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9-9900K 用中低端主板会变弱?两代主板实测

九代酷睿发布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其最大的改变就是 CPU 规格进一步上涨,最高达到了 8 核 16 线程,频率也进一步提高。

高频 + 多核意味着九代酷睿对主板供电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因此随着九代酷睿发布的还有新的 Z390 主板,主要加强了供电和提供了原生 USB 3.1 接口。

我们在首发评测中也使用了高端定位的 ROG M11H ( WI-FI ) 进行测试。

但是目前的高端 Z390 主板定价都普遍偏贵,那么消费者使用更便宜更划算的中低端主板搭配九代酷睿性能会不会有损失呢?

下面晓边就使用华硕 TUF Z370-PRO GAMING 和华硕 ROG M11H ( WI-FI ) 分别搭载 i9-9900K 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实测,看看旗舰 i9 在两代主板上性能会不会有不同,给大家购买主板提供参考。

测试平台

评测自然以测试为主,而测试平台的搭配也是重中之重。

处理器使用了九代酷睿旗舰,这没什么好说的,主板则采用同样出自华硕的两款产品,其中 ROG M11H ( WI-FI ) 是纯正 ROG 血统的高端主板,使用了并联电路等技巧加强供电,有着顶级的做工用料,电商平台定价约为 3500 元。

而华硕 TUF Z370-PRO GAMING 则是上一代的中低端主板了,隶属于主打性价比的电竞产品线 TUF 特种部队,现在电商平台定价约为 1700 元,但是基于 Z370 芯片组的它还是能支持超频,也有有非常丰富的拓展通道。具体关于 Z370 芯片组和 Z390 芯片组的异同可以看下图。

总体来看这两者在拓展能力上区别不大,但是 TUF Z370-PRO GAMING 售价只有 ROG M11H ( WI-FI ) 一半,假如它们都能稳定搭载 i9-9900K 使用,那么毫无疑问 TUF Z370-PRO GAMING 是非常有性价比的选择,那么事实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下面就进行实测。

测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 CPU 理论性能测试,CPU 专业应用性能测试和 CPU 游戏性能测试,测试涵盖的项目是足够多了。

CPU 理论性能测试

我们先来进行处理器的理论性能测试,通过以下几项测试我们能检测出处理器多线程运算性能和单线程运算性能。

1、Fritz Chess Benchmark 中文名叫国际象棋软件,可以通过测量处理器每秒计算的下棋的步数来了解自己的处理器计算性能。

2、wPrime 是一款通过计算质数来测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的软件,已经在全世界广泛地运用在处理器性能测试中,测试记录的是运算的时间,数值实际越小越好。

3、CPU-Z 是一款家喻户晓的 CPU 检测软件,是检测 CPU 使用程度最高的一款软件,自带的 Benchmark 能准确的判断 CPU 的多核性能和单核性能。本次采用的 CPU-Z 版本为 1.86。

4、3DMark 是 futuremark 公司的一款专为测量显卡性能的软件,其测试的物理分数能基本测算出 CPU 实际游戏性能。

从测试结果来看 i9-9900K 是在高端的 Z390 平台发挥的好一些,但虽然两个平台中确实有性能差异,不过差距不大,是否是测试误差还未可知。下面我们就进一步对两者进行测试。

应用性能测试

处理器理论性能测试仅仅是跑分,比较枯燥,或许很多看官会说跑分高没什么用,体验才最重要。

那么下面来晓边就用大家生活会用到的软件测试处理器实际应用、工作中的性能,看它们能带给消费者在生活和工作中怎样的体验。

其中 CineBench R15 是很有说服力的一套 CPU 和显卡测试系统,使用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 Cinema 4D 特效软件引擎,测试纯粹使用 CPU 渲染一张高精度的 3D 场景画面,最多能够支持 256 个逻辑核心。

此外新版本还加强了着色器、抗锯齿、阴影、灯光以及反射模糊等的考察,对 CPU 性能的检测更加准确,它能准确反映出处理器在渲染工作中的能力,得分越高,渲染工作时耗时越少。

