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机产生的数据都去哪儿了?真实揭露大数据背后的隐形黑烟

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超过了1600亿千瓦时。这是什么概念呢?假如北京2000万常住人口,每人都有一台电动SUV,这1600亿千瓦时,足够让这2000万人开车从北京往返巴黎。

本期讲者:叶睿琪

本期主题:再生能源

全文共 3602 字,阅读需要22分钟

我是叶睿琪,我来自一个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气候与能源部门,同时也是中国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的负责人。

很多朋友都问我,在NGO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

有两个形容词,第一个是搬砖的,就是我每天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把国外科技行业先进的采购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和大脑搬运到中国市场。另外一个形容词是搭桥的,同时我们也连接国内的可再生行业和科技行业,促进他们更多的交流,以及帮助我们的科技行业实现更清洁更低碳的发展。

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一起思考,你们上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上一次带着现金出门是什么时候?上一次去实体超市或者是大型商场买东西是什么时候?

假如是10年前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每一天,但是今天的我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就得摸摸头思考好一会儿。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身边所有的便利,都慢慢变成了一串串数字。

假如第一次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是蒸汽时代,第二次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电器时代,那么第三次的工业革命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就是信息时代。他不仅让我们生活变得便利,像高清直播、视频、网购、移动支付,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

根据思科公司的研究,1997年的时候,我们全球互联网的数据只有60个拍字节(PB)。但是10年、20年以后,在2017年我们全球互联网的数据已经到达了一个泽字节(ZB),在这20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泽字节又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我们把2017年全部的数据都装到硬盘里,按照现在的硬盘的技术,我们需要一个70多万吨的硬盘,重量之大连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轮都承受不了。更可怕的是到2021年,我们的数据会翻20倍,即20泽字节。

或许你会想,每天我们产生这么多的数据,到底去哪儿了?

答案就是它存在于一条条内存条、一台台服务器、一座座数据中心里面。

按照传统普遍的定义,数据中心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是能够让数据集中被处理、存储、交换、管理、计算的一个物理空间。用普通的话来讲,它就是我们虚拟世界的一个物理实体,它是承载着APP、购物车、无数照片的一个实体、一幢幢实体的仓库。

但它除了是仓库,还是一只吃电的巨兽。

根据我们9月初发布的报告,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超过了1600亿千瓦时,这是什么概念呢?

假如北京2000万常住人口,每人都拥有一台电动的SUV,这1600亿的千瓦时,足够让这2000万人开着车往返北京巴黎。

这只吃电的巨兽,不仅仅食量惊人,而且还长得飞快。

2018年,1600亿相当于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相当于上海市的用电量。但是,5年以后,到了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我们预计会增长66%,相当于澳大利亚去年一年的用电量。

数据中心的用电量非常惊人,这在行业里也是有所共鸣的。我们接触的很多厂商都说,他们在不断地创新一个节能的技术,提高设备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制冷的设计,从而来达到更节能,减少更多电量的使用,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节能它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只吃电的巨兽,它的用电结构、饮食结构会略略令人担心。

我们发现,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只有23%的电力是来自于绿色电力的,包括风、光、水等的绿色电力,这也就意味着剩余的电力是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

这就是说,在看似清洁的并享受着便利数字未来的背后,它或许并不是这么清洁的,它或许是一座座的数据工厂,或许是一丝丝的隐形黑烟,甚至是高增长的能耗和碳排放,以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2018年在这1600亿的电力中,其实里面有超过1000亿是来自于火力发电。这也就意味着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一系列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关键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所以在我们拥抱着数字未来,在我们享受着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得去思考这背后的能源消耗,它的来源是什么?

在5G时代来临之际,在数字生活切入快车道之际,我们必须得帮助科技行业和背后的数据中心行业,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只有这样才可以有一个真正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令人高兴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这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已经开始了,目前全球正在掀起一股向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潮流。截至今天,根据RE100的统计,目前有207家企业都作出了向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承诺。

我们来看一组来自彭博新能源的数据,这些企业带领着可再生能源的采购,促进增量的绿色电力进入电网,可以从2010年的0.1个G瓦到2018年的13.5个G瓦,这当中是超过100倍的增长。

更令人高兴的是,在这么多的企业当中,引领这股绿色电力采购潮流的正是像谷歌、微软、苹果这样的科技企业,正是因为他们旗下有大量的数据中心,对于电力的大力需求,使得他们去寻找更清洁,甚至是更便宜的绿色电力。仅仅谷歌一家就采购了超越3个G瓦的绿色电力,而且在上个月他们还新增了1.6个G瓦的可再生能源电站的投资。

所以纵观全球的可再生能源采购的潮流,我们或许会思考,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现在是什么样的?

很高兴地说,我们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国科技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的绿色拐点已经到来了。今天我们有两个非常重大的背景和趋势,正在推动这个潮流的到来。

第一个是从上到下,中国正在推动极具雄心的能源转型,我们从一个以依赖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正逐步转向一个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

过去10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消费下降了超过10%,而且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从零发展到了今天世界第一的地步。我们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超过了整个欧洲的风电和光伏的装机量。

另外一个趋势是我们中国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从一个封闭的电力市场转变成一个开放的电力市场,能源的消费者从一个被动地从电网接受电力的状态,转变成一个主动地选择电力产品的状态。

虽然市场还不尽完美,但是我们看到这些趋势的苗头已经到来,在中国的科技企业、数据中心企业可以怎样采购绿电呢?我们可以简单地分享四个方式。

第一个就是投资和建设大型的光伏和风电站,通过促进新增的电站连接电网,企业可以抵消他们在另外一个地方的电力使用。

有很多例子,比如苹果一直在中国四川和内蒙古这样的地方采购风电和太阳能光伏。除了投资电站以外,企业还能做的就是直接向发电方采购绿色电力。在各个省的一些电力市场以及跨区域的,比如说京津冀还有广州的电力市场可以进行采购。

第二个就是用电方可以直接通过购电协议的方式向发电方采购绿色电力。比如百度的山西阳泉数据中心就采购了当地的风电,以及河北张家口阿里巴巴的数据中心也采购了当地的光伏和风电。

除了市场化采购以外,还有一种就是绿色电力证书,其实每一张的电力证书相当于1000度电。

这个是2017年6月的时候国家发布的自愿绿色电力认购文件。这种方式非常灵活,你只要买了就相当于使用了绿色电力,但它的缺点是比较贵,所以目前市场还比较小。

最后一种就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可落实的一个方式,就是分布式光伏,在屋顶,或者是在园区,只要有空地、符合规范,就可以直接安装光伏自发自用,即发即用。比如腾讯的上海青浦数据中心就有使用。

那么除了购买和安装绿色电力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做法,也可以帮助整个产业的能源使用变得更清洁更低碳,那就是绿色选址。也就是说我们把数据中心建在更靠近清洁能源的地方。

这个是腾讯的贵州数据中心

Facebook在丹麦的数据中心

在河北的数据中心

这些地方的共性是他们的气候条件非常优越,不仅仅是接近可再生能源,像水电、风电,而且他们温度也比较低,数据中心不需要这么多的电力来散热。

其实简单地总结就是,我们在拥抱着数字未来、享受着每一天生活便利的同时,必须得去正视这些数字虚拟化的背后的隐形黑烟。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成本日益下降,平价上网指日可待之时,我们也非常地期待,中国的科技行业能够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带领着其他产业一起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地向100%的可再生能源转型。

所以绿色和平从2010年以来,就在美国开始和不同的科技互联网企业接触,帮助他们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今年我们也在中国开启了这个项目,希望我们一起让清洁能源点亮数字未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