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纷纭:谁将在癌症早筛行业脱颖而出?

来源:第六届华兴资本医疗与生命科技领袖峰会

论坛嘉宾

范建兵 | 基准医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韩晓亮 | 博尔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陆星宇 | 易毕恩基因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张江立 | 鹍远基因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主持人

阎 海 | 泛生子首席科学家

谁将在癌症早筛行业脱颖而出?

阎海:

根据大家对技术和未来市场的评判以及中国人对癌症早筛的心理接受程度,什么样的公司在未来的几年内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的独角兽?

韩晓亮:

癌症早筛的市场在逐渐得成熟,我们经过三年多的探索,深深意识到市场庞大的需求,中国老百姓能够认识到癌症筛查非常重要,但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筛查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对于无症状人群,他们很喜欢癌症筛查的概念,但未必能真正接受。

所以,癌症筛查的依从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筛查产品的灵敏性再高,如果受检者不接受,也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比如说肠癌,肠镜筛查的灵敏性可以达到95%-99%,但是在中国,根据不同医院的统计,它的依从性最低可以统计到3%,最高可能也只有10%。这样的话,尽管它的灵敏性是99%,但实际能够达到的检出率只有3%-10%。

所以什么样的公司能够脱颖而出?我觉得产品一定要适应筛查市场:第一,要提供患者愿意接受的检测;第二,检测是能够容易被检测单位接受的产品。

我们博尔诚公司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把不同的技术平台整合起来,不仅提高检测本身的灵敏性,还能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筛查应用场景,提高受检率、最终提高筛查的检出率。

张江立:

成为一家好的癌症早筛公司,我想有三个关键的阶段:

第一,在研发期,要有独特的技术。我相信能够解决问题的道路并不一定只有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好的技术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

1、达到很好的灵敏度、特异性,性能要好。

2、它要方便适用,可适用性、成本都很重要。一个好的产品如果太贵,不能造福于大部分的人群,我觉得它也并不是一个最成功的产品。

第二,有大量的临床验证。从肿瘤病人到高危人群,再到健康人群(平均风险人群)去验证这个产品是否真实可靠,是必经的过程。我们最近在美国ASHG发布的肠癌和Pan Cancer两项大样本研究成果,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第三,商业化。有一个好的产品开发出来以后,怎样尽快地推向市场,早日造福于人类,才是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

阎海:

癌症早筛必定是未来医学和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未来市场。单一组学标志物有其研究进展和应用,同时多组学标志物的共同检测应用已经被证明具有令人兴奋的早筛预测发展潜力(如CancerSeek)。

另一方面,仅凭分子层面的标志物进行癌症早筛很可能也不足够,更充分和solid的早筛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很可能会是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和大数据学习,充分结合临床表型信息、医学影像学、病理学信息和分子及蛋白层面检测信息,最终得到结合表型及基因型的多组学综合信息,从而得到最准确的早筛方法和判读。

惟有最有眼光和决心,拥有深厚的产品研发和综合技术实力,能够以最快速度积累大规模临床大数据库样本进行充分验证的研究者(公司),才能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

单癌筛查vs多癌筛查,谁才是主流?

阎海:

在癌症早筛未来发展的方向上,是做一个大的技术方案、所有的癌症全部都查到,还是针对于某一个特殊的癌症、做一个更加有效而便宜的技术方法,我想听听各位的见解。

范建兵:

如果要我来做选择的话,我可能先从一些有很高临床价值、能真正在临床落地的单一癌症着手,比如,相对来讲技术难度低一点的结直肠癌,或者发病率、死亡率很高的肺癌。

韩晓亮:

我们公司从单一癌症产品, Septin9基因甲基化开始做结直肠癌的筛查,但是随着我们在市场上推广以后,我们发现市场里面很多的需求是需要多癌的检测。真正开发产品,一定要盯着市场走。

所以,我们博尔诚开发出来了五大癌症筛查的产品,同时筛查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道癌这五大高发癌症。对老百姓来讲,如果分别筛查五个不同癌的话,是很大的负担。所以我们的五大癌症筛查的产品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可以检测一次,能够把五个癌症筛查出来。

阎海:

早筛领域将来很有可能会是结合不同组学,以最少的biomarker进行癌症早筛的产品,从而确保成本可控,灵敏度及特异性足够。根据国内市场目前的现状,短期小panel仍可能占主流地位。例如及早进行大panel的多癌种开发可能是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泛生子目前已在肺癌、肝癌、肠癌、胃癌、尿路上皮细胞肿瘤等多个癌种上发力,与众多国内外顶级临床专家合作,基于大型临床样品和多中心合作,结合DNA、蛋白及甲基化等多个维度,进行早筛产品研发。

阎海:

灵敏度和特异性是癌症检测的魂,我们的技术方法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陆星宇:

特异性在早筛当中尤为重要,如果特异性比较低,那检测的真实阳性也很低。特异性逐次的降低,要看整个社会对此如何判断和接受。任何一个测试都有假阳性,如果直接指向脑部CT或核磁,可能会获得更大的阻力。

此外还有器官的指向性,如果筛查只是报出一个阳性而不能进行任何器官指向的话,那么它的水平基本上和这些癌症的蛋白标志物差不多。

从技术上,第一你的技术上肯定是多标记的(multiple marker),这是肯定的,一个单一的标记不可能指向不同的癌症。

第二,要额外小心,你要指向到多清楚。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多分类器。多分类器的话,你整个统计意义在多分类器下坍缩的特别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不要造成overfit,或者说如何在挑选基础的时候,就有一个选择性。就像我们基本上选择的时候,不会去看那些特别暧昧的信号,是为了防止overfit。我觉得在技术的研发过程当中,要特别小心的。

阎海:

您做的甲基化和其他的甲基化有一点不同,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技术方案,当时是什么样的考虑?

