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来,两岸花开》——追梦篇

走在1984年的街头,你会发现很多人会情不自禁的哼唱这首广告歌,这是改革开放的第六年。这一年的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视察深圳。

“这是邓小平为深圳题词,1984年,这句话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这句话的意义非凡。”在深圳博物馆,指着墙上34年前的题词,如数家珍介绍深圳改革开放的梁振军,不是讲解员,甚至不是一个广东人,他来自3800公里外黑龙江密山857农场。

建港填海的“开山炮”在深圳蛇口炸响(资料照片)。

梁振军说:“当时我们家黑龙江农垦总局一车皮的牛送过来,我爷爷是押牛车的。7天7夜坐那个火车从黑龙江过来,就送牛到深圳,做基建。1979年,全国各地支援深圳,那时候深圳就是农村。”

32年后,梁振军也来到了深圳,昔日的农村变成了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已经在深圳定居了7年的梁振军说他不准备再回去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怀揣梦想的梁振军,选的方向是一路南下。

梁振君说:“所有的人都喜欢往高处走,我如果不来深圳的话,想去哈尔滨,你总想往人多的地方走。我们是2011年7月份来(深圳)的,当时的意识是找一个事业单位、公务员、大企业。所以到最后我找到了,中国移动,做营销代表。工作以后我发现我的岗位是在营业厅交话费、补卡、办卡。”

来自台湾的王振宇,和梁振君同岁,名字里也有个“振”字。

记者采访台商王振宇

王振宇说:“我们家族进来到中国大陆投资是1989年,我1988年出生,1990年就来到深圳了。那时候我在香港住,我是2010年回来到中国大陆,无论是大或小的‘二代’都会天生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去排斥想要回去家里的企业。我当时也一样,2010年回来时,我去珠海自己找了一份工作,也是个台资厂,在那边做业务。”

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蛇口工业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深圳博物馆图)

初来乍到,想要靠自己“打出一片天地”,无论对东北的振君还是新北的振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梁振军说:“很多时候,我去拜访原有的客户,广东人喜欢喝茶,我坐在那里和他们聊天,有一些大客户,你不知道说什么,也不会说粤语,然后一开口就是东北话,手心就冒汗。”王振宇说:“我2013年在深圳创业,那时候手头上资金不多,所以我就跟家里人说借钱。我的‘老婆本’你总要借我的吧,我输了就输了,就借了几十万把这间公司运作起来。前三个月,每个晚上基本上加班到三点,从星期一喝(酒)应酬到星期天。”

虽然打拼不易,名字中都带个“振”字的两个年轻人,很快通过努力迎来了转机。

梁振军说:“后来就买了第一套房。对于是买50平还是80平的,我们家里是有分歧的。我当时就着,我们闯深圳,人家都越来越好,我们不会越来越差。”

王振宇说:“当时我就在公司内部说贸易公司这条路我们行不通了,当时和两个重要的供应商谈合作,收购了一部分他们的股份,以控股公司的方式去控股了工厂,这情况就稳定了很多。”

振兴的时代,振兴的城市,把机会留给了振奋向上的他们。

“我是章启正,北京台协会长,也是北京君泰百货的总裁。我的父亲他是浙江湖州人,当年他随公司去了台湾。”“大家好我叫杨若曦,我已经25岁了,在上海呆了18年。我的爸爸是台湾人,他是第一批台商。80年代末就已经到了上海,他在上海认识了我妈妈,我是在上海出生的。”

一老一小,两个台湾人,也有他们要讲的大陆追梦故事。

章启正说:“(父亲)希望把零售带到大陆来,之后就带着我,来多次大陆后,看到了机会,在上海开了太平洋百货。我们开百货公司引起轰动,挤满了所有的上海的人,要进去看。”

当章启正随父亲在上海开起第一家台资商场的时候,杨若曦刚好也在上海出生。25年后,当杨若曦成长为爱逛街的小姑娘的时候,她面对的是另一番景象。杨若曦说:“我的朋友大多也都住在长宁、闵行等,一般会约在静安寺左右见面,因为这里喜欢逛的店铺也比较多,咖啡店也有成千上百个,有时候我们也会看(网络)测评,去找一些网红店专门约在那里见面。”

记者采访北京台协会长章启正

四十年的改革,父辈们的建设,让她再也没有“没见过这么大百货商店”的感慨,人们可以有“网红店”,可以有更多不一样的选择。而对于这一老一少,如今的他们,倒是有一个相同的选择,用梁振军的话说,那就是“不准备再回去了”。

章启正说:“我当然都会一直在北京生活,因为我整个家人都在北京定居了。他们都是北京人,对他们来说去台湾是出差。像夜生活我都知道去哪里,酿啤酒去工体北,盈科那一地带的小店我也很熟……我其实是有一个梦想,想出一本书。从台湾人看北京的角度,我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写下来,比如两百块选择哪家饭店,三百块钱又选择吃哪一家……”

杨若曦说:“我的上海话现在讲的已经比台湾话熟练多了。 像我有时回台湾去百货公司买东西,柜姐就会很温柔地问你‘小姐需不需要我帮你办理退税手续?’”

一老一少,原来的台湾人,变成了北京人上海人。一南一北,住在深圳珠海的振军、振宇,也早就不把自己当外人。

王振宇说:“慢慢定居下来,有了另一半,有了家人,有车有房,事业都在这里的时候,那哪有什么漂泊感。”梁振军说:“在这里,气候、环境、饮食都习惯了。买了房也买车了,生了孩子,怎么会觉得我是一个外地人呢?我现在就是深圳人。”

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少,这些大陆改革的先行城市,吸引来无数追梦人的,靠的是商机,更是生机,是这些城市用四十年筑成的“美丽新世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