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年中国“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大奖获奖情况


8月21日上午,中国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公布2022年获奖名单,李文辉因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的成就获得“生命科学奖”。

杨学明因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的成就获得“物质科学奖”。

莫毅明因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的证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那么,啥是“未来科学大奖”?原来,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1月17日,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三)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675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7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详细情况见下表:

历年中国“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大奖获奖情况(制表:未名河畔)

揭晓时间

获得者概况

获得者详情

获得奖项

获奖理由

2016.9.19

1.卢煜明(1963年10月12日出生于香港,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及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同时兼任医学院副院长及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

生命科学奖

奖励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2.薛其坤(1963年生于山东临沂)

2005年,42岁的薛其坤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同年11月被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5月起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分管科研)。

物质科学奖

奖励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单层铁硒超导等新奇量子效应方面做出的开拓性工作。


(空缺)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9.9

1.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结构生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生命科学奖

因其“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而获奖


2.潘建伟(1970年3月11日生,浙江东阳人)。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委。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

物质科学奖

凭借其“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而获奖


3.许晨阳(1981年生于重庆)

2013年成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2008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János Kollár。现从事代数几何研究。2013年,获得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并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2016年,获2016年度拉马努金奖。2017年,获选庞加莱讲座教席(The Poincaré Chair)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依据是“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

2018.9.8

1.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安徽肥西人)、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张启发(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公安)

李家洋:植物分子遗传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张启发: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命科学奖

奖励他们系统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


2.马大为(1963年9月11日出生于河南省社旗县)、周其林(1957年2月出生于江苏南京)、冯小明(1963年10月7日出生于四川武胜,致公党党员,)

马大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其林: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小明: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物质科学奖

表彰他们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


3.林本坚(1942年出生在越南,中国台湾人,祖籍广东潮汕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清大-台积电联合研发中心主任。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表彰他开拓浸润式微影系统方法,持续扩展纳米级集成电路制造,将摩尔定律延伸多代

2019.9.7

1.邵峰(1972年1月出生于江苏淮安,)

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资深研究员

生命科学奖

因其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的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


2.王贻芳(1963年2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

陆锦标:(Luk Kam Biu),男,1953年3月出生于中国香港,美国华裔粒子物理学家。

王怡芳: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锦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6年获香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获罗格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物质科学奖

因其在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的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


3.王小云(女,1966年8月出生于山东诸城)

现任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因其在密码学中的开创性贡献,她的创新性密码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广泛使用的密码哈希函数的弱点,促成了新一代密码哈希函数标准取得的成就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她是未来科学大奖首位女性得主。

2020.9.6

1.张亭栋(1932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王振义(出生于1924年11月30日,江苏省兴化人)

张亭栋: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2014年7月1日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王振义: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命科学奖

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2、卢柯(1965年5月出生,河南汲县人)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辽宁省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物质科学奖

奖励他开创性地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


3.彭实戈(1947年12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滨县,)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金融研究院院长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表彰他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 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理论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

2021.9.12

1.袁国勇(1956 年 12 月 30 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广州)、裴伟士(1949年11月10日出生于斯里兰卡)

袁国勇: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霍英东基金教授(传染病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香港玛丽医院微生物学系主管、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裴伟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病毒学讲座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谭华正基金(医疗科学)教授

生命科学奖

他们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


2.张杰(1958年1月出生于山西太原,籍贯河北邢台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物质科学奖

奖励他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


3.施敏(1936 年出生于南京,美籍华人)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台湾工业研究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表彰他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

2022.8.21

1.李文辉(1971年出生于中国甘肃)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

生命科学奖

因其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2.杨学明(196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物质科学奖

因其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


3.莫毅明

香港大学Edmund and Peggy Tse讲席教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因其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的证明



袁隆平


林本坚

(图网侵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