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全国首个脑瘫儿童芭蕾训练营启动,他们的舞步笨拙却又那么动人

摘要:“他们就像折翼的天使,芭蕾给他们插上了崭新的翅膀。”

在听障孩子和自闭症孩子们一一登场后,终于轮到他们了。六一儿童节的早上,7个患有脑瘫的孩子在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摇摇晃晃地走上属于他们的舞台。他们能顺利完成人生第一场芭蕾表演吗?

都是最简单的芭蕾基础动作,却能看出孩子们的“用力”。脑瘫是一种持续存在的中枢性神经损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可能伴有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对这些孩子来说,直立、行走等最基本的动作,都不是容易的事,何况跳舞。5岁的女孩小马,重心不稳,走路常常跌倒,登台前只好在腿上绑上两只沙袋。孩子们的芭蕾老师徐佳,躲在舞台上一台大音响的后面给孩子们提示,生怕他们忘记下一个动作。这场短短的芭蕾首秀困难重重,正因如此,这抬高的手臂、踮起的脚尖,都显得那么动人。

小马平衡能力差,考虑到这点,康复中心的老师在脚踝上为她绑上沙袋。

演出临近结尾,完成一个在地上的动作后,小马站起来有些困难,旁边的小男孩轩轩很绅士地将她扶起来,顺利进行了最后的定格。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轩轩的妈妈眼含热泪。

芭蕾老师徐佳在侧台指导。

芭蕾训练一个月,孩子们的进步让人惊喜

全国首个脑瘫儿童芭蕾训练营由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肌张力调整手术团队共同发起,得到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支持。招募通知4月3日发布后,很快,训练营聚集了12名具有行走能力、能听懂简单指令的轻度、中度脑瘫儿童。

4月15日是第一堂课,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徐佳第一次走近这些孩子。他们的年龄在4-11岁,站也站不太稳,即使最简单的动作都需要反复示范,反复练习。最小的孩子嘟嘟,自我控制力不足,也不太听指令,排练的时候喜欢自顾自地“满场飞”。不过,孩子们对芭蕾都表现出相当的热情。

徐佳参考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给普通孩子设计的芭蕾教程。这个教程相对灵活,像是在玩游戏一样,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当然,每一个动作的设计都在专业治疗师的帮助下,充分考虑了脑瘫儿童的身体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以更好地巩固康复训练成果。

徐佳给脑瘫患儿教授芭蕾的基本手位。

每周三下午,徐佳给孩子们上一节课,到了周五下午,治疗师们再帮助孩子们进行节律感、自我肢体认知等针对性训练。“对这些孩子,你不能要求太高,要变得更有耐心,为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而开心。”徐佳说。

才上了一个多月的芭蕾课,轩轩的妈妈就看到了儿子明显的改变。“手抬得更高了,腿分得更开了,站立姿势更挺拔了。更关键的是,他更开朗了,更爱笑了。艺术治疗不仅仅是一种肢体的康复,也是心灵的疗愈。我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孩子可以站在舞台上,微笑着完成一场芭蕾表演。看到他在舞台上那么用心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太让我骄傲了。他们就像折翼的天使,芭蕾给他们插上了一双翅膀。”

面对脑瘫儿童,更重要的是一颗平常心

艺术治疗是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重要一环,但芭蕾训练应当如何进行,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范本。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康复医学科主任沈敏说:“目前我们搜集到8篇国际上相关的学术论文,论证芭蕾对脑瘫儿童的帮助,但样本量都比较小。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加入,让更加细致和长期的学术研究成为可能。”

临上场,徐佳再为脑瘫患儿校正动作。

在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大约有200个脑瘫儿童接受治疗。治疗师沈燕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7年,见证了国内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不断成熟。沈燕介绍说,孩子们的日常训练大约包括4个部分:理疗、言语、运动和手功能训练。这些日常的训练相对枯燥,芭蕾课却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快乐。通过芭蕾训练营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肌肉功能、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还能让他们学到如何与人交往。

沈敏说:“我们最终还是希望,等这些孩子长大了,可以正常地融入社会。我们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脑瘫并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脑瘫患儿也可以做很多事情。面对脑瘫儿童,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一颗平常心,等到这些孩子长大,他们可能坐着着轮椅、拄着拐杖、说不清楚话,但仍然可以去看一场电影,去跳舞,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7个脑瘫儿童顺利完成他们的芭蕾首秀,宣告了全国首个脑瘫儿童芭蕾训练营的正式启动,训练营也面向社会继续公开招募4-10岁的脑瘫儿童。轩轩妈妈很高兴,因为会有更多孩子成为轩轩的朋友,和他一起跳芭蕾。她说: “电影《奇迹男孩》里有一句话,你天生与众不同,不必躲躲藏藏。我相信轩轩未来可以做更多的事。脑瘫并不意味着就要降低梦想,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梦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