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顶医院马加海:手术室“幕后英雄”的23年救死扶伤之路

胶东在线12月4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大夫保命”,外科医生是给病人做手术治疗疾病的,而麻醉医生则是时刻看护患者生命的。无论什么情况,无论多大的压力,无论愿意与否,只要有患者在面前,麻醉医生都甘当手术室的“幕后英雄”。

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有一位从事了23年麻醉工作的医生马加海。1995年马加海从潍坊医学院山东省第一届麻醉本科毕业分配至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2005年他脱下军装转业来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23年间,他从一个对麻醉专业懵懵懂懂的少年成长为挚爱麻醉专业的专家学者,从一个对临床医学有所畏惧的学生锻炼为一年近千例手术的好医生。

医者仁心、专业精湛、探索发展,马加海用自己23年的努力在“压力大、风险大、责任大”的麻醉行业中,做出了自己的别样担当。

马加海(右一)查看患者情况

43岁男子主动脉夹层

麻醉、心外等多学科医生协作“抢”回一条命

一天晚上19点左右,一名43岁男性因“主动脉夹层”需要急诊手术。由于病人的体重达90多公斤,这给麻醉医生的动静脉穿刺带来很大难度,很快,在有号称麻醉医生“第三只眼”的超声的帮助下,麻醉医生通过可视化技术完成穿刺。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紧盯监护仪,用药物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输血输液,调控、保护病人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体外循环后,病人已停跳4个多小时的心脏复跳。第二天凌晨5点,手术顺利结束。

据了解,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是麻醉专业的金字塔”。麻醉医生必须对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学变化、药理学、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技术、重症监测与治疗有深入的了解,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熟练运用相关的麻醉原则与技术,并与外科医生通力合作,降低麻醉意外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目前,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外科每年开展心脏手术600余例,包括主动脉夹层手术、冠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近年来,马加海及其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心脏手术的麻醉工作。

2017年,受山东省政府资助,马加海赴国外医学中心访学,重点学习了心血管麻醉技术,回国后,即在全科培训普及经食道、经胸心脏超声技术,不仅可以作为术中心脏功能动态监测的手段,也为外科医生评估手术效果提供了依据,极大提高了心血管手术麻醉水平。

马加海(左二)为患者实施麻醉

早产女婴命悬一线

“娇幼”生命考验分毫不差的精准医术

日前,一名早产女婴出生后50小时,因“急性坏死性肠炎,肠穿孔,感染性休克”需行剖腹探查术,体重仅2.2公斤。女婴面色青紫,腹膨隆,皮肤散在瘀斑,营养状况极差、呼吸衰竭和且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麻醉医生术前评估、制定麻醉方案、术中监测、体温保护、插入直径2.5mm的气管插管维持婴儿呼吸、微量泵精确输液、持续输入精确到微克的麻醉药维持适宜麻醉深度……凭借多年的诊疗经验,这些看似是非常难的事在马加海医生和他的团队看来,已变成了程序性的工作,一个半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他们又给了一条幼小的生命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

“小儿和新生儿绝对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本,由于新生儿具有特殊的解剖特点,发育尚不完全成熟,且常并发各种合并症,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差,麻醉风险大,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率高。麻醉医师不仅要掌握麻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新生儿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以保障安全。”马加海说。

近年来,2.7kg、1.8kg、1.2kg…….新生儿、低体重早产儿手术,一次又一次考验着马加海及其团队。面对如此“娇小”的患者,如何保证穿刺的精准?如何有效控制呼吸?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如何将风险最小化?马加海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新生儿麻醉方面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一次次的接受考验,一次次的成功突围,也再一次次的在自我突破之中更加的成熟。

马加海(前左一)术中实时查看患者情况

花生呛进女童气管

呼吸道中取出留了4天的“危险物”

10月2日下午,一个11月大的女孩因为吃花生造成气管异物需要急诊手术。在快速准备麻醉器械、药物后,马加海给躺在妈妈怀里的患儿注射了适量的麻醉药,哭闹中的孩子安静下来,痛哭流涕的妈妈也暂时停止了自责。随后,他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实施麻醉,为耳鼻喉医生提供最好的手术条件。20分钟后,随着最后一块花生的取出,马加海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在手术室门口,看到苏醒的孩子呼吸重新变得顺畅后,家人流出了喜悦的泪水。

“气管异物取出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医师的技巧和合适的麻醉深度。因为手术操作和麻醉共用呼吸道,增加了麻醉难度和风险。麻醉既要达到足够深度以满足手术需要,又不能过深以免打掉患儿自主呼吸,这对麻醉医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马加海说。凭借多年的诊疗经验,马加海及其团队采用表面麻醉与吸入麻醉相结合的策略,麻醉效果可靠,有利于患儿的术后恢复。

