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奋斗·足迹·成长 】矗立在苦“涩”中的20座野营板房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樊永涛 摄影报道)涩北很苦,因为这里是戈壁中的戈壁……

张勇

11月26日,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生活区内,一辆皮卡车正缓慢地行驶在“搓板”路上,因为太颠,张勇在车中戴上了安全帽,略显疲惫的他看到不远处的野营板房便来了精神,笑着说,终于到“家”了。

张勇是青海油田工程建设公司维护二公司的技术员,他所说的“家”,就是离涩北气田公寓不远的20座野营板房围成的“四合院”,生活办公全都在这里。

20座野营板房,就是像张勇一样扎根野外油田人的“避风港”。他们离家很远,却可以在这戈壁盐碱的野营板房中,暂缓思乡之痛,这个“家”,给足了他们温暖…… “一年中跟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见家人还要长。”一句实心话,道尽了在涩北工作的酸甜苦辣。

20座野营板房围成的“四合院”

“家里还好吧?女儿呢?女儿呢?快让我看看她。”吃过晚饭,张勇和远在湖南娄底的妻子开始了每天的“必修课”——视频通话。过了20分钟,通话完毕,看着渐入黑屏的手机,张勇叹了一声气。

“每次跟妻子见面就跟见网友一样。”张勇很无奈,因为路程远,他每次都会连上4个月的班,把假期攒到一起,就这样他也只能和妻子一年见三次,加起来也就几十天时间。

“在涩北工作很苦。”张勇语重心长地说。女儿三岁那年,张勇回家,本想着给女儿惊喜,可谁曾想,在他伸开双臂拥抱女儿时,女儿却被吓哭了,竟然没认出他。还有一次,张勇在野外工作,女儿得了重病,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张勇有些手足无措,从涩北坐车回家也得等到第二天,那一晚他一夜未眠,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乱了手脚。第二天一早,他迫不及待地与妻子视频,听到女儿情况好转才稍安心,当女儿说了句:“爸爸,你回来吧……”一听这句话张勇哭成了一个泪人,收拾好行李就回了家。回忆起那次时,张勇说着说着便红了双眼。

正在敷面膜的杨涵露

见惯了青山绿水,面对茫茫戈壁不仅仅是新奇,感动更多的是石油人一句“习惯了”,刺痛人心。晚上10点“四合院”内,“90”后女焊工杨涵露开始敷面膜,保养皮肤。杨涵露是青海油田工程建设公司“女子焊工班”成员之一,焊工是个辛苦活,可作为一名女焊工,其中的辛苦要比男同事多得多。

“做一名焊工苦吗?”

“苦”

“每天的工作累吗?”

“累”

“想过放弃吗?”

“习惯了!”

……

起初和杨涵露的采访很单调,或许一句“习惯了”,就是她对涩北恶劣环境的妥协,既然改变不了,就踏实苦干。随着采访深入,她说,因为野外施工现场没有厕所,女焊工在野外施工的过程中都不敢多喝水,只能对着瓶口小心翼翼地润润干裂的嘴唇,往往一次野外出下来,便秘也就随之而来了。

爱干净、柔弱,这些用来形容女性的词语,自从“女子焊工班”的队员们走上岗位那天起就“屏蔽”了这些词。在管沟内她们或蹲或站或躺或趴着焊,与噪音烟尘相伴,与焊花为伍,炎热的夏天,她们将自己包裹在厚厚的防护服里,一天下来,像是蒸了好几场桑拿,滚烫的焊渣飞贱,落到身上留下疤痕,这些她们却早已习以为常。

正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女子焊工班”的成员们也练就了一身本领,丝毫不比男焊工差,李德琴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听声看缝知质量”这是李德琴练就成的焊接绝活,因为有绝活,使得她拥有不少自己的“焊粉”,无论是工间休息还是野外宿舍晚间的卧谈会,总有人向她请教,而她也会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同事们答疑解惑,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绝活”背后也有心酸,李德琴经常在野外施工风餐露宿,有时更是大半年见不到孩子,作为母亲她只能把对孩子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在每晚睡前的被窝里,哪怕是前一晚哭过了,第二天依然会一如既往地认真面对工作……

这20座野营板房中,总有道不完的故事。“工程干到哪里,我们的野营板房就建在哪里。”维护二公司副经理韩永亮说,到了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很大,我们不能休息,加班是常态,不能正常轮休也很正常。长期的野外工作,让他少言寡语,饮食的不规律,患了糖尿病,为工作放弃了很多的他,连每次的家庭相聚都要精心设计。

像张勇、杨涵露、李德琴、韩永亮一样的人在“四合院”很多,他们都是青海石油人中普普通通一员,故事虽然平淡,或是工作,或是家庭,却在平实中多了几分感动。

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坚守,涩北不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