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皮影剧团里全能舞美的多面绝活

图文:吴志维

叶牧天的朋友圈里,时常晒出他在学校或少年宫向孩子们展示成都大皮影、传统剪纸和木偶头雕刻的绝活。吸引大量少年粉丝的同时,大家不禁要问:这位神通广大的叶老师何以身怀如此多的绝技呢?原来,叶牧天出身文艺世家。其父叶厥孙抗战期间就跟随夏衍、郭沫若组建的救亡服务团演出活报剧,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任成都市文化局电影戏剧科科长。叶牧天退休前的27年里,都在成都市木偶皮影剧团做舞台美术工作,成都大皮影、木偶头雕刻和传统剪纸,都是他的看家本领!

老成都“灯影戏”的“老戏骨”

“皮影戏”是当今通行的称谓,老成都叫“灯影戏”,老成都还有 “气得灯影儿吹胡子”等方言广为流传。巴金、李劼人的著作中,都有对灯影戏生动的描写。成都的皮影,作为皮影的一个地方流派,其显著特征就是比北方皮影大出一倍,最高可达一米。具有造型写实、俊美圆润、繁复艳丽、刀法多样等特点,其纹样图案以花卉为主,表演细腻,传神动人。

叶牧天对成都大皮影最初的印象,俨然一幅老成都的清明上河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儿时的叶牧天家住东丁字街的市杂技团宿舍,出门往右一拐就是青石桥街。严丝合缝的石板大道、雕梁画栋的商铺旅店、人来人往的茶楼酒肆,绘成一幅老成都的市井画面。当时,叶牧天的父亲时常带着已上小学的他到青石桥茶铺看皮影戏。神话戏、侠客剑仙戏都是叶牧天的最爱。晚饭后天色渐暗,而此时茶铺的热闹才刚刚开始。耳边,人声喧嚣与皮影戏的锣鼓声是最真实的环绕立体声。茶馆里茉莉花茶的香味与身边看客的汗味交相辉映,而最让少年叶牧天难以忍受的是愈发弥漫的叶子烟呛人的味道。

老成都茶馆里的皮影戏,“舞台”是因陋就简。三张茶桌子拼成一排,两横两竖四根竹竿绷起一块白布。白布背后,半空悬着几盏忽闪忽闪的油灯。旁边,几位琴手鼓手在投入地演奏,幕布后面,拉拽皮影的师傅还高亢地唱念,仿佛自己是真实戏中的角色。这些艺人的穿着打扮,与街旁挑担卖菜的农民无异,只是个个的眼神里都透着灵气。而此刻,呛人的叶子烟味道,早已淡出了人们的感知。这大概就是少年叶牧天的文艺启蒙吧!从小在木偶皮影剧团耳濡目染的叶牧天长大后真的成了一名舞台美术工作者。

传统的皮影戏,讲究一虚一实。操纵演唱表演为虚,雕刻錾制灯影为实,而雕制皮影,堪称戏班子里的“核心技术”。当时,表演皮影的艺人大多是多面手,皮影雕制全凭自己动手,白手起家。

北方皮影的七道工序:选皮、制皮、画样、雕刻、作色、脱水、装订。而成都皮影因为选用牛皮而非驴皮,无需脱水工艺。如今我们见到的皮影,还分为装框欣赏皮影和表演皮影。前者用机器制皮,薄到小于一毫米,跟纸差不多。后者因为要求竖直挺拔,必须用老式打凿的皮,厚度约三毫米。按照传统工艺制作表演皮影,须用凿刀数十把,甚至上百把,靠刀口形状凿出花样,一个特定的镂空花样至少需要两把刀。

叶牧天认为,成都大灯影面对新时代,应该遵循当年成都流派诞生发展的精神,突出地域特征,与时代审美契合,推出当今民众喜爱的皮影戏节目。为此,叶牧天近年创出《孔雀舞》《双龙戏珠》《欢乐的大熟猫》《梁祝化蝶舞》《猪八戒吃西瓜》等小节目,到学校为小朋友增添欢乐,迎接当今皮影戏的到来。

他雕的小人像是会说话

叶牧天在木偶制作方面也有独到的建树。成都木偶戏表演艺术,在继承“川派”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戏曲、民间歌舞等表演技法,广采南北各派木偶艺术之精华,以木偶造型精美、表演细腻、音乐极富地方特色而见长。特别是在借鉴川剧艺术的表演技巧方面,独创了木偶变脸、吐火、转帕、摘花、长绸舞、耍帽翅、翎子功等表演绝技,令人叹为观止。在成都市木偶皮影剧团舞美工作的27年里,叶牧天早已数不清做了多少木偶了。他手里做得最多的是成都木偶戏中常见的布袋木偶。布袋木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木偶头的制作和服饰制作。

