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的音系特征及其神经基础研究

【摘 要】汉语离合词可作有限的扩展,是违反词汇整体性原则的一个特例。离合词这一潜在可扩展性的语法特征影响它的音系特征,离合词“离用”而形成的两音节间潜在空位(potentialgap)促使其在语音表达式上表现为在音步形成上为一音步、有两音步潜势,在重音分布上为左重、有右重潜势,即在音系层面上也体现为复合词、短语之间的过渡状态。汉语离合词内部这一潜在空位获得了小样本语音实验的证实。跟进的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实验发现,同为双音节VO式的复合词、离合词、短语诱发了波幅依次增大的P200(150—180ms),而P200反映阅读时的语音加工,该实验结果证明离合词这一特殊的音系特征是有相应神经基础的。

【作 者】顾介鑫[1] 杨亦鸣[1] 马勇[2] 沈兆勇[1]

【作者单位】[1]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语言科学研究院/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徐州221009 [2]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期 刊】《语言研究》 2018年第1期

【关 键 词】离合词 可扩展性 音步 重音 事件相关电位(ERP)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复合词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12CYY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神经语言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研究”(10&ZD12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中国语言文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音加工的神经机制及语音识别建模研究”(2012JDXM016)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