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记:我们从每本书上看到什么?

最近在掌阅上读了几本书,由于一直在读一本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已经400多章,所以其它书读的进度反而慢了。

当读书进度变慢时,人便开始回想这些书讲了什么,反复咀嚼,希望能获得更多,以弥补阅读量的不足。

《深度工作》

作者:[美] 卡尔·纽波特

这本书让人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通过改造自己,更爱工作。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工作报酬,或者如何寻找工作捷径上,

“连续听一系列中等水平的歌手唱歌,并不能累加成一场无以伦比的演出。”这句话是在《深度工作》这本书里看到后记忆最深的。

事实上,我们很少有人能一直深度工作,但在我们的工作生涯中,确实需要一两段投入其中的深度的工作。

《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作者:成长

这本书从一个新的维度介绍了三国,让我们在每每打起纸牌三国杀的时候,能更深刻地理解主公臣子世家的关系。

三国时代,动不动就夷灭三族,表明了那个时代,家族势力十分强大。在政治斗争中,灭三族无意是不想给对手借助家族力量翻盘的机会。而不灭三族之罪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名人的后代还有另一番作为。

在书中,确实有很多吴国、蜀国的臣子后代,后来在晋国为官。一代一代,衍生出我们看到的一幅生生不息的历史画卷。

《无所畏》

作者:冯唐

这本书记录了冯唐在步入中年后更为深刻思考,更多谈到家人,生死,更多关注自己,而对于别人,则着重于“去油腻”的交流。

比如,他总结的抗癌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个人感觉还是很对的。如果自己已经是亚健康状态,这几个字按其执行对于预防癌症应该还是有效果的。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句话记得很深刻,冯唐说,只花时间给三类人:好看的,好玩的,又好看又好玩的。人丑就要多读书啊,变得好玩起来,别人才会喜欢你。

我们含蓄地提供脑力的价值,这是我们从社会获取报酬的方式。不过要想获取朋友和关注,好玩也是比较重要的吧。

《低智商社会》

作者:[日] 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在这本书中认为,时代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相应提高日本人的智商,反而使得他们的智商在逐渐衰退。

书中谈到学习能力不足,谈到讲真话会招人嫌,不思考的人大行其道,这些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也都存在。

我们不是管理大师,不能向作者一样从大局分析,但也可以分析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不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拿了钱就买股票,买了数码就用,医生开了药就吃……我们也可以多思考起来。

可见,看书还是很矛盾的,一本书告诉你要快意人生,一本书告诉你要努力思考,一本书告诉你要深度工作,一本书告诉你历史是由家族书写的……

但是,看书不就是为了获得这种兼听则明的效果吗?想靠一本书,一阵子看书,就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本质,历史的本质也是不现实的。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很多事物的认识又有了新的看法。

那么,是看书好,还是看那种把书中观点抽出来的讲解呢?

我认为还是看书好,一本书,除了作者的观点,也丰富的记录了作者得出这些观点的思考环境,人生情况。作者除了把观点给你,也想给你介绍他的故事,也许这个故事他在论述中浓缩成了一句话,但却是观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