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什么样?专家在临港这个论坛上的设想会否成真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朱贝尔、陈薇12月27日报道:城市正以超乎想象的发展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传统和行为方式,如何捕捉大变革时代的城市动向,让人们顺应和把握城市发展新趋势,成为人类应对未来浪潮的共同命题。12月27日,各个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在“2018临港未来城市论坛”聚焦城市规划、经济创新、生态人文、智慧运营等多个议题,探讨未来城市的价值理念和发展路径。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致辞指出,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参与者、见证者,如何去塑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适合未来5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持续的发展?如今,全球化协作、科技创造、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变量在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假如我们从最高处俯视这个世界,城市也只是一种多元素的集合体。同时,人也是自我研究的对象,为了服务于人的需求,科技的更新迭代应运而生,不仅改变世界,也改变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变化的趋势是可视的,我们能够以此为基础去想象、实践,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引领性的意见导向。

在主题论坛上,5位世界级专家学者分享和解读了对“未来城市”的真知灼见。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子来认为,上海是全球卓越城市,必须考虑全球化。全球化既是空间上的高度拓展,也是功能上的深度整合。经济全球化导致城市体系在转型。定义上海全球卓越城市,不是定义产业,而是定义价值区段。上海处于中部价值区段,只是局部处于高价值区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也是迈向更高的价值区段。

卓越的全球城市,既是上海的城市愿景,更是国家发展战略,所有的国际机构、智库都认为中国在迈向第一大经济体,当然未必是第一强经济体,所以上海要担当国家的使命。

怎么理解“卓越的全球城市”,为什么要加“卓越的”三个字?唐子来说,上海已经是全球城市了。卓越的全球城市内涵是三个维度,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影响力,还包含文化影响力和科技影响力。不忘初心,全球城市首要维度是经济影响力,我们的金融、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是上海在全球地位一个核心领域,但是科技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是重要维度,而且它不可或缺。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樊纲,以“中国城市化趋势与大城市群发展中的机遇”为主题,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提出大城市群中各构成部分如何发挥各自特点、优势互补。他认为,城市群的概念,基本上在一个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相互补充,联动发展。未来城市包含着大城市群的发展,包括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各种功能的发展。城市的一体化最终是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以人为本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的一体化和各个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包括医疗、教育。

英国上议院顾问专家、剑桥大学教授Stephen Evans认为,所有一切通过智慧、智能,用头脑来实现的,这叫竞争优势。所谓的高科技制造业,就是用人们的大脑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来寻找价值。他在主题论坛上,分析健康、富有和可持续的城市中需要什么样的工厂,并以全球顶尖公司和研究机构的数据说明未来工厂与城市将如何合作。

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葛剑雄,解读“未来城市的生态人文展望”。他表示,城市应该以人为本,为城市发展注入人文因素,才能产生更大效益。城市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产业还是服务,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主流人文、主流价值观念还要营造一个恰当的设施、环境和条件,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

欧洲物联网顾问委员会创始人,欧洲物联网论坛秘书组前主席Robbert van Kranenburg从设计角度看物联网应用出发,探讨未来智慧城市的时代模式。他认为,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个系统,更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想象的生态系统。我们不能预测,但在一定的边界中,智慧城市可能要依附于人、机器或各种实体,开拓全新的价值、服务,人工智能和人一起为这些服务赋予新的形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