据了解,因为手术麻醉风险高、难度大,国内很多有名的三级甲等医院也不接收此类患者,烟台市仅有毓璜顶医院接收,每年要做160多例此类手术。

二胎妈妈剖宫产致大出血

自体血回输技术化解凶险性前置胎盘

日前,一名36岁产妇到医院就诊,该患者3年前第一胎为剖宫产,再次通过试管婴儿怀孕,当全家人满怀喜悦去当地医院要做第二次剖宫产时,当地医院的医生告诉产妇,产妇为凶险性胎盘植入,剖宫产风险太大,建议来毓璜顶医院。

经过产科和麻醉医生向产妇及家属反复沟通交代病情后,产妇终于明白了胎盘植入剖宫产所隐藏的巨大风险。进入手术室后,马加海和团队根据麻醉预案,给产妇做了桡动脉置管动态监测血压,中心静脉穿刺保证术中快速输液,同时准备了自体血回收装置。不出所料,在孩子取出后,产妇子宫瞬间出血超过2000毫升,血压也由130/76mmHg迅速降低至76/42mmHg,血色素亦有术前的14.4降至6.8,产妇面色顿时变得煞白。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马加海指示三路液体加速补液,运用升压药稳定血压,将回收血液过滤后快速回输给产妇,没有输注异体血,挽救了产妇的生命。

近年来,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出台,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马加海和团队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将改良后的自体血回输技术应用于临床,显著减少异体血的输注,有效避免了异体输血所带来的传染性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新技术开展至今已成功救治术中大出血产妇数十例,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助推省内首家加速康复外科

打造“毓璜顶医院特色”术后镇痛方案

据了解,烟台毓璜顶医院在山东省率先全院开展加速康复外科(ERAS)。“术后疼痛会严重影响机体功能、延缓恢复,疼痛管理是ERAS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围术期镇痛要求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少、器官功能恢复最好、病人康复最快。总结国内外众多ERAS指南与共识,我们目前采用多模式镇痛、预先镇痛、精准镇痛等最新的镇痛理念,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举例来说,开腹肝胆外科手术、胃肠外科手术术后疼痛强,切口痛、内脏痛、炎性痛均剧烈,我们主要以采用腹横肌筋膜阻滞/硬膜外+全麻的麻醉方式,切皮前应用非甾体药物预先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方式,达到无痛、无恶心呕吐、早下床、促进肠功能快速恢复的目的”。马加海介绍。

近两年来,马加海受邀参加了“术后舒适化与加速康复高峰论坛暨全国巡讲”,在上海、天津、杭州、南京、广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与国内外专家同台,推广具有“毓璜顶医院特色”的镇痛方案,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并被全国多家医院应用。

近期,马加海及其团队有关ERAS的多篇SCI和中文临床论文发表。“围术期疼痛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需要外科、麻醉科、护理等的精诚配合,随着对疼痛机理的不断深入,镇痛理念还会不断创新,ERAS围术期镇痛永远在路上”,马加海说。

马加海(左二)实时查看麻醉情况

挚爱麻醉专业

做最敬业,最专业的“幕后英雄”

说起麻醉医生,以前大多为别的专业医生或护士转行而来,直到1989年,国家卫生部门专门下发文件,将麻醉科列为临床二级科室,麻醉科才逐渐发展起来。1989年,徐州医学院招收了全国第一届麻醉专业本科生。1990年潍坊医学院为全国第二家、山东第一家招收麻醉本科,就这样,马加海误打误撞的走上了麻醉医生的道路。

“因为当时想学临床专业,对麻醉一点不了解,父母也不理解我,包括直到现在,社会和病人也不了解麻醉医生。”马加海笑着说。

他的话不无道理,作为麻醉科医生,他们的工作贯穿于手术病人的全过程。除了术前和病人沟通外,术中麻醉是最重要的工作,一台成功的手术需要麻醉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密切配合。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龄、危重或疑难患者施行复杂手术的需求量增加,麻醉医生的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工作的结束,在手术结束后的48小时内麻醉医生会多次随访患者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为患者的快速康复助力。

“2018年1-9月,中区麻醉科已完成1.6万余例手术的麻醉,和全国绝大部分麻醉科一样,我们人员极度短缺,早上太阳不出我们就到科里了,手术结束回家已是灯火阑珊,我们是一群几乎见不到太阳的人”,马加海说,“作为医生我们无怨无悔,2009年参与汶川灾后重建时,我为一名灾区的产妇实施急诊剖宫产麻醉时,她当时那种渴望医生救助的眼神,我一生都会记得。”

烟台毓璜顶医院马加海

专家简历:

马加海,博士,主任医师,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区麻醉科主任,青岛大学硕士导师,国外访问学者。中国麻醉药理学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康复分会常委、胸科分会委员,山东麻醉医师学会委员,烟台市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1995年至2005年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工作,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转业。2009年,作为烟台医疗队队长参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被授予二等功。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课题等,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烟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已培养11名硕士研究生。熟悉各科手术麻醉,尤其擅长心血管手术、小儿外科、耳鼻喉手术及老年危重病患者手术的麻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