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货节: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作为电商老用户,以前习惯在618和双11的时候集中购买,因为大促便宜,给家里添置电视空调洗衣机,或是买衣服鞋袜,又或是囤些纸巾洗衣液。随着年岁渐长,消费欲望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了,唯独对吃的还算上心,也开始关心拼多多的“超级农货节”。我在拼多多上,买过四川西昌的阳光玫瑰,陕西大荔的冬枣,宾川的软籽石榴,周至的猕猴桃。当然,最常买的,还是辽宁盘锦的大米。十多年前我去过盘锦卖饲料,看到了那里稻田养螃蟹的盛况,对盘锦的大米念念不忘。

以前喜欢在电子产品、衣服着装上花钱,现在觉得还是花在吃的上是最实惠的。老话不是说了吗——民以食为天。疫情这两年,旅游也麻烦,工作也忙,没办法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川,尝一尝各地的特产农货,好的食材,好的水果,好的米面,倒很容易,直接网上买,足不出户,还是希望把大江南北的好吃能多吃一点。

茶叶和烟酒应该是最早有地域标志的物产。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名烟和名酒,谈到茶叶大家都知道杭州龙井、洞庭银针、信阳毛尖,挑剔的老茶客,喝普洱茶甚至要精确到了某某山头。国外似乎也是这样,比如葡萄酒、威士忌和日本清酒,也分地域,分酒庄,又如火腿,一定要伊比利亚或帕尔玛的。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从业者也在有意识地推动各地地标农产品,打造品牌农货。火车时代,是德州扒鸡、道口扒鸡、武昌鱼,前几年最火的是阳澄湖大闸蟹。大闸蟹这一超级品类,也顺风顺水地带火了盘锦稻蟹、金鸡湖大闸蟹。再后来的故事是褚橙,褚橙的流行,也让湖南永兴和湘西麻阳的冰糖橙声名鹊起。央视纪录片“舌尖山的中国”一度万人空巷,在推广金华火腿之余,也把云腿——云南宣威和诺邓的火腿带火了。

各地地标农产品、农产品的品牌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电商平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人都是通过互联网看“此地之外”的世界,除了美景和故事,对于“别处”另一大憧憬其实是吃的。美景需要亲自前往鉴赏,但美食嘛,很多人通过电商平台就买遍了全国的特产农货。


从2019年8月至今,拼多多已经连续四年举办了农货节,辐射产区也从2019年的500个、2021年的1100个拓展到了今年的近2000个。这组数据说明,拼多多将农业视为立身之本不是一句空话,更说明了各地政府和农民对电商的重视。通过“超级农货节”,很多农产品打开了销量,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有机会把农产品像工业品一样打造品牌。

从中国电商演进的历史来看,“超级农货节”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电商诞生之初,主要是图书、3C这些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再后来是服装、美妆。虽然电商平台都是一网覆盖全国甚至全球,但此前电商平台上流行的这些品类,其实主要是覆盖城市人群。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增量其实是城镇和农村,但移动电商初期,更多的是工业品下行,各家平台都在想方设法地把各种商品销往农村。“超级农货节”的诞生,是农村电商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因为它在完成“商品下行”之后的一件事,那就是“农货上行”。农村对电商来说,不止是消费层面的需求市场,更应该是供给端。

电商之于农业和农村,不止是让农民花钱,更应该让农民赚钱。

京东的618和天猫双11,两个大促背后的基础,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城市化进程。618和双11的短期价值是带动消费和促进就业,它们的长期价值则是,加速了物流运输层面的商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2012年全国快递服务包裹是56.9亿件,而2021年全国快递包裹数量是1083亿件,十年前日均包裹1558万,2021年日均处理包裹是2.96亿件,双11期间最高日处量是6.96亿件。与此同时,2011年全国快递平均时长是60.5小时,2021年的平均时长是53.45小时。

