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专注“内容”的公司该如何赚钱?

日期: 来源:36氪收集编辑:36氪

编者按:以创作“内容”为生的公司,有哪些商业模式?最常见的是付费订阅和广告推送。这两者并非对立关系,一般来讲,一家企业不必只选择其中之一,而可以两者兼而有之。同时,免费策略不容忽视,最终所有内容都将朝着免费增值的方向发展。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2017 年,BuzzFeed 首席执行官乔纳·佩雷蒂(Jonah Peretti)宣称:“如果你考虑的是选民,考虑的是公众,考虑的是人们接收消息的方式,那么媒体的订阅模式并不能帮助广大公众获得信息。”2017 年,The Athletic(美国一家体育新闻网站)的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马瑟(Alex Mather)与同行走了相反的方向,他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The Athletic 将“减少标题党,没有广告,没有热点报道,真正专注于更深层的故事、内幕事件,以及为真正的铁杆粉丝提供细节信息。”

然而,2023 年的今天,BuzzFeed 解散了新闻团队,The Athletic 被《纽约时报》收购(后者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广告)。

BuzzFeed 对新闻的押注,赌的是 Facebook 和谷歌对免费新闻提供补贴的意愿会增强,但这一押注并未获得回报。尽管有人认为《纽约时报》出价过高,但鉴于这份体育出版物从未盈利,所以说 The Athletic 的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此外,无论是 BuzzFeed 还是 The Athletic,都没有在互联网上运行适当的内容商业模式。在未来,关于内容行业的问题的答案不应该在于是“广告”还是“订阅”。因为,答案为什么不是两者都要?

当然,这是对内容生产形式的回归,也是我在 2015 年《戳破出版泡沫》(Popping the Publishing Bubble)一文中所提观点的进化或反驳:

我们很容易为出版商感到惋惜: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大多数出版商都在赚钱,而在最初的几年里,在线出版物的生产成本较低,看起来也会有利可图。但问题在于,对“广告费永远存在”的假设,导致了一种“做了就会有”的心态,这种心态几乎只关注内容生产,而很少关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未来的出版商需要采取与过去出版商完全相反的态度:出版商需要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开始,专注于与自身所选择的商业模式相辅相成的新闻业,而不是专注于新闻和免费的商业模式。首先,这意味着出版商需要回答任何企业都需要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我所做的是小众业务还是大规模业务?

小众企业是在相对较小的用户基础上,最大化每个用户收入来赚钱。

大规模企业则通过最大化能接触到的用户数量来赚钱。

事实是,大多数出版商都在尝试做一些事情:一边获得更多的单个用户收入,一边接触更多的用户。然而,除非你是《纽约时报》(即便如此也值得怀疑),“试图做所有事情”一直都是失败的原因。这两种策略有不同的收益模式,有不同的新闻关注点,甚至有不同的呈现风格。

我认为自己今天的立场与其说是一种反驳,不如说是一种进化,因为我仍然认为,内容实体必须了解自己是处于小众市场还是大规模市场中。而反驳则包含两个方面:首先,一切都是小众市场,其次,几乎所有的内容业务都应该同时采取订阅和广告模式。

1. 三个成功的故事

有三家公司让我相信,“两者兼而有之”是内容业务的最佳商业模式。

《纽约时报》:我不应该在 2015 年的那篇文章中这么快就否定《纽约时报》:去年,该公司的营收为 23 亿美元,其中 16 亿美元来自订阅,5.23 亿美元来自广告(其余来自“其他”,包括许可授权、联盟推荐、现场活动等)。此外,至少在《纽约时报》首席执行官梅雷迪思•科皮特•列文(Meredith Kopit Levien)看来,广告业务之所以引人注目,正是因为它与订阅业务相关联。以下摘自一篇访谈:

我们煞费苦心地建立了一个广告业务。作为一个还在成长中并秉承“订阅优先”的企业,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广告业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对于那些在我们的产品上花了大量时间的注册、登录,并高度参与的用户,我们秉承保护隐私的理念,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获得了很多关于其感兴趣内容的信息。

换句话说,《纽约时报》在第一手数据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这又回到了我的“进化”观点:《纽约时报》的正确之处在于,虽然拥有两种商业模式,但它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订阅模式与广告模式是一致的。

YouTube:YouTube 在 2015 年推出了 YouTube Premium(当时叫 YouTube Red,每月收费 9.99 美元),一开始我并没有很理解。我在文章中写道:

