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老的社团过生日,拿出了四件无价之宝

今年,西泠印社创社115周年。今天,杭小微带你走进西泠印社的文物库房,领略百年印社镇社之宝的无限风采。

多少千古奇珍 尽藏于此

西泠印社的文物库房,位于市中心的一栋现代化大楼里,由两道厚重的铁门分隔成两个世界。

进入库房铁门后,是360°无死角的监控,以及金属加固的防爆天花板。每一间库房需要管理员双人双锁同时开启,才能入内。

库房有点像中药房。除了印谱、印章和书画,有一间专门用来堆放资料的房间,里面是8000多本文物档案,6230张文物信息卡片。

现在,文物建档实行了数据化管理,西泠文物库房年轻一代保管员,仍旧还是继续前辈们的传统——数据输入电脑的同时,坚持手工备份。

西泠印社有2万余件可移动文物,126件国家一级文物。对于一个社团而言,这绝对是个令人惊叹的数字。其中,四大镇社之宝,皆是无价。

明·《朱雪个山水册》

杭州籍篆刻家、收藏家高络园的女儿高璧,向西泠印社捐出了她父亲送给她的陪嫁礼物——《朱雪个山水册》。这本册页,现在是西泠印社的镇社之宝之一,被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如果以市场估价,价值上亿。

清代早期的时候,有过几个著名的和尚,无论是身世背景,还是书画成就,都是大神级人物,包括“苦瓜和尚”石涛、“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字雪个。23岁那年,他在江西奉新县的耕香庵,落发为僧。后来,他开始在自己的画上落款“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名闻天下,其山水画也独树一帜,卓然成家。

吴昌硕自用印 十二方田黄

田黄的质地不一定很好,但难得的是这十二方都是吴昌硕刻的。清代早期印人对于印材是不重视的,乾隆以后,印材逐渐被印人,收藏家所器重,尤其是田黄。清朝时曾受到皇帝的宠,早有易金三倍之说。

关于十二方田黄章有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据说这12方田黄章是吴昌硕儿子吴东迈为感谢刘汉麟救命之恩送与他的,“文革”开始后,刘汉麟担心田黄的命运,将田黄石又还给了吴家。不过田黄石仍未逃出厄运,在某次“破四旧”期间,被私人藏匿。后来100元被卖到上海文物商店。

改革开放后,一名日本商人花数百元外汇券将这12方田黄章买走,所幸在其离境时遇到一位懂田黄石又懂吴昌硕的海关人员,田黄章被海关扣下,之后辗转被送入上海市工艺品公司仓库保存。后来,有关部门带着一张100元收据和12方田黄到吴家,吴家交完钱,“赎回”12方田黄章。

在田黄石回到吴家那一刻,吴昌硕孙子吴长邺就考虑它们的归宿,他找到刘汉麟,在征得刘汉麟同意后,以刘汉麟的名义,将见证两家友谊的12方田黄章捐赠给西泠印社。

清·虚谷《梅兰竹菊》

虚谷(1823—1896),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虚谷传世的画很少,如今常见的是他的金鱼,但梅兰竹菊四屏,非常少见。

虚谷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画僧,原姓朱,原籍徽州,早年曾任湘军参将,因不愿与太平军作战,遂于30岁时“披缁入山”,出家为僧。但他“不茹素,不礼佛”,常常往来于苏州、上海、扬州,靠卖画为生。

捐赠这件四条屏的人叫魏廷荣,早年由法公董局公费派往法国留学深造,归国后任中法银行公司经理。

《顾氏集古印谱》

这是现在所能见的年代最早的明代印谱,首创以原印沾朱泥钤盖的手法,完美再现秦汉古玺印的原本面目。

“原印钤拓”听起来并不好懂,通俗来讲就是直接用原版的印章沾上朱泥,在纸上盖印。

《顾氏集古印谱》一套六册,共钤拓了二十套,辑录了顾家三代收藏并好友所蓄的一千多枚古玺印,其中精选玉印150余方、铜印1600余方。因为其准确、清楚、精美地再现了秦、汉印的本来面目,轰动印坛。

资料/西泠印社社委会、都市快报

图片/西泠印社、朱丹阳

编辑/郑重

版式/郑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