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心理学”:人类究竟对鬼屋现象有多少了解?

过去几十年来,人类对灵魂、鬼魅和其他超自然现象,有多少新的认识?现实世界里,又是什么样的科学家或机构,在探索此领域?


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的解释,“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研究的心理现象,关乎已知科学数据或定理,无法解释的信息或能量转移。它聚焦的主题不只心电感应和透视,这类超感官的知觉,还有闹鬼与通灵等现象。

不过,再怎么具争议性的事情,都有人勇于挑战。

美国的超心理学协会成立于 1957 年,致力超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和知识传播,以及此领域与其他科学的整合。

2020 年《心理学前沿》期刊登了一篇关于鬼屋环境评估的文献回顾,作者多为心理学家,其中包括超心理学协会的成员。该论文梳理过去20多年的66篇鬼屋研究,归纳出六大要素:线索、采光、空气品质、室温、次声波和电磁场。


线索

闹鬼的描述里,总有一些具体的事物,好比人物画像和镜子,会带来情境效应,营造出让人联想到超自然现象的环境。出乎意料的是,人物画像虽然会给人被监视的感觉,但传说闹鬼的房间跟普通的房间相比,里头画像的数量并无明显差别。而且,即使镜子会强化心理预期或是有暗示性的效果,统计显示鬼屋的镜子,并不比一般房屋多。


采光

恐怖片的阴森氛围,绝对令人心生畏惧。就科学家的观察,被视为鬼屋的建物,室内光线亮度的平均值,的确略低于对照组的房舍。光线不足容易见到“鬼”,或许源自“空想性错视” 也就是会在随机的事物或刺激中,看到具有意义的图像。

人类的听觉也有类似的情形,即所谓的“电子语音现象”。目前关于这类错觉的研究,偏向以精神病和痴呆的患者为主,将来需要更多采用正常受试者的实验,才能深入探究光线、闹鬼与空想性错视的关系。


空气品质

潮湿而充满水气的地方,适合微生物滋长。霉菌、螺旋菌和蓝绿藻的生物毒素,会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随之而来的症状,有些与“撞鬼”有雷同的体验,比方说:刺痛、情绪波动、体温调节异常,以及记不得人、时、地的定向力障碍。

许多据传闹鬼的地方,都是古老的建物,倾向有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有些鬼屋的湿气,较普通房子重;但在鬼屋里,宣称有鬼和没有鬼的房间,却缺乏湿度上的差异。此外,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像是头疼、晕眩、幻觉等,有时会让人误以为自己被鬼魂“缠身”。


温度

除了少数案例写到室内温度提高,大多自认遇到鬼的情况,都是感到一股寒意。超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当事人基于恐惧的心理作用。毕竟有些鬼屋虽然比附近的房屋冷;但就同一建物里,闹鬼和不闹鬼的房间,温度毫无差异。而在鬼屋进行的一系列实地实验,结果也证明室温与获报的超自然现象无关。


次声波

次声波是人类正常听力范围以外,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被认为可能震动眼球,并引发阴阳眼的假象。有几个田野调查的结果似乎支持这个假说。为了明白次声波的影响,某些科学家更把它加入几场音乐会的表演里。现场听众抱怨生理不适和焦虑,但不清楚这究竟是频率,还是音量的问题。


电磁场

科学家曾经成功地用微弱的电磁场,在脑部的颞叶、海马体和杏仁核等区域,触发局部性微癫痫,进而创造暂时性的超自然体验。乍听之下,便理所当然地解释了为何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会感受到相似的现象。然而,实际上极少灵异地点,符合上述效果所需的确切电磁场条件。


在讨论了六大要素之后,《心理学前沿》这篇文献回顾的作者群遗憾地表示,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是不足以看透鬼屋的奥秘。倒过来说,“未知”正是鬼屋的迷人之处,带给虚构故事丰富的创作媒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