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莲:一个坚守乡村的写者

马金莲。照片由马金莲提供

马金莲:“我的笔触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生活、关注和热爱的西海固土地”

8月11日,中国最高文学奖项之一——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宁夏作家马金莲的短篇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获得短篇小说奖。马金莲成为继张贤亮、石舒清、郭文斌之后第四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宁夏作家,这也是宁夏作家时隔11年之后,重新捧回鲁迅文学奖,再一次展现了宁夏文学的强劲实力。

“我18岁开始写作,没想到这一开始就难以罢休。磕磕绊绊地一走就是14年。回过头去想想,那时真的很年轻,年轻到居然伪装出一副老成的嘴脸,整日混迹在文字的世界里做着朦胧的文学梦。后来我吃惊地发现,那些年我竟是糊里糊涂地写着,似乎就没有专门思考过何为小说,何为写作。我只是懵里懵懂地凭着心底的一点儿热情,怀着单纯的想法,表达着心底里最想表达的念头。就这么简单地坚持着,没有理由。”对于此次获得鲁奖,马金莲说的最多的还是开始选择文学时的初心。

坚持文学创作这些年,马金莲的笔触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生活、关注和热爱的西海固土地。谈起近几年的写作,马金莲告诉记者,这几年她写作的主题依然是自己熟悉的村庄,《父亲的雪》《坚硬的月光》《尕师兄》《山歌儿》《夜空》《鲜花与蛇》《梨花雪》《瓦罐里的星斗》《老人与窑》《暗伤》《难肠》《碎媳妇》《绣鸳鸯》《离娘水》《长河》《低处的父亲》《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1990年的亲戚》等共计10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均是以故乡为主题。

为了继续自己的乡村小说创作,马金莲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到农村,和村里的老人聊天,聊他们的过去和生活,挖取珍贵的素材。“每年秋季我都要去老家的玉米地里掰棒子,掰出两手心的血泡和老茧。”马金莲说,之所以这样坚持的原因只在于她“喜欢透过腥咸的汗水看到那么多农民被汗水漫漶的笑颜;喜欢在西海固乡村集镇上游走,观察那一张张鲜活的生动的被生活牵动的脸庞。”

“写作,究竟该如何进行?很多人说,摆脱苦难,不要再重复苦难,因为西海固作者的作品,给人一眼就有西海固贫穷的影子,有千篇一律的印痕。尤其我们这样的作者,更难以摆脱石舒清、郭文斌等人的影响。甚至有人说,宁夏作家都是一个路子,鲜有新路。我知道,千篇一律的苦难故事,势必给人造成审美疲劳。可是,生长在这样的土地上,并将生命里将近30年的时光留在这里,不写苦难,那我写什么?还能写什么?”谈到自己今后的创作方向时,马金莲告诉记者,她的灵感的源头,就是最初生活的那个村庄。今后的写作还是围绕村庄。只要村庄屹立在大地上,生活没有枯竭,写作的灵感就不会枯竭。对于写作,她始终怀着一颗真挚纯朴的心,喜也罢,忧也罢,用文字点燃内心的真实部分,也就完成了最初的心愿。对于小说,对于这个世界,她都没有别的奢求,就这样一直一直地写着,用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内心朴素的想法,以朴素的方式面对世界。

名家点评

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作协主席郭文斌:

给自治区60大庆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奖项,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风向标。评奖肯定会更加重视作品的传统性、人民性、生活性,更加重视文学的崇高感、神圣感、优雅感,更加重视温暖、善良、体贴、包容、和谐的文字。而马金莲的文字,正好具备了这种优良品质。读过马金莲作品的读者都知道,马金莲能够自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弘扬中华审美风范。大有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扬美德的味道。她的文字了无媚俗、庸俗、低俗之气,正直,鲜活,美好,有阳光雨露的清新。

特别是马金莲获得鲁迅文学奖,也是对宁夏三份文学刊物《朔方》《六盘山》《黄河文学》的奖励。马金莲多次讲到,她的成长,是和这三份文学刊物对她的培养分不开的。《六盘山》《朔方》自不必说,早在2005年,《黄河文学》就与她跨市签约,并重点培养。

宁夏评论家协会主席郎伟:

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一线西部作家

认识马金莲已经很多年了。在认识她本人之前,当然最先读到的是她创作的小说。马金莲刚刚登上文坛的时候,正是新世纪初期那几年。那几年,宁夏文坛热闹非凡:石舒清、郭文斌接连获得鲁迅文学奖;“三棵树”“新三棵树”正绿叶纷披,迎风摇曳;“宁夏青年作家群”作为一个创作整体异军突起,闻名遐迩。那时,在引人注目的“宁军”团队当中,马金莲还是一个十足的“小妹妹”。她是那支队伍当中罕见的“80后”,但却没有“80后”通常的率性张扬,显得腼腆、羞涩。开会的时候,不多言语。如果真被点名发言,实在是逃脱不开,也会说上几句,极短的话语,周围的人还没有琢磨过味来,她已经噤声。弹指之间,十几年过去了,马金莲现在的小说创作不仅数量丰盈,而且正呈现格外强劲的态势。

《朔方》主编、宁夏作协副主席漠月:

再次证明宁夏西海固是个出作家的地方

马金莲荣获鲁迅文学奖,意料之中的事情。十多年前,《朔方》就在密切地关注马金莲了,从那时开始,截至目前,《朔方》刊发过她的中短篇小说数十篇,做过两次作品小辑,其中的数篇作品被转载,并获首届《朔方》文学奖。马金莲的获奖,再次证明宁夏西海固是个出作家的地方,文学确实是这块土地上生长得最好的庄稼。同时也雄辩地表明,就文学创作而言,现实主义道路广阔无边。《朔方》永远是她的娘家。

记者张碧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