正加速国产替代,如德赛西威的 24GHz 毫米波雷达已经量产,77GHz 毫米波雷达也达到可量产状态。激光雷达方面,由于其制造门槛高且应用领域较 窄(汽车、资源勘测),该类产品供应商相对较少,缺乏针对车规级的成熟量产方案。目前,实现激光雷达低成 本的路线一方面是牺牲一定的精度,使用全固态、低线束激光雷达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是提高生产率,通 过量产带来的规模效益摊薄产品成本,预计 2020 年自动驾驶车量产时,激光雷达的成本会有进一步的突破。

4.2.4 车联网:新车网联化渗透率迅速提升,2020 年 C-V2X 量产车有望上市

上市新车网联化渗透率不断提高。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与用户洞察白皮书显示,上市新车网联化渗透率迅速提升,2017 年自主/合资/进口车型手机互联渗透率达 36%/51%/64%,4G 互联渗透率为 16%/21%/38%, 预计未来渗透率仍将不断提高。随着新车汽车网联化渗透率不断提升,V2X 市场也将预计快速增长,中国联通 数据显示,预计 2020 年,全球 V2X 市场将突破 6500 亿元,中国 V2X 用户将超过 6000 万,市场规模超过 2000 亿,2015-2020 年复合增长率达 38%。

车联网频段已确定,前三年免受频率占用费。2018 年 11 月工信部规划 5905-5925MHz 频段作为基于 LTE-V2X 技术的车联网直连通信的工作频段,并于今年 6 月推出频率占用费实行“头三年免收”的优惠政策,即自频率使 用许可证发放之日起,第一至第三年免收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第四年及以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频率 占用费。

车厂、通信厂商和运营商正加紧测试,预计 2020 年 C-V2X 量产车有望上市。上游芯片厂商高通、华为分别 推出了9150 C-V2X芯片组和集成了Balong5000的车载模组MH5000,两家企业均已完成直接通信互操作性测试, 其技术上已经成熟,接下来就是推动 C-V2X 进入量产车。今年 4 月,在华为和上汽集团联合举办的车联网 C-V2X 合作生态圈论坛上,13 家自主品牌车企预计在 2020H2~2021H2 年量产 C-V2X 汽车。

受益车联网推进,核心标的包括千方科技和中科创达。千方科技是交通管理领域龙头,公司 V2X 产品主要 集中在路侧基础设施上,随着车联网的持续推进,公司在边缘侧具备核心优势,同时公司作为阿里旗下交通领 域、安防生态里唯一布局的企业,未来将与阿里、高德合作打造城市大脑交管解决方案。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业 务发展迅速,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 118%,公司在车载智能驾驶舱领域具备完整的软件平台解决方案,前 25 位车企有 18 家采用了公司智能驾驶舱平台产品及 Kanzi 生态产品,同时公司外延收购全球移动和工业图形视 觉技术提供商 MMS,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未来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4.3 云视频:将向传统行业延申,重点关注教育和医疗行业

受益于直播和短视频火爆,视频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6 年以来,以斗鱼、抖音为代表的直播和短视频 持续火爆,不断推动视频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易观统计,2018 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 91.3 亿元,其中 BAT 占据视频云市场近 7 成市场份额,预计 2019 年中国视频云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至 134 亿元。

云视频将从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延申。视频因为信息承载力高,同时云视频可显著降低企业搭建视频系 统的门槛和成本,使得云视频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目前视频娱乐在 C 端用户中普及率已经较高,截至 2018 年 12 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6.12 亿,占网民整体的 73.9%,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5.90 亿,占手机网民 的 72.2%。未来视频应用范围将向传统医疗、在线教育和党建领域等 B 端用户拓展。

随着视频在教育领域的快速渗透,受益公司包括视源股份和三爱富。视源股份是全球液晶显示主控板卡龙 头,2018 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达 35.8%,公司旗下教育品牌希沃是国内交互智能平板品类首创者,已经连续 多年成为教育平板第一,市占率达到 36.5%。三爱富收购的奥威亚是录播系统龙头,产品方面不断迭代,推出 4K 云台摄像机并完成云互动、云直播平台等;其次公司渠道优势明显,在 33 个省市设立办事处,拥有超过 1000 个代理商。随着视频在教育领域的快速渗透,上述公司有望受益