POV-Ray 则和 CineBench R15 一样都是测算 CPU 实际 3D 渲染能力的软件。

其他则主要测试 CPU 的影音转码方面的能力,视频导出是巨吃 CPU 资源的,专业做视频的朋友对此性能需求极度强烈。

我们会让它们导出一个相同的视频,视频各种参数相同,记录总时间,导出的格式会有两种,其一是比较常用也是应有最广泛的 H.264 格式,第二种是更新压片也更高效但应用范围还比较少的 H.265 格式,使用的软件都是 ArcTime Pro。

来到应用测试环节,两个平台的差距开始拉大,出现了明显的区别,而且每一项测试中 Z370 平台都落败于 ROG M11H(WI-FI)平台,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i9-9900K 在华硕 TUF Z370-PRO GAMING 上确实有性能衰减。

综合了 6 项测试,i9-9900K 在华硕 ROG M11H(WI-FI)上会强 5% 左右,这个差距不算特别大,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差距了。

那么为什么在专业测试上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晓边注意到应用测试的时长普遍要比理论性能测试时长要长,以 H.265 转码为例测试花了大概 8 分钟,但是理论性能测试都是在十几秒以内完成的,因此在时长更长的应用测试中,CPU 假如不能稳定睿到高频,那么这个差距将会被放大。

其实也就突显了 i9-9900K 在华硕 ROG M11H(WI-FI)会相对稳定。

下面我们再从游戏方面看看两者会不会有差异。

游戏性能测试

有关注专业性能的消费者,自然就有更关注娱乐游戏性能的消费者,那么在这个方面两个平台会不会有区别呢?

我们立刻来看看,还需要一提的是以下三项测试都是基于 1080p 分辨率,全最高特效下进行,为了保证显卡不会成为瓶颈,使用的是最强游戏显卡 RTX 2080 Ti。

游戏性能的话两个平台基本没有差距,可以看作测试误差。

其实在我们 i9-9900K 首发评测中就有结论,测试时 i7-8700K 和 i7-9700K 以及 i9-9900K 游戏性能基本一致,如今高性能 CPU 对大部分游戏而言是性能过盛了,玩游戏的瓶颈主要还在于显卡方面,因此两个平台游戏性能没有差异也不奇怪了。

原因及结论原因推测

如果说此前中低端主板不能完全发挥 i9-9900K 的性能是传言,那么这个传言到今天就不再是传言了,我们经过通过理论性能、应用性能和游戏性能,总共 14 个测试项目得出结论,i9-9900K 在中低端主板上确实会有性能衰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使用 Prime 95 简单的对两个平台进行了烤机测试,i9-9900K 维持在 4.7GHz 的全核最高睿频,而 CPU 在华硕 TUF Z370-PRO GAMING 却没过多久就降频了,最终降到 3.6GHz 的基础频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i9-9900K 全核睿频时功耗虽然很大,但 Intel 把它的热设计功耗依然定位为 95W,这意味着默认情况下 i9-9900K 全核睿频到 4.7GHz 时没过多久就撞功耗墙降频了,只能做几十秒的真男人,假如有用过笔记本低压 CPU 的网友应该很容易理解这种情况。

但是这样的话 i9-9900K 就不能发挥全力了啊,怎么办呢?

主板厂商就想到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把主板上关于 CPU 功耗墙的限制解锁了,这样 CPU 满载时就能一直处在 4.7GHz 的全核最高睿频,但是这也意味着主板的供电模组将会接受严苛的考验,因此主板厂商们也只会在定位高端的主板上比如本次评测的 ROG M11H ( WI-FI ) 这样做。

全核睿频下烤机 20 分钟 ROG M11H ( WI-FI ) 供电模组已经达到 77.2 摄氏度的高温了,难以想象其他定位中低端的产品温度会不会分分钟破百,所以主板厂商这样的做法也是对的。

ROG M11H ( WI-FI ) 散热模组用料确实比较豪华

最后提示一下手动超频也会解锁主板的功耗墙,超频 i9 自然对主板的供电模组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总结

测试结果很直观了,i9-9900K 在高端主板和中低端主板上大概会有 2~5% 的性能差距,而且在专业领域差别很大,假如你想发挥这个旗舰 CPU 的所有性能的话,还是选购 ROG M11H ( WI-FI ) 这样的高端主板吧。

但假如你对这 2~5% 的性能差距不是很在意的话,选用中低端主板也是可以的,而且两者游戏性能几乎没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