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国宝是说借就借的吗?

近日,有媒体爆料,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外借国宝级文物《祭侄文稿》到日本进行展览。消息一经传播,便引来骂声不断,除了台湾岛内民众表示反对,大陆网友也“炸了锅”。

据了解,《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创作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而《兰亭序》的正本失传已久,目前的都是复制品。可以说《祭侄文稿》算得上是最珍贵的行书墨迹原作。

另一方面,按照《祭侄文稿》的创造年份算起,至今已有1261年的历史,而在中国文物界,素有“纸寿千年”的说法,简单地说,相比于其他文物,纸制品本身是有寿命限制的。历史越长,纸质书画文物越脆弱。毫不夸张地说,纸质书画文物每展出一次,就会“受伤”一次。而《祭侄文稿》原本是由一张草稿纸写成,相比其他用上等宣纸创作而成的书画作品,在材料上就已经先天不足,所以更需要万分注意。贸然出借,在搬动、运输过程中都有可能对纸质书画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除此之外,展览现场的光照、空气等因素也有可能破坏纸质书画文物。就算在台湾,《祭姪文稿》也已有10年没展出。而上次展出是在2008年“晋唐书法展”,海外展则是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展出。所以,很多人对《祭姪文稿》的日本展览之旅忧心忡忡。

有人可能会说,出借国宝是为了让其他国家的民众都能了解我国的文化。这个说法虽然没错,但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其他人真的会认真保护我国的国宝吗?

2011年时日本书道篆刻界名人、日展会员、全日本篆刻联盟副会长、西泠印社名誉会员内藤富卿为举办“鉴古印社篆刻展西泠前四家书画展”,向丁如霞提出借用《西泠八家印存》的要求。出于对日本书道界的信任和推广西泠艺术的愿望,丁如霞把八家印存和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的一方两面印无偿借给了内藤。但展览结束后,内藤富卿迟迟没有归还相关文物,最后在丁如霞的一再追问下,内藤富卿表示“文物已经丢了”。更令人愤怒的是,内藤富卿虽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但他仅支付赔偿金额200万日元(约12万元人民币),其中“印存”150万日元、“丁敬刻两面印”50万日元。而根据相关专家的说法,《西泠八家印存》不仅是丁家的秘藏品,更是篆刻史上极其重要的宝典。“印存”纷失,不仅是丁家秘宝的损失,也是日中两国篆刻艺术的重大损失,更是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污点的重大事件。

2018年,我国的秦始皇兵马俑赴美展览过程中,兵马俑的一段拇指被一名男子掰断并偷走。

不管这些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造成的结果都令人痛惜。被遗失破坏的不仅是文物本身,还有文物背后代表的那一段历史。

从2002年开始,我国国家文物局就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目的就是要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其出境展览。而《祭侄文稿》不论从价值还是留存保护上来说,完全可以纳进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但介于它此前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以无法顺利入选。

不管《祭侄文稿》是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是存于大陆的博物馆,它都属于全体华夏子孙,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产。无论出于文物保护的角度还是其艺术价值的角度,都不适合出借展览。如果想要借用文物进行文化交流,大可选择其他文物,何必抓着《祭侄文稿》不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