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农村新实验”

去年以来,拼多多被戏称为“五环外”平台,尽管从用户分布上看,一二线城市用户增长迅猛的拼多多并非“五环外”,但是从战略投资上看,拼多多却一直着眼于“五环外”的农产区。

远离闹市,它正以情怀和技术发起一场即将影响中国农业“中心地带”的“边缘创新”。扎根农村越深,拼多多就离五环内越来越远。

事实上,自2017年“乡村振兴”上升至国家战略,农村电商便成为各大电商的标配,铺设农产品销售通道,与地方政府结成扶贫对子……在这批企业中,拼多多或许是做的最深,最用力的那一个。

从2015年卖水果的拼好货(拼多多前身)上线;到投入人力、资金搭建两网:线上农货中央处理系统,线下农产区基础设施;再到一年卖出农产品和农副产品653亿元。难怪拼多多说,“农产品上行是公司基因”。

基因是最顽强的。4月22日,拼多多又为农产品上行带来了“多多农园”。

田间地头的产业化

多多农园是啥?

官方的表述是,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机制性衔接的创新模式,有助于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探索农业产业新模式,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用具体的案例可能更容易理解。

云南保山是我国重要的咖啡种植区,当然,跟大家想的一样,气候好、东西好,但价格低、农民生活困难,有很多贫困户。拼多多与当地政府合作,在这里建立了全国第一座多多农园。

拼多多的做法是:

1、邀请云南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农科专家,试验最适合该纬度和海拔的高品质咖啡,品种改良。

2、培训当地农民种植技术和精品咖啡制作技术,变成新农人和商业主体,改造“最初一公里”。

3、在当地新建咖啡工厂,可在未来3年内帮村民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4、在740亩咖啡种植基地,套种芒果苗、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提升每亩土地的经济收益。

5、通过“农货中央处理系统”,打通“最后一公里”。

而且第一期项目就覆盖了两个村的7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扶贫专家李小云称作是,针对贫困人口的瞄准措施,真正有助于穷人脱贫。

多多农园在田间地头实现了产业化。

种植环节有科学技术支撑,加工环节有现代工厂,销售环节有拼多多电商平台支撑。农民尤其贫困人口就地入职,变成咖啡产业链条的新型农民、新型工人。

多多农园解决了农业产业化、乡镇振兴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提升,加上本地工厂的建立,解决了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实现了非标农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供给。

二是产业、人和钱都留在农村的问题。

多多农园高效衔接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咖啡产业链的利益再分配。根据金融数据研究服务平台JingData的测算,咖啡种植、深加工、流通环节利益分配分别占比1%,6%和93%。

在保山,引入了生产企业落户,当地村民既学会了深加工技术,还能通过拼多多降低流通成本,在产业链中获得了新的利益分配。有了产业,就能赚到钱,能赚到钱就能留住人,有了人,农村才能真正振兴。

持续的边缘创新

《失控》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认为,颠覆性的技术通常都是从边缘、从外面引申而来的。在互联网行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颠覆式的创新往往来自于边缘地带。

以人货场的零售核心要素来看,拼多多就是一个靠边缘创新崛起的典型案例。

人的方面,它起初瞄准主流电商平台、大型零售企业覆盖不到的“五环外”人群,随后在包括一二线城市在内的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强渗透。

货方面,拼多多起步于非大品牌规模化生产的3C等电商主流产品,而是量小、分散、物流复杂的水果等农产品,最终实现了全品类的覆盖。

场也不是主流的线上线下流量入口,而是依靠当年还没那么火的微信社交生态,以此撕开突破口实现快速裂变,并且迅速在自有端口内实现了2.73亿的月活用户。

在电商或者零售行业,拼多多不像阿里在支付环节,或者京东在物流环节的创新突破,而是从零售的边缘人群、边缘产品、边缘环节突破,成为电商一极,并为行业带来拼购、社交电商、货找人的信息流商品展示等诸多颠覆式创新。

商业模式的一连串边缘创新,也延续到农村市场。以往谈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大家往往关注规模化、品牌化,比如各地热衷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多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形式。

在李小云教授看来,不可否认这种方式确实将农民带入了市场,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剥夺农民的,农民获得的利益往往不够。而农村、农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农民,农民是打开农村、农业发展大门的金钥匙。

对于过度关注龙头企业、关注集采大平台的农业产业链来说,负责种植、生产的农民话语权低,反而一直处于产业边缘地带。

“多多农园”延续拼多多的边缘创新传统,从农民入手,解决农民赚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最终带动农业产业中心地带,即产销模式、利益分配等核心环节的变革。

多多农园落地效果好坏,农民是关键因素。拼多多计划在今年在保山举办多场公开课,引导档卡贫困户通过合规方式,保障自己的主体利益。

拼多多还将联合地方政府,打造以新农人为创业带头人,工厂、代运营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务,政府监督、平台扶持的“新农商”发展模式,保障农民的核心利益。

拼多多制定了“做给农户看”到“带着农户干”再到“农户自己干”的三步走目标。

按规划,未来3年,仅在云南,拼多多就计划培养1000至1500名符合“新农商”模式的新农人。他们不仅将带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还能实现当地农业产业化,为中国农业产销新模式做出贡献。

李小云教授对此的评价是,通过新农商、新农人,拼多多真正把技能、产业、价值留在农村,只有这些要素留在农村,才能留住人才,而不是讲空话。这是关系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

社会价值驱动才有长远未来

在农村掀起的这场边缘创新,不仅让农民、消费者受益,拼多多自己也是受益者。

一是开辟了蓝海市场,边缘地带往往是蓝海市场。如今拼多多已成为农产品电商销售的龙头,形成了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是把握了潜力巨大的消费人群。根据规划,拼多多5年内将打造1000家多多农园,加上庞大的新农人、农产区建设,拼多多在农村的根会越来越深,能帮助它收获一轮乡镇居民消费升级的红利。

尼尔森的报告显示,2018年Q3全国消费趋势指数环比有所下降,但农村地区消费趋势指数却呈现小幅攀升的态势。

年初,多部门联合发布促销费24条新举措,专门提到要着力挖掘农村网购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乡镇消费升级。

除了潜在的经济利益,拼多多将收获更大的社会价值。

作为扶贫专家,李小云教授说,“很多人会问,扶贫工作、乡村振兴,和我有什么关系吗?”他认为,这是社会结构的调整,如果不调整,贫富差异日益增大,最终会损害发展、损害增长、损害整个国家发展的质量,这是一个大的事情。

从这个维度看,拼多多做的就是关系社会结构调整的大事。

去年年底,百度发布社会价值报告;上周,快手宣布成立社会价值中心,互联网企业都在发掘自身增长对经济、文化、社会的价值。

秦朔说,仅有商业思维已不够,“社会价值驱动的企业”才有未来,才有远大前程。

李小云教授说,多多农园是能在拼多多的电商业务里、企业行为里,诞生出、孕育出社会价值的一个战略,这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很前瞻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投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未来1000家多多农园执行到位。那么,农业边缘创新带来的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等巨大社会价值,将在未来为拼多多带来更多“福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