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对于每个人而言,童年都是一段值得回忆的。那么作为八零后的我的童年记忆最深的就是过年了。给大家聊一聊九十年代的过年是怎么样的吧。
那个时候家里还是不富裕,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因为家里姊妹们比较多。父母又都是工人,挣钱不多,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过年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这可是从年头盼到年尾。天天想着过年。我们这儿有句歌谣:腊八祭灶,年下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一到腊月,年的味道就开始慢慢袭来。
腊月初一,我们就很高兴,就算了算,再过七天就是腊八了,可以喝腊八粥了。妈妈熬的腊八粥是那么的美味,里面有葡萄干还有冰糖,这可是难得的好吃,只有快过年的时候才能吃的到葡萄干。
祭灶,这就是我们这儿的小年,也很热闹,附近有村里有集市,卖各种东西。其中有一种糖叫祭灶糖,就是在祭灶这天才吃的,特别好吃,也特别黏牙。这天我们全家总动员,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因为要过年了。特别是厨房,厨房我们这里叫“灶火”,寓意为用灶王爷的地方生火吃饭。
然后陆续要买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鱼肉等每样都买一些,还有一些海带、鸡蛋、粉条、豆腐等。从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七我们要蒸三天馒头,然后一直吃到正月月底,家里几个柜子里全是蒸好的馒头。走亲访友都喜欢互送馒头,这样可以有个好彩头。
腊月二十七,我们要去洗澡,当时我们因为条件的问题,小时候一个月才洗一次澡。这次就是年前的最后一次洗澡,叫做洗掉一身的霉运,来年走好运。
腊月二十八,我们这里说二十八贴花花(花花就是春联),因为我们是农村,农村的大门特别高,我们需要站到梯子上去贴,因为我是老大,爬高上低的活就交给我了。早晨吃过饭后,妈妈把糊涂留下一碗当浆糊用,效果特别好,春联贴的很结实。
除夕夜,我们就一家团圆,包饺子,然后就吃饺子,吃完饭之后,继续要包饺子。总之,包了很多饺子,够吃好几顿的。因为是北方天冷,可以保存好久。当然,陪伴我们的还有12寸的黑白电视机。小的时候,年的味道真的很浓,怀念以前的年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