首先是挑选原材料,这是木偶质量的关键。木偶头的原材料一般选用麻柳、香樟等木材。叶牧天制作木偶头,有一整套专业的工具。包括各种规格和型号的木工刀具、虎钳、锯子、钉锤等。

确定材质后,开始设计、描稿,并为打坯做准备。打坯就是用专业打坯机器将所选木料加工成木偶头的雏形,在脖子处钻孔。小木偶头一般高6至7厘米。脖内钻出大小适宜的孔便于食指伸入其中操纵表演。接下来的工序是雕刻。根据木头的特点和所要雕刻的形象对五官及其细部进行雕刻。有的木偶根据表演需要,会设计一些机关,这些可以头顶物品、纵目伸缩的具有特殊技能的木偶,在木偶设计、制作时已经悄然被赋予鲜活的生命。然后为木偶头打底。木偶初成型后,要用一种特殊的白土加水、胶充分和成黏土均匀地涂在木偶头的坯上,目的是遮盖樟木等材质上的疤结或孔眼,使木偶头表面光滑平整。

给木偶的脸色晕色,就是描绘眉、眼、鼻、唇,并为木偶脸部作色。接下来的彩绘,犹如给木偶化妆,可以勾勒出不同木偶的面部表情,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给化好妆的木偶上光油,使他们色彩历久弥新。最后根据木偶的角色配上胡须、头发。木偶头就此大功告成了。

始终强调创新的叶牧天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雕了一组雷公木偶头。这是一组眼框伸出活动手掌,手掌中有巨眼的神怪,随着表演舞动,凸眼左右摆摇,一派奇幻气息。接下来是给木偶穿衣服。服饰制作的亮点是精工细绣。绣品图案首先由设计人员根据特定的偶人画好设计图纸,然后比照图纸,用针稿机在布料上打孔,再用染料涂印,勾勒出图样。绣线的颜色依照师傅经验和演出偶人角色来定夺。将木偶头和服饰组装起来,一个完整美观的偶人就成型了。

还有一些木偶需要特殊的工艺。如装机关、穿行头,还有的需要特别的化妆。先说说装机关。木偶嘴巴的开合,眼睛的张闭,脑袋的摇晃等,都是靠机关完成。在安装时,艺人不仅要熟知机械图,还要运用铆、钳、刨、车、锻以及金工、木工等基本功完成各种精巧的机关安置。给木偶设计各种行头时,必须做出适宜木偶的头套、帽式,精美的发型,还要根据不同的道具与之配套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最后是上妆。造型化妆方面,因为木偶要求比戏剧人物的化妆更复杂、精细。所以要先用砂纸将其表面打磨光亮,在表面糊一层棉花纸。然后上底色、化妆。化妆后的木偶根据需要贴上毛发,辅以配饰,一个形象生动的偶人便生成了。

玩剪纸也成高手

叶牧天自幼跟着奶奶学习传统剪纸,不用事先描稿,举手就剪,做到 “心中想的,就是手中剪的”。至今,叶牧天随手拿起剪刀和彩纸,便可徒手剪出仿真昆虫的形象,那纤细的触须、带毛的肢腿,精妙入微,这些都是儿时的童子功。

在木偶皮影剧团工作后,叶牧天发现,皮灯影与剪纸是一对姊妹花。灯影雕刻延伸和发展了剪纸技艺,剪纸的各种手法:阴剪阳镂,线线相连、阴阳相间,疏密相隔,满堂花、多样彩,对称互通互联等等,均在灯影纹样雕刻中灵活运用。窗花的剔透靓丽,与灯影的光影成像同出一辙,只不过一静一动。剪纸的对称剪,灯影则可方正刻。阳刻外轮廓留块面,阴雕空间内饰花,巧妙铺排,精妙耐看。剪纸出花样,灯影拿来用,刻灯影学剪纸融会贯通,走捷径,有风韵。

他在剪纸领域的民俗系列作品独树一帜。叶牧天的《成都民俗风情剪纸系列》,从川西坝子乡亲旧时的生活劳作中选出典型人物和场景,运用绵竹年画、古代汉画像砖、陶俑等艺术手法,最终以剪纸人物的形式表达,好一派浓郁的川西坝子风味!他的《过年啦放鞭炮》获得“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魏、蜀、吴三国人物》获得首届全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

如今,身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成都市皮影代表性传承人的叶牧天已退休。他饱含一腔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将剪纸和皮影艺术带入到青少年的课堂教学之中。他的心愿很朴实,就是认定这些美好的东西丢失了对不起祖先和民族。

发表于2018年12月21日《成都晚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