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海派当代美学亮相欧洲

摘要:“这是一股海派之风,中华艺术之风,也是文明交流互鉴之风。”

当地时间11月14日晚,由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风从海上来——海派当代美学与青年艺术》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15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参展的48件作品重点聚焦青年艺术家在当代艺术文化发展中的创新实践。27位青年艺术家用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数码艺术以及传统手工艺等多样的艺术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人与公共环境的关系等主题。传递并演绎“新国画”、“艺术与科技”、“诗意共享”三层理念。

“新国画”聚焦青年艺术家们对中国画的新探索,体现他们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艺术与科技”以数字艺术作品表达青年艺术家们对艺术和科学未来发展的思考。“诗意共享”呈现艺术家们在城市公共领域的实践,用艺术手段参与城市更新和共享社区的建设,与城市共呼吸。展出的系列作品记录了艺术家的个体探索轨迹。他们用艺术参与对话,回应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多元与融合的全球性话题,体现出一股积极和开放的力量。

此次展览是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三周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三年间,文化中心举办了一系列时尚、现代、富有情怀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和主题展,让欧洲观众在活动中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葛译友表示,这是中国当代美术首次登陆文化中心,通过举办这个展览,文化中心就是想把中国最新的当代艺术风貌分享给欧洲观众们。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几位欧洲观众凑在一组名为“阿若兰”的艺术作品前,兴致勃勃地发表着各自对作品的见解;另外几位观众则目不转睛地看着瓷器上釉的纪录片。眼前的场景,恰如葛译友所言,“这是一股海派之风,中华艺术之风,也是文明交流互鉴之风。”

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江鹏在致辞中表示,2015年,中华艺术宫牵头搭建“一带一路国家”美术馆协作机制。几年来,协作机制通过努力扩大“朋友圈”,深度挖掘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机会,促进“一带一路”主题交往,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此次展览正是“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果体现。

开幕式当晚,江鹏还为到场嘉宾进行了导览。徜徉在青年艺术家杰出的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数码艺术以及传统手工艺的作品中,中外来宾充分体会包容、个性的海派文化与中国当代美学相结合的图景,并通过艺术的视角领略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变迁与成长,感受上海创新的活力与融合的气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