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爱读纸质书?

余胜海/文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在看电子书,我却一直喜欢读纸质书。

这几年来,随着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书是个好东西。成百上千册书,一下子浓缩在巴掌大小的硬壳本子里或手机里,俨然就是一座小型图书馆。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的一本新书,很快在电子书中就能读到。方便、快捷、成本小、容量大。好处如此之多,相比之下,纸质书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甚至有专家预言:用不了多久,纸质书将与青铜器、旧纺车一样,作为文物进入博物馆了。每当听到某某书店亏损关门的消息,作为一名作家和偏爱纸质书的我来说,心里不免感到失落。

我相信,对于热爱纸质书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目前,读纸质书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当初的纸张书籍同如今Kindle一个道理,都是革命性的好东西,方便轻巧,且都是时势所趋。但新旧事物的交相并存在也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会持续,毕竟人们几千年来的传统也不是智能时代那么轻易就改变的。

先人一步,get更多独家资讯

我出差时总是要随身带一两本纸质书阅读,而且现在出版的都是精装的纸质书,也不嫌弃携带的沉重,以便在旅途中打发时间。而且我到一个地方出差,别人会去商场选购一些当地的土特产,而我却去书店购买几本喜欢的图书带回家。

我当初刚到北京,就住在西城区长安街一个胡同里,虽然这里的房租较贵,但我觉得很值得,原因是这里离西单图书大厦仅有200米,只要一有空我就泡在图书大厦里,贪婪地看书买书。

我家里有一个大书房,收藏了几千册书籍,虽然有些简陋,只要有空我坐在书房里静心地看书。虽然我并不富裕,但我舍得买书,舍得花时间看书。每当我站在书拒前,看看这满柜满柜的书籍,我觉得自己精神上很富足。

我为什么迷恋纸质书呢?原因是看纸质书比读电子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纸质书,有重量,有质感,有手感,一页页翻来,很有味道,是一享受。我尤为喜欢纸质书上的墨香味,天然纸质的触感,给人一种“亲切感”,纸质书有电子书无法比拟的亲切感。而电子书,无论是很傻的网页还是高级的3D,总觉得不自在,读了不入脑。

纸质书、电子书都是精神内容的载体,从这一点来说,两者当然是一样的。但两者的物质形态不同,人对其占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精神内容虚拟上的“看得见”,往往离不开物质形态上的“摸得着”。我拥有一本实实在在的纸质书,与我拥有一座“图书馆”相比,虽然两者的精神内容容量有天壤之别,但电子书是虚拟性的,这座“图书馆”是你的,也是天下所有人的,你只是“摸得着”一块装有集成电路板的塑料壳子。

我认为,电子书与纸质书基本上还是“摹本”与“原型”的关系。“原型”的纸质书更能体现“书”的内涵,更能满足人的占有欲和拥有感,能滋生出更多的对于书的热爱之情。读书也是人的一种情感活动,只有爱一本书,才会有兴趣去读这本书,如果没有对一本书浓浓的喜爱之情,又怎么可能去认真阅读它呢?

另外,我认为,人们对一件物品爱惜程度的高低,与获取这一物品的成本大小相关,两者是成正比的。从经济方面来说,电子书的成本要小得多,从索取的途径和方式来说,它也要方便得多。正因为得来不费大工夫,缺少了那种为求一本书而“踏破铁鞋”的经历和体验,对书的感情就容易打折扣。

每一个热爱纸质书的人,都像是文艺的偏执狂。我始终坚信,手机可以换,读书app账号密码可以忘记,唯有纸质书永远无法抹去你的回忆。因为看过的书,就像走过的路。那些曾经陪伴走过一段岁月的书,如今仍旧堆在书柜面里,虽布满灰尘,颜色有些发黄,却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余胜海,资深媒体人、知名财经作家,先后供职于《财富》杂志、《企业家日报》、华商传媒。专注中国经济、企业管理和企业案例研究,著有《任正非和华为:非常人非常道》《华为还能走多远》《不折腾:大众创业成功法则》《企业家大败局》《解密中国顶级CEO》《能源战争》《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等十余部颇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畅销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