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戏精热闹之后 还要看文化门道

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格外热闹,中国国家博物馆等7家大名鼎鼎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集体推出“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国宝文物秒变“戏精”,一时间在网络上圈粉无数,博物馆也因创新展示文物的方式吸引到了社会关注的目光。但是“5·18”只有一天,博物馆日之后,那些身居博物馆的国宝文物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该何去何从?刚刚兴起的博物馆热又该如何保持热度?让国宝文物自带的民族文化优良基因走进日常生活,深植人心,任重道远。

·创新展示才有人气 不能停

图片来源:互联网

成都网友新小平:作为门外汉,如果没有专业的讲解,我们的确看不懂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价值,更感受不到文物的趣味性所在。既带不来愉悦感,又激发不了兴趣,更不懂其中的奥妙,文物之于我们,又何谈了解?何谈亲近?我们今天所倡导的“让文物开口说话”,就是对历史的一种与时俱进的科学认知和开放创新。文物“戏精”的火爆就是创新的力量。古老的文物只有融入了时代化的创新,才会在今天剥掉尘封的外壳,绽放其素有的魅力和魔力。>>详细

武汉网友博明:博物馆要顺应时代之变,以创新之举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地气,以丰富多彩、便民利民的形式让公众来分享中国文化的魅力。博物馆中的展品也不再满足于被用作陈列展览,而是利用数字技术增加了体验与互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博物馆中来,在感受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挖掘内涵才有品质 不能等

观众在新疆博物馆参观。图片来源:天山网

青岛网友刘传科:博物馆要真正吸引人,仅有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还不够,表现的内容才是博物馆的生命力所在。每一座博物馆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都见证着中华文明。作为博物馆的管理者,有责任把它们一一挖掘出来。无论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文物本身的、还是与文物有关的,这所有的故事,包括守护它的人、修复它的人、观赏它的人等等,都值得被挖掘和讲述。有故事的地方最有吸引力,只有不断地丰富与博物馆和文物有关的故事,才会对公众形成持续的吸引力。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持续得到传承和发展。

铜陵网友胡景天:博物馆的使命是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的综合人文素养。所以,不管是服务手段的创新,还是宣传方式的突破,最终都必须为内容传播服务。以创新形式为依托,深挖历史文化宝藏,力争让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扎根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中。轰轰烈烈的形式背后,必须有扎实的内容传播作为支撑。否则在喧闹的背后,博物馆充其量只能是一只漂亮的“绣花枕头”。>>详细

·融入生活才能扎根 不能高冷

一对80后夫妻带着他们的儿子在西安城市记忆博物馆里看一件件老物件。图片来源:陕西新闻网

张家港网友程序:我们常说的“活化传承”,就是要让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座博物馆,并不在于它有多么雄伟的馆舍,也不在于它有多么多的藏品,甚至不在于它有多少观众,而是在于它怎样进入公众的生活。只有深入挖掘文物藏品与普通人之间的纽带,把深沉厚重的文化知识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审美和需求有效地对接,才能引导受众接触和认识国宝文物,感受和体悟文物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只有让传统文化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才能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详细

上海网友王洪:博物馆更重要的是融入生活,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的文物才更有“戏”。如今的博物馆已超越了静态展示文物的做法,都顺应时代潮流,将历史文物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博物馆把文物和艺术、生活融入一体,要始终坚持严谨审慎的态度,坚持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准确提取,体现博物馆的宗旨和追求,才有更强的活力和吸引力。

·延伸功能才有价值 不能躲

图片来源:新华社,转载于《广州日报》

莆田网友言冉:正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所定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一样,现今的博物馆除了文物征集、典藏、陈列、研究等职能之外,还应当顺应新时代和新公众的需求,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历史与人民、古物与新人、无声与有声的“超级连接”。如果说互联网技术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的话,那么技术加持的博物馆则将拉近人们与藏品的历史距离。博纳群宝、物通古今,不论何时,博物馆始终都是承载和唤醒人们历史记忆的场所。面对新公众,博物馆应当积极寻找新方法,做新时代的“超级连接”,以文物连接情感,让历史融入生活。>>详细

黄山网友贾瑞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曾讲过:“现代博物馆的核心使命是教育,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和应该承担的文化及公共责任。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并非要民众一哄而上地涌入博物馆去学习,这只是参观而已。必须在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文化学习教育制度体系。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成为一座适合民众学习的“大学”。>>详细

博物馆不仅“记录”着过去,更启发着未来。只有从表现文物的内涵出发,辅以高科技传播手段,活化传统文化,这些自带超级IP光环的文物们才会长久地走近公众,让人们真正感慨:我们血脉里流淌的民族文化基因多么值得骄傲!进而才会对我们的未来更加充满自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