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科技向善”的力量

源自1995年的互联网公益

互联网公益慈善在今天已经广为公众熟悉,并吸引了无数人通过“指尖”奉献爱心。

但很少有人知道,20多年前,互联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就已开始助力慈善救助。

中国最早的网络公益慈善活动,可上溯到23年前。

1995年,互联网刚进入中国不久,上网还是一件非常小众的事,仅有部分科研人员能接触到互联网。

那一年,山东姑娘杨晓霞因患肌肉溃烂的怪病四处求医。她从老家的小村镇一路求治到县城、省里,甚至来到北京的知名医院,病情不断恶化却始终找不到病因。

此时,一群小众的科技先锋们借助互联网,参与了山东姑娘杨晓霞的疑病救助,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公益的大门。

一批科技工作者通过网络上的一些消息组和电子布告栏,对外发布了杨晓霞的病历求助。消息发出后,很快得到众多响应,不少国际医学专家提供诊断建议和类似病例的治疗方案;海外侨胞和华人学者纷纷表示要捐钱送药……

这起通过网络获助的案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巨大反响,杨晓霞获得了87万元社会捐款。这个来自山东农村、并不宽裕的家庭,在合理必要的花销外,又把剩余的45万元捐了出来。

此后,互联网在扶危助困等公益慈善方面的能力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

不过当年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有规模的组织及推广,短短20多年间,中国互联网公益也从最初只有几十人参与的小圈子,迅速壮大成全民行动,甚至可以通过一个慈善项目,24小时内在互联网上募集到数千万元的善款。

善意一直都有,只是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载体和出口。当互联网的创新基因与中国网民公益向善的力量相结合,对中国公益慈善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使得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

12月17日,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公益慈善行业的115家机构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商讨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的未来发展。

打造领军力量

为公益生态发展探路

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是在民政部、网信办等有关政府部门指导下,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互联网行业、公益慈善等领域的企业和机构自愿以会员单位的方式参与其中。

纵观过去互联网公益飞速发展的10年,移动支付的出现带来了“指尖公益”的繁荣,科技的力量让公益慈善的参与方式丰富多彩,也让公众的爱心与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

“但是,损害公众信心的事件也在业界时有发生,公益慈善项目信息失真或夸大、盲目筹款和捐赠、低效执行与反馈等问题长期存在。”有关专家表示,中国互联网公益行业经历过阵痛,也需要在发展和警醒中持续反思。

“希望通过此次峰会的召开来提升行业共生、价值共创,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发展提速加力。”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主席、腾讯主要创始人之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说。

这是中国互联网公益飞速发展10年来,第一次最广泛地动员各公益领域相关机构、最深度地连接慈善行业各组织。

据了解,峰会组委会将下设15家轮值机构和100家联席机构。在未来1年里,组委会将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举办年度互联网公益峰会,为公益伙伴提供交流平台;二是举办年度行业评选活动、年度深度交流会等,建立评审机制,打造和传播更多行业标杆案例;三是以专业属性分工,着力于行业对互联网公益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将通过设立行业共建委员会、能力建设委员会、行业评奖委员会等,在打造行业共同标准、行业能力全面提升、梳理标杆榜样促进机构成长等方面,提供更切实的帮助。

“希望通过成熟的领军团队,共同探索出得到行业与公众认可的机制与标准,重塑公众的信任与认知,携手共建可持续的行业生态。”陈一丹认为,1%的公益领军力量,可以为99%的公益生态力量探道路、立榜样,达到生态共建的目标。

科技助创互联网公益未来

科技创新是未来互联网公益发展的风向标。

如今,“科技向善”不仅仅是方便公众捐款那么简单,已经深入到公益慈善发展的方方面面。

公益项目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早期病患免费公益筛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慈善捐赠的物资流程追溯;精准推送寻人信息帮助走失老人回家……接下来,互联网用户还可能通过VR技术“亲身体验”自闭症的感受,建立区块链平台打击儿童贩卖,通过大数据接收与兴趣紧密结合的个性化筹款传播内容……

在未来,科技还将在高效、真实和透明三大方面与公益慈善产生紧密融合,更加深入、高效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基金会与平台机构合作,提升信息化和大数据能力,将成为公益变革和社会创新的发动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说。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也表示:“在科技的助力下,更多公益项目得以被更多人看见,使公益项目可追踪、可协同、可共创。”

虽然成绩显著,在陈一丹看来,中国互联网公益仍存在“文化、科技、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技,即未来的新技术力量,如何能更有效地作用于公益;二是机制,即未来的公益运营机制,如何以网络化方式开展;三是文化,即未来的公益文化,如何借助互联网塑造。”

当天参与大会的诸多公益组织负责人对此表示认同,这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公益的思考焦点,也是整个公益慈善行业走向更成熟与稳健未来的必经之路。

“中国社会发展和科技演变将会越来越快,没有人能独自前行,整个行业需要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和共赢合作。”陈一丹呼吁互联网公益的同行者们一起协力,“面向广阔的未来,对互联网与公益的结合,这10年我们才算迈出一小步。”

》相关链接

科技向善助力野生动植物保护

自然生态保护顾问团成立

本报讯12月19日,腾讯公司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安全技术和能力携手打击网络非法野生动植物违法交易行为。腾讯还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7家知名公益组织共同发起“创造人与自然更美好的连接”联合倡议,汇聚多方力量,在自然生态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共同探索用数字技术助力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打击非法野生物的解决方案。

会上,“企鹅爱地球——自然生态保护顾问团”正式宣布成立,这是首个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等7大国际生态保护公益组织的专家、科学家组成的自然保护领域的专家团。在一线行业专家的协助下,顾问团将搭建专业的物种鉴别知识库,为从业人员提供法律法规培训,帮助平台更加高效准确地收集线索开展工作。

腾讯集团副总裁谢呼表示:“腾讯希望能够通过连接‘人与自然’,将自身的力量和企业文化更好融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并通过与业界合作,达到连接、创新、专业的目标。”

据介绍,“企鹅爱地球”公益项目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开通举报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信息的渠道,向用户科普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各类知识。2018年11月,“企鹅爱地球”进一步升级,联合腾讯110小程序开通“网络贩卖野生物及制品举报工具”。用户只要通过“企鹅爱地球”公众号进入小程序,按提示输入相关网络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违法信息,主动提交的信息会经由顾问团搭建的“物种鉴别知识库”筛查,可进一步提升准确率及受理反馈时效。用户在72小时之内,通过微信就可收到系统发出的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