独居老龄人口以及慢性病人数快速增长,将促进远程医疗市场快速发展。目前远程医疗以常见病、慢性病 在线的复诊为主,未来远程医疗市场增长受益于三方面:一是国内老龄化速度加速,适龄劳动人口占比逐渐下 降,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11.90%,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二是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老龄人口独居比例上升, 加大市场对远程医疗的需求;三是慢性病人数快速增长,而慢性病的治疗所需要的时间长,服务需求大,也将 带来远程医疗的需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79.8 亿元(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议、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置、无线访问电子病例和处方等),同比增长 30%,预计未来 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云视频会议系统为远程医疗核心设备,将以低成本方式解决医患沟通难题。远程医疗传统医疗通讯系统受 功能所限,难以全方位实现远程沟通和诊疗,而随着云视频会议的发展,将以低成本方式解决传统医疗功能上 的限制,使得医患沟通更直观、高效和及时。

党建工作将不断提高信息化投入。截至 2018 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 9059.4 万名,基层党组织 461 万个,如何加强数量众多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并提高党务工作者、党员和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十分关键。 其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党建工作已提升到我党的战略层面,通过智慧党建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党课, 全面跟踪并保存党会实时跟踪图像,实现党组织内部互联互通,从而加强政策的宣传效率、提高基层党组织的 凝聚力。

智慧党建市场总规模预计不低于 500 亿,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移动估计,智慧党建目前市场规模大概 为 40 亿元,其中硬件约 25 亿元,软件为 15 亿元。从总市场规模来看,全国有 2800 多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 在智慧党建方面支出按 1500-2000 万元计算,那么政府部门的智慧党建市场预计在 500 亿元左右,再加上企事 业单位,智慧党建市场挖掘空间巨大。

会畅通讯和齐心集团(好视通)有望受益云视频下游行业快速增长。会畅通讯是国内领先的云视频厂商, 采用领先的 SVC 架构技术,在视频传输抗丢包率、延迟时间方面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通过收购数智源和 明日实业进一步完善“底层-应用-硬件”产业链布局。齐心集团旗下子公司好视通在国内软件视频会议市场市占 率第一(2018 年 13%),并推出了教育、医疗和党建等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其智能硬件产品线也在不断丰富,上 述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云视频市场增长。

4.4 工业互联网:制造业转型推动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关注工业软件国产替代

工业互联网政策密集推出,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2015 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 2025》,提出制造 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方向转型,推动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随后又相继推出《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 2018 年工作计划》及《2018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 等文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宣传推广等工作,全面部署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与此同时, 各地方政府亦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本地产业结合,山东、天津、河南、湖南、四川、江苏、上海、广东、江西、 浙江等省市全面推进平台培育、工业企业上云、应用示范等工作,培育了近 200 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00 多家 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以及政策不断推动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互联网维持较快增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 计,2017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约为 4677 亿元,未来两年仍将维持 14%的增速,预计至 2020 年我国工业 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接近 7000 亿元。

龙头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为了顺应工业互联网潮流,企业也在加速转型:传统制造业中的龙头 企业正在加速向平台化企业发展,如三一重工、徐州重工等;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加速从消费者(To C) 扩展到企业市场(To B),为企业量身定制或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我们认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将呈现两大趋势:

一是在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的 5G 网络支持下,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都将得到 深度扩展,且随着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早期将极大的得到企业的正反馈。三联虹普是国内锦纶、再生 PET 工程服务龙头,在华为 HC 全联接大会上,其合成纤维工业互联网项目的最终成果有 效提高了产品性能以及客户需求的匹配率近 30%,随着公司大数据的积累以及智能装备的不断应用,未来将持 续受益于工业互联网的推进;

二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硬件多从国外进口,国产化率较低,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技术亦依赖于国外开 发,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关键领域国产化需求将尤为突出。目前,在工业软件领域,研发设计类、生产控 制类仍主要由国外企业垄断,以研发设计类为例,前 10 大公司中,国内公司仅有航天神软和金航数码两家,市 场份额分别为 12.3%和 7.8%,国产化率仅 20%~30%。

受益于军工航天智能制造改造,能科股份营收快速增长。能科股份业务包括 PLM、MES、ERP 等工业软件, 主要客户是军工企业。2016 年公司智能制造业务(工业软件)营收为 902 万元,2017 年 1.01 亿元,2018 年实 现 2.18 亿元,收入快速增长,2018 年 11 月公司收购联弘科技进一步增强 PLM 软件优势。我们认为,随着我国 航天军工等领域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中国工业软件企业将不断迭代发展,未来有望在其它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

(报告来源:中信建设证券)

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获取本报告及更多卓越报告。

立即体验请点击:「链接」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