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台达李逢堉:机械手臂≠智能制造,5G 有助及时监控

4 月 25 日,2019(大湾区)科技工业峰会在深圳举办。在峰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台达机电事业群智能制造业务全球总监李逢堉。面对日趋汹涌的智能制造化变革浪潮,李逢堉从台达在智能制造领域实践的角度,解读了数字化对产业升级的作用。

李逢堉指出,需求增加、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这些都是所有制造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数字化转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机械手臂不等于智能制造

近年来," 智能 +" 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少制造型企业均将目光转向了智能制造。李逢堉向记者表示," 台达 1995 年成立机电事业群,最早生产工业自动化的元器件,从变频器、控制器到传感器,接着开始整合,做所谓系统化产品,并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如今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已有 20 多年经验。这么多年走下来,我们的一个感觉就是走对了,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加速。事实上,智能化是必要的,并且应该要更快地走这条路。"

李逢堉以吴江生产基地的一条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示范产线举例称,全面智能化后,内部期望未来能达到产能提升约 70%、生产使用面积减少约 35%、直接人力人均产值提升 3 至 5 倍等目标。

显然,这样的效果让国内很多企业都对 " 智能制造 " 抱有极大希望和热情,但李逢堉指出,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仍踌躇疑虑," 之前一国产知名主机厂经理就跟我说过,虽然他们工厂涉及智能制造项目愿景,但缺乏智能制造转型的实施路径规划。另一家国有设备制造厂的经理则提到,他们连自动化都没实现,工厂老旧,这种情况下推行智能制造很难。"

在李逢堉看来,机械手臂等设备仅仅是智能制造其中一环。李逢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自动化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硬件自动化,即作业自动化;另一个是软件自动化。硬件自动化就是以自走车和机械手臂取代了人的脚和手,还有一些此前靠人的视觉和听觉进行的产品检测工作现在也可以让机器来完成。软件自动化则类似于在大脑进行自动化,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眼看要出状况时提前预测,而不是出状况后再做事后的补救。这两个层次加起来,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

此外,李逢堉并不认同全是机械手臂才是自动化的看法。他表示:" 前几年,我们看到很多机械手臂在工厂里面排队干活,好像工厂里面有机械手臂就是高大上。是否真的是这样呢?实际上,人的手还是比机械手臂灵活。机械手臂可以搬重、可以做重复工作,但是说到灵活的话,有一些角度普通的机械手臂可能难以承担,需要用到精准度很高、成本也很高的机械手臂,买了机械手臂还得维护和操作。如果遇到生产换线或产品的少量多样的话,投资在机械手臂上可能就不划算。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架构,在流程中提前做好规划。"

5G 能帮助企业及时监控并作出反应

除了人工智能外,5G 技术同样为工业制造提供了全新的机会。

李逢堉举例称:" 过去我们生产产品都是在生产完后拿实体来看东西好还是不好,符不符合生产需求,再由工程师的经验判断可能是第几个工艺出了状况。那么 5G 技术能帮什么忙呢?它其实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及时监控,这样就可以在生产的过程中及时作出反应。"

李逢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 工厂使用的机台含有很多生产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在生产的过程堆叠起来,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机台反映的数据都抓起来。以前抓取的频率可以做到 1 秒一次,但是 1 秒一次可能抓不到状况,或者说可能并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状况。但是 5G 出来了后,频率可以切成 100 倍来看,也就是可以抓到百分之一秒的状况,可以及时监控,这样就不会遇到产品做完了,到了检测时才发现不符合规格,而是在生产的过程已经知道出现了状况。"

"5G 的议题为什么会这么火呢?很关键在于 5G 可以补足带宽,这样后面云端的设备就可以分散计算。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这么期待 5G+ 云端在工业上的运用。" 李逢堉称。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