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卢迈:农村早期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

看点:12月3日,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发表主题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上好!

2018年未来教育大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教育部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好未来集团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共同举办,这本身就是未来教育的一个特点。

未来教育将会是由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探索而形成的教育,无论缺了哪一块,对未来教育本身来说可能都会是一种缺失。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讨论未来的时候,我们希望未来是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

当基金会讨论未来教育的时候,我们希望它是一个能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是一个为了更公平社会的教育。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绝对贫困的人数在不断地减少。

中央、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贫困的社区、村庄、贫困户也在作出自己的努力。

按照“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每个农村贫困人口都将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城乡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体制问题,这些年情况有了变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缓解,但是城市内部和农村地区内部收入差距仍然在扩大。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生产资料占有和财富的占有上,很大程度上也和能力是有关的。

所以,在城市也好,农村也好,个人的能力状况对他的收入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在四川凉山州雷波县深度贫困地区,看到这些孩子会让我觉得很揪心。

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养育,而整个的社区环境,村里的环境又没有给他们提供早期教育、早期养育的公共服务。

他们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对0-3岁儿童所做的筛查表明,上海的筛查中异常率只是2%,可疑率不到8%,也就是正常率超过90%,这是正常的范围。

而在偏远贫困地区,比如在贵州毕节七星关筛查正常的比例才40%左右,异常率和可疑率很高。

我们在青海乐都也看到,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上学以后学习是很困难的,并且会越来越困难。

在青海乐都县,一年级的时候31%学生还能够在平均线以上,到五年级的时候只有19%在平均线成绩以上了。

也就是说,到五年级,有80%的孩子都是在平均线成绩以下。

等这些孩子们初中毕业,有一些会考高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考试,走向社会。

那些分数很低又暂时不想走向社会的学生就上了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是中职。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是国家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学生不用交学费,有些还有生活补助。

那么,这些孩子的成绩怎么样呢?

我们曾对30个中职学校的学生的中考成绩做了不完全计算,按百分制折算,他们的平均分不到40分。我前天从毕节回来,那里有一所学校的学生参加入学考试,三门成绩平均不到20分。

如果这样成绩的学生人数是以一年四百万人、十年就是四千万人增长的时候,他们怎么应对未来的社会?

他们也有愿望,改变自己家庭或者个人的处境;他们有学习的动力,但是他们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是大大落后了的。

社会不应该歧视他们,但是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帮助他们。

不要等到他们上了初中,到中考的时候再去考20分、考不及格。我们有没有办法更早一点就开始帮助他们?

我们基金会对此分别做了一点研究。

为什么要做农村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早期发展,已经经过了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

比如,在一个儿童早期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得到很好的关爱,这个孩子在大脑的发育就比较正常。

但是如果说儿童生长在不利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就会受到这种持续的压力,这被称之为“毒性压力”。

大脑持续处在这种紧张状态下要做出反应,这个反应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大脑——尤其前额部分的发育。

所谓“毒性压力”有十个因素,比如说单亲,虐待,也包括冷淡、冷漠等。

我们在农村里经常看到的就是单亲和留守,在青海乐都村里,有近四成孩子是处于妈妈走了的状态。

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会造成"毒性压力",而它的直接结果,会影响到神经突触的连接,最后影响到大脑的发育,这个大脑发育是通过大脑灰质体积来估计的。

我们看到低收入家庭,到36个月的时候大脑灰质体积本身就是比高收入的要小的。这就特别值得我们去注意了。

所以,贫困的代际传递是通过影响大脑,影响孩子发育,最后导致这个孩子本身成长中遇到的困难。

如果能够干预且越早越好,让他们有接受早期养育和学前教育的机会,这样的投入是效果最好且最合理的。

谁来做农村早期教育?

在凉山州、怒江州这些深度贫困地方,通过扶贫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道路、网络各方面都改善了,但是有人会愿意去吗?谁能来教他们?上完大学的有人能够去这个村里长期地支教吗?

大家认为这件事情好像很难解决。

现在,仍然生活在贫困农村的孩子占到这个县里儿童数量的25%-30%左右。因为基金会在当地办了2300个乡村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入园的孩子大概占全县儿童的25%-30%。

有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如果我们充分运用体制优势是可以解决的。

从最底层的村委会开始,我们实际上是有这样一层层的执行体系存在,所以是有条件能够通过它做好儿童早期和学前教育的。

我们推广“一村一园”项目,这个项目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捐赠,59家企业捐赠了资金,网上众筹的时候有300万人给它以捐款,现在已经全国在21个县,建立了2300个这样的幼儿园,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公共活动场所来提供学前教育,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一村一园”项目特色

场地、教师、培训、课程都是可以规范化地来解决的。

儿童早期养育我们采取了家访的方式,有一种家访中心的方式,但是在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居住分散的山区,家访的方式是比较可行的。

家访的课程是国际家访课程,它为6-36个月孩子提供入户早教。家访员聘请本地区的,初中以上文化的年轻母亲,通过县城总督导,乡镇督导来进行培训,集体备课,家访员根据国际家访教材的本土化来到家里进行家访。

这种干预措施是不是有效的?

一村一园有效吗?家访项目有效吗?

我们现在强调教育要有质量,但是什么叫有质量?为了十几个孩子一定要盖个楼吗?

显然不需要。

一定要大学毕业生到村里去支教吗?你得付什么样的代价?

我们就可以利用原有的场所,我们就可以利用村里农村的大量的年轻知识女性。我们说是非常有效的。

这是青海乐都山村幼儿园的图,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第一个是县城公办园,五年级73%的孩子是在平均分数线以上。

在中间,参加“一村一园计划”的儿童有66%在五年级的时候能够在平均分数线以上。最右边没有上幼儿园的儿童只有19%能够在平均分数线以上。

和城里每月的学费动辄八千、一万的幼儿园相比,这些孩子一年的直接支出是1500元,主要是幼教老师的工资。如果把其它的成本都加上一年也才3000元就可以保住基本的水平:

孩子会说普通话,有社会交往能力,可以懂得一些基本语言,各方面的知识。

这种成本我们支出了,效果就是他们的笑脸。

我们再看早期养育,0-3岁现在在城里开始是有亲子班,有各种活动,在农村现在还是空白。

通过家访的项目,现在可以看到干预组比对照组情况应该说好很多,家访把干预组孩子的智力筛查正常概率提高了51.4%——只需要两年这样的家访就可以起到这个效果。

家访项目的成本是这样的:一次家访员到家里去家访,我们支付家访员30元,一年50次,就是1500元。加上玩具,加上督导员、总督导和培训费用,一个孩子平均成本是2800元。

这个成本说高确实也不低,跟城里比,城里大概一个孩子如果要上早教班大概是200元/次,一年一万块钱,可能有的家庭花的更多一点。

所以要投资儿童,要投资早期,有足够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每十个孩子聘一个家访员,每二十个孩子在山村幼儿园配一个幼教志愿者。

他为农村创造了就业,为农民带来了欢乐,为村庄带来了希望,他也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幸福的童年。

所以,我们下一步是强烈建议国家加大投入。

现在要帮助一个人脱贫是要两万块钱直接成本,八万块钱其它基础设施。

但是如果要是在孩子们身上做投资,一年一个孩子,3000块钱,就能保证他的正常成长。

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使脱贫攻坚成果能够持续下去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我们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呼吁,来讲一讲农村孩子一样也需要学前教育,农村孩子如果有可能也应该得到早期养育。

基金会将继续和好未来,和各个教育机构,和北师大、华东师大一起来研究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我们要加强研究,使中国所做的事情能够走到国际上去,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我们中国的贡献。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