陆星宇:

我们当时是从两个角度来思索的。

第一个角度,普遍情况下要从血液里面筛查到一个标记物,最重要是要完成三个步骤:第一,癌的信号进入到血液里面去;第二,信号要在血液里面稳定;第三,能被检测到。因为从DNA的修饰上来说,一共4种修饰(modification)——甲基化、羟甲基化、醛基化、羧基化。那么甲基化和羟甲基化没有什么差异,性质都是非常的稳定。

第二个看技术的角度,甲基化测序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它的前处理上,因为二代测序没有办法直接读取,对早筛来说是比较大的损害。以我现在的判断。在公开数据中我没有看到一个技术被反复地使用。那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就选择了HMC,又可以测序,同时又比较便宜,整体的条件也是非常完整。

阎海:

灵敏度及特异性是重要的产品性能评判指标,但也有很多其他需要考量的因素,需要结合癌种和医学特性、样品类型,以尽量贴近药物研发临床实验的数据要求为佳。

从技术落地到商业化应用的思考

阎海:

要完成技术的落地,就要进行临床试验,不仅药做临床试验,一个新的试剂盒也要做试验,怎样才能把我们的甲基化、羟甲基化变成一个试剂盒落地?

张江立:

在研发以后怎么把产品落地,就是两步走。

第一步,必须经过大样本的临床验证,根据你临床试用的场景,可能是早筛,也有可能是早诊,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在这样大样本验证过程中,能够真正证明它的价值。

第二步,在技术经过验证后怎么落地,我想对中国和美国来说都是一样的,在美国是在FDA,在中国是在CFDA注册。美国肠癌的无创检测方面已经有两家企业拿到FDA的注册证,他们在FDA注册过程中的路径,实际上对我们在座所有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另一方面,在美国还有一条路径,是基于LDT的路径,可以更快把一些经过大样本验证通过的技术推向市场,早日造福患者。中国也在讨论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特别成熟、清晰的指南。但在不久的将来,我觉得中国也会打开。

阎海:

在商业化方面,产品及技术固然要靠谱,而且要保证科学证据及数据验证的充分,此外,根据产品特性明确应用场景及适用人群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比如非患者人群(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可能是未来的重要目标人群。对于消费者认识程度不足的问题,我们的产品怎么进入市场?推广销售的场景是什么?

范建兵:

以我们现在做的肺癌筛查来说,大家到体检中心或者医院里做低剂量螺旋CT,对于有阳性结果的人再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所以,我们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场景。第一是医院的呼吸科,病人可以先做一个低剂量螺旋CT,然后再做一个辅助诊断;第二个场景是体检中心,这里有很大的流量。但不同的癌种真正介入的机制可能会不一样。

韩晓亮:

在中国市场,产品推出以后首先要由各医院申请到各省去申报物价,此外要获得专家的背书和国家的认可。举例来说,我们博尔诚公司的产品,几年前参加了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联合进行的中国癌症筛查试验可行性研究,通过可行性研究,对产品的应用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也是得到专家对产品的认可,在全国范围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的过程。在可行性研究之后,我们的癌症筛查产品将继续和国家癌症中心合作,进行近十万人的肺癌和结直肠癌多中心筛查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提高消费者对癌症筛查的认识。

产品进入市场还需要让医疗机构和医生专家们了解和认可癌症筛查的产品,可以通过学术会议和培训的方式来进行,当医疗机构和医生专家们对癌症筛查的产品认识不足的时侯,可以通过建立指南的方式来统一认识。

推广销售的场景,除了医院和体检中心外,保险公司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大的买单单位,此外还有O2O的场景等。

阎海:

在美国,筛查因为可以获得医保报销所以卖得很好。那在中国没有保险,是自费的。所以我还是看不到很清楚的商业前景,请您解释一下。

韩晓亮:

实际上我们国家非常注重癌症的预防,党和政府多次会议上强调预防癌症的重要性。癌症筛查是利国利民的事业,还是一定要和国家队在一块,将来国家会为人民的健康买单的。

阎海:

关于未来还有什么想法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范建兵:

第一,我觉得必须要有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所有检测产品,在用到临床实践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第二,我觉得最后哪个公司的产品能够胜出,数据分析很重要。

韩晓亮:

通过我们这几年的经验,为了真正要做好癌症筛查,我们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提升到要能适应多种癌症筛查场景,因为不同筛查场景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陆星宇:

我觉得单癌有明确的医疗意义,能够重点突破;在重点突破的情况下,早筛公司还是应该尽早布局多癌的筛查。

张江立:

我们企业的愿景是未癌先防,希望通过在座所有这些企业共同的努力,真正把癌症变成一个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

阎海:

非常有情怀和理想,我们创业人要做一件对社会、对普通人群有意义的事情,非常感谢诸位能够去教育市场,普及知识。癌症早筛目前的挑战有几个:

第一,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落地;第二,价格、成本没有降到能够达到普筛的水平;第三,公众的认知程度不够;第四,也不要忽视市场监管和标准。

也希望我们各位投资人支持这样优秀的产业,支持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从科研到临床、到转化,最后把理想实现到临床,实现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当中。

更多行业资讯尽在基因俱乐部

加入基因俱乐部 获取最新行业报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