我对 YouTube Red 的最初反应是困惑。虽然“付费移除广告”的商业模式,对于那些在应用中植入广告网络的小型独立开发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但对于像 YouTube 这样规模的公司来说,这种模式有一个潜在的致命矛盾:最有可能愿意付费移除广告的人,通常正是广告商最想接触到的人。诚然,很少有客户能够产生每年120美元的广告收入,但广告商业模式的全部意义在于向大规模的广泛受众提供访问路径。YouTube Red 可能会限制用户的规模,甚至降低其在平均用户基础上的价值。

此外,YouTube 当时在广告业务上采取行动的时机似乎特别奇怪: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等待品牌广告资金从电视到数字的重大转变,而随着电视收视率突然大幅下降,特别是在千禧一代中,似乎时机终于来临了。为什么不在广告上加倍投入呢?

所有关于 YouTube 的讨论都需要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谷歌一直拒绝披露 YouTube 的成本(以及利润),我认为这违反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此外,该公司也没有列出 YouTube Premium 的订阅情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公司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管理层指出,YouTube 订阅推动了谷歌“其他”收入增长了 9%,尽管 YouTube 广告收入再次下降(我怀疑是因为苹果手机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规则的变化)。不过,广告收入仍较 2015 年有大幅增长。同时拥有两种模式似乎让 YouTube 游刃有余。

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 Premium 是一个比 YouTube Red 更简单的产品:后者投资于原创内容,包括来自好莱坞和 YouTube 创作者的原创内容;但改名为 YouTube Premium 后,它的价值主张非常简单:没有广告的 YouTube(以及一些附加功能,包括离线下载和后台播放,尤其是音乐)。最后,我认为这种订阅模式对于主要商业模式是广告的规模化产品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付费删除广告,但除此之外保持产品不变。

Netflix:或许,我在这里应该使用的公司是 Hulu。我提出“为什么 Netflix 应该出售广告”的原因之一是,Hulu 已经证明,流媒体服务采用更便宜的广告支持计划,比采用价格更高的无广告计划,可以获得更高的每客户平均收入。Netflix 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上个季度,该公司 6.99 美元的“Basic + Ads”(基础版、含广告)计划在北美的每个会员平均收入高于该公司 15.49 美元的“Standard”(标准版)计划。

Netflix 不同的计划

Netflix 已经做出了调整,将“Basic + Ads”改为“Standard + Ads”。与常规 Standard 计划的唯一区别是,与 YouTube 一样,Ad-supported 计划不提供下载服务(这完全说得通,因为如果设备处于离线状态,那么它就不能提供广告服务)。不过,我认为流媒体服务应该更进一步。从“Ad-supported 计划和 Standard 计划之间的唯一区别是,Standard 计划没有广告”这一点出发,再考虑到 Netflix 是一家寻求为所有人提供内容的规模化服务,那么 Netflix 可能最终会和 YouTube 一样:有一个免费的带广告版本和一个付费的无广告版本,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有广告”。

2. 杠杆效应和内容成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Netflix 同时支持广告和订阅,这就是电视的商业模式。消费者为有线电视付费(有线电视网络收取联播费,广播网络收取转播费),同时还必须忍受在自己喜欢的节目播放期间插入广告。

与此同时,电视只是娱乐公司更大的内容战略的一部分,而需要最大投资的产品“电影”则受制于窗口效应,即电影首先在影院上映,然后是按次付费,然后是付费电视,然后是有线电视,最后是免费电视。这种方法背后的逻辑是,利用时间来最大限度地弥补创建内容所需的成本。Netflix 对窗口效应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我认为对于电影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我认为他们应该每周发布一次最受欢迎的影视作品),但提供“是否包含广告”的选择,也达到了类似的细分作用,利用了便利性和整体用户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杠杆作用仍然非常重要:Netflix 比其他流媒体服务有优势,因为它拥有最多的订阅用户,这意味着其每个用户的新内容成本更低。这种优势随着 Netflix 能够吸引的新用户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如果 Netflix 有一个免费的有广告版本,那么这个优势将会更大。相比之下,YouTube 的内容是免费的,但必须在基础设施、审核等方面进行重大投资(这其中的数额我们不知道,因为公司没披露,但我们应该知道)。尽管利用内容的方式可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改变,但这样做的重要性仍然保持不变。

3. 漏斗中的漏洞

当然,YouTube 并不是互联网上唯一的“免费”内容:Facebook 或Twitter 等社交网络,以及 TikTok 等用户生成内容网络也有大量内容。还有像视频游戏,甚至是传统电视中,也有大量的内容,可供终端用户消费的内容数量是无限的,涵盖了所有可能的细分市场。而人工智能只会使丰富的内容更加令人目不暇接,而且还可以进行完美定制。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稀缺的资源是注意力:即使用户是“一心二用”(例如,一边看电视一边用手机),那么他们在任何给定时刻也都只关注一段内容。因此,价值是注意力的函数,因为价值总是伴随着稀缺性。