618和双11的珠玉在前,也让我对“超级农货节”充满了期待,不仅因为我是个吃货,能够通过吃货节买到各种便宜又好吃的各地农产品,更重要的是,“超级农货节”能够给农业农村带来实打实的产业升级和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生鲜、冷链以及农村仓储物流的建设,需要“超级农货节”这样的一个节日来带动。

好农货不仅要产出来,更要卖出去。严格来说,我们国家从来不缺好农货,以近两年很火的“阳光玫瑰”葡萄的故事为例。


“阳光玫瑰”是日本培育出来的优质葡萄品种,只出现在各种进口高端水果中,被坊间称为“葡萄中的爱马仕”。2013年前后,阳光玫瑰引入我国,因为品质好、价格高,很多农民先后种植。据统计,2016年我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近10万亩,到了2021年,阳光玫瑰种植面积高达80万亩。与之对应的是,日本阳光玫瑰种植面积不到3000亩,韩国种植面积也不过4500亩。

产能扩大带来的好的结果是,曾经的“贵族”葡萄,变得越发亲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产能扩大也带来了一个风险,农户跟风种植很容易导致滞销。

如何让更多人吃到价格亲民的“贵族”葡萄的同时,让种植户更安心地种好葡萄,不必担心滞销?这个时候“超级农货节”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简单地说,“超级农货节”就是,用“农地云拼”的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的大规模“产消对接”。

阳光玫瑰众多种植地中,四川西昌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西昌阳光照射足,昼夜温差大,有小春城之称。独特的地理优势下,西昌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葡萄规模化种植。官方资料介绍,目前西昌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总产量超过25万吨,这其中就包括不少阳光玫瑰。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阳光玫瑰全国丰产,西昌的很多种植户也面临着葡萄滞销的难题。今年拼多多的“超级农货节”,就吸引了很多西昌的葡萄种植户,除了在农产品“零佣金”的基础上,拼多多还投入了百亿补贴、秒杀万人团等资源,不仅解决了西昌葡萄的销售难题,也把西昌阳光玫瑰的品牌打响了。西昌阳光玫瑰在今年的农货节上,也成了“超级单品”。

“超级农货节”,核心是“拼”,通过补贴、拼团、秒杀等活动,汇聚并进一步激发需求,也就更容易出现爆款农货。根据拼多多官方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拼多多平台上订单量10万+的农产品爆款超过了6000款,单品销量超100万单的农产品有五十多款。除了西昌阳光玫瑰,还涌现出陕西大荔冬枣、周至猕猴桃等国民爆款水果。

像西昌阳光玫瑰、陕西大荔冬枣、周至猕猴桃这些案例,借助“超级农货节”实现产业升级、解决销售难题的同时,也实现了面向全国的品牌化。这样的故事,应该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古人用两句话概括了农业发展的双重困境:一是民以食为天,二是谷贱伤农。一方面,农产品不能卖得贵,这是民生根本;另一方面农产品又不能卖太便宜,这会损害农民积极性。

还是以阳光玫瑰在日本和中国的不同发展路径来说明农业的两难困境:受政策法规保护,阳光玫瑰在日本产量有限,也就卖出了天价,因为贵,很多人都吃不起。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增加也导致了阳光玫瑰的价格跳水,又进一步导致了葡萄种植户增产不增收,甚至游走在破产边缘。


如何让大家吃到便宜又优质农货的同时,也能让农民有利可图有钱赚?这需要全新的商业模式的设计,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迭代。“超级农货节”的商业实践,无疑为破解这一农业两难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过“农地云拼”推动大规模的产消对接,让需求和供给两端变得更有确定性,减少农业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波峰和波谷的差距,需求和供给两条曲线变得更平滑。

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通过“农地云拼”对接产消的核心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恒”。通过拼团的方式,既能让消费者吃到便宜优质的农产品,也能让付出辛苦劳动的农民有足够的收获。老话也说了,利小量大利不小。“超级农货节”背后,消费者收获的是跨越空间的价值——即异地优质农产品,农业除了现实的收入,还有跨越时间的价值——即农产品品牌化带来的长期价值。

期待在“超级农货节”之外,未来还有更多农业升级的案例和探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