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丨古人年夜饭吃什么?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知否》主要是讲诉古代官场和大户人家的故事,剧里不仅描绘了古代大家族 的生活日常,也展现和描绘了所处时代的风土人情。

这部剧一播出,剧里古人的生活细节就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

那么,古代人的年夜饭都吃些什么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下~

01

先秦时吃“麦饭”

唐朝以后米、面才普及

无论年夜饭上有什么山珍海味,人们也少不了要吃主食。米饭、馒头、面条在成为今天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之前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路。

先秦时期,中国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所谓“五谷”中的粟、黍、稷,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小米”和“黄米”,吃的时候直接将它们煮熟即可,这叫“麦饭”。

要到两汉时期,谷物制粉技术才逐步推广开来,出现了馒头、饼、面条等食品。

这意味着,孔子、孟子们要是吃年夜饭的话,主食只有“粗粮”。

中国人的粮食结构在唐代发生历史性改变,粟、大麦、小麦在北方,水稻在南方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02

饺子、汤圆都有美好寓意

因此成为过年必吃食品

说起中国人过年必吃的东西,饺子在唐朝时已出现雏形,在宋朝称为“角子”,在元朝被叫做“扁食”(来自蒙古语或回回语,在一些地区沿用至今),后来也有“水点心”、“煮饽饽”等名字。

因其形如元宝,被赋予“招财进宝”的含义,同时又便于人们把各种象征吉祥铜钱、糖果等包在馅里,久而久之,到了明朝,饺子成为北方人过年的必备食品。

南方过年的“标配”汤圆起源略晚,前身是北宋上元节(元宵节)吃的“圆子鼓豉”,南宋已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金桔水团”等不同馅料的做法。

明朝时,北方在正月初九后吃“元宵”,制作方法是“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这显然已经和今天没什么区别了。

汤圆因其形状,被赋予“团团圆圆”的意思,过年时吃确实吉祥、应景。因此理论上,如果我们回到明朝过年,我们在北方就能吃上饺子,在南方就可以享受汤圆了。

03

魏晋至唐宋,羊肉长期统治餐桌

野味丰富,鹿肉曾是“大众食品”

过年餐桌上当然少不了肉。现在中国人吃猪肉最多,牛肉和羊肉次之。

但是在魏晋直至唐宋这段时间里,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养羊区域扩大,羊肉超过猪肉,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食。

在唐人韦巨源《烧尾宴食单》记录的58种菜品中,有16种是羊肉或其奶酪做的菜。

宋朝更有“御厨止用羊肉”的规定,以至宋真宗时,宫中一年要杀数万头羊。在这种示范作用下,老百姓不免争相食羊。

金朝占领北方后,江南羊肉产量不足,猪肉的地位上升很快。临安城内肉铺众多,在过年前后,每家能卖出数十头生猪。

当时数量依旧庞大的野生动物群,成为人们的“天然食库”。现代人很难想象,周武王一次狩猎,就能捕获麋鹿5000多头、犀牛12头,以及大量的虎、豹、熊等“珍稀动物”。

因此要在古代过年,年夜饭中的野味将极为丰富,甚至孔雀肉、老虎肉、狐狸肉无不是人们的盘中餐。其中鹿肉尤其常见,鹿尾、鹿舌都是有名的下酒菜。

04

唐宋时期

生鱼片是古代文人最爱

过年餐桌上当然也少不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古代养鸡业很发达,人们也习惯吃鸡肉,孟浩然就有“故人具鸡黍,约我至田家”的名句。

河中的鱼那是捕捞不尽,价格相当便宜。只是唐朝时候,皇帝的姓“李”和“鲤”同音,于是禁止吃鲤鱼。爱吃糖醋鲤鱼的朋友们,要是到了唐朝,怕是要“戒鱼”了。

鱼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即所谓“脍”,也就是生鱼片,唐宋时期颇为盛行。唐人在大量食用后,总结出“脍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的经验。

李白诗中“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说的正是“脍”的具体做法。我们要是在唐朝过年,吃上一盘鲜美的鲫鱼脍,也称得上别具风味了。

05

宋朝有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

开始流行快炒

在古代冬季,尤其是北方,能吃到的蔬菜实在少之又少。普通老百姓为了在冬天有菜吃,需要提前腌制咸菜。没错,年夜饭也只能吃这个。

贵族的情况会好一些,唐朝时在长安附近,利用温泉产生的地热栽培反季节蔬菜,供皇室享用。

到了宋朝温室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利用粪土发酵供热,栽培蔬菜的技术,让更多北方人的年夜饭中有了“绿色”,这时也出现“快炒”。

如果你生在古代南方,过年时有蔬菜吃,那很可能吃到牛蒡(东洋参)、紫苏、白蘘荷这些现代人已经不太知道的蔬菜,而作为调味品的姜,也会作为一种菜肴,出现在餐桌上。

爱吃辣椒的话,那只能生在清朝了。辣椒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后,起先是被当作观赏花卉,后来才成为一种调味品。至此,中国饮食中才真正有了“辣”这一味。

说了这么多,回头来看,要是真的在古代,尤其是唐宋以前吃一顿年夜饭,即便你我腰缠万贯,想破脑袋,可供选择的东西也依旧寥寥可数。

好好过年,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真算是现代人的一项特权了。

#今日话题#

明晚就是大年夜啦,你们准备吃啥?

留言和大家分享下吧

素材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