这对内容公司有进一步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补偿成本,内容公司必须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漏斗来获取客户,并从客户身上赚钱。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例子是 NBA:联盟的社交媒体影响力非常强大,但球员和球队的广泛知名度与联盟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重大脱节,正如我今年早些时候解释的那样,NBA 的商业模式是以有线电视捆绑服务为基础,而在地方版权和区域体育网络方面存在潜在的弱点。NBA 面临的难题很明显:

NBA 漏斗中的漏洞

在过去一个人人都有有线电视的世界里,拥有强大的社交媒体存在感是件好事,人们可以简单地打开电视观看比赛。然而,如果大量家庭已经切断了有线电视,尤其是那些有望成长为终身粉丝的年轻人,那么看球赛的代价就是注册付费电视,对于一项你只是模糊了解的运动来说,这种投入似乎是不值得的。

不过,菲尼克斯太阳队(Phoenix Suns)正在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该球队(正在解决前地区体育网络的诉讼)将通过无线和球队品牌流媒体服务来提供其本地比赛。正如我昨天所讨论的,这填补了漏斗中缺失的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担心 NBA 的长期前景:在现代,获得关注已经够难的了,而如果你的产品连一半的目标市场都没有,那就更难了。然而,这就是在 RSN 上的现实:社交媒体让 NBA 获得了最高的知名度,但对于那些还不愿意付费看电视的潜在新球迷来说,没有一个明显的下一步该采取的行动。

然而,如果他们想采取下一步行动,那么潜在的球迷可以通过广播或通过太阳/水星的应用程序来查看比赛。如果他们喜欢这项运动,那么很快就会失望,因为他们看不到最好的比赛,这些比赛是为国家电视网络保留的。不过,这是一件好事:现在太阳队/水星队给了球迷一个重新使用有线电视(或者像 YouTube TV 这样的东西)的理由,同时也增加了 NBA 对这些网络的价值。当然,还有一个最明显的方法来实现互联网内容的变现:提供一种无法在网上复制的真实体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亲自观看一场比赛。

所有这些对于太阳队的长期价值来说都是个好消息,同时,对于NBA 和购买其版权的网络来说也是个好消息。是的,放弃RSN会有所损失,但没有有效的用户获取途径带来的伤害更大。

这一推理也适用于 Netflix:该公司曾经提供免费试用,但鉴于很容易被滥用,所以该公司在 2020 年终止了免费试用。然而,这意味着该公司在漏斗中有自己的漏洞。潜在用户可能会听到他们感兴趣的节目,但唯一的方法就是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花钱购买。而且,现在情况仍然是如此,但至少有广告的版本更加便宜。这也是为什么有广告的版本最终应该是免费的原因:让客户对你的付费订阅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喜欢观看你的内容,并对广告而感到恼火。

4. 创作者服务

郑重声明,所有这些都不是在我的博客上引入广告的前奏。虽然我的博客可以说是在与《纽约时报》争夺用户的注意力,但我没有资源去卖广告,即使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尽管我的道德观会让我拒绝广告)。

如果我推出视频,情况将会有所不同:YouTube 之所以成为一个如此出色的平台,其中一个原因是,从很早的时候开始,该服务就与创作者分享收入。这使得创作者无需任何额外工作,就可以从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广告公司的发展中受益。创作者的唯一工作就是创造足够吸引人的内容来赚取浏览量(从而获得广告收入),这对 YouTube 来说也是有利的。

Spotify 正在努力为播客打造类似的东西:是的,播客也有广告,但这个市场基本上仅限于高价或高 LTV 的产品,而且就总听众而言,打造一个可行的播客的门槛相当高。Spotify 试图打造的是一种更类似于 YouTube 的东西:大规模的定向广告,内容创作者的唯一责任就是制作用户想听的东西。

我认为 Substack 没有为写作做同样的事情是一个错误:对于一个人或小团队出版商来说,有效地销售广告是不可行的。然而,Substack 已经聚集了大量用户,因此,其独特的优势是通过构建一个广告产品,来为其作者集体创造价值。这样一来,Substack 就可以帮助作者解决他们自己漏斗中的漏洞:如果中间有一个赚钱层,那么将读者从推特链接转移到付费订阅会更容易。

当然,免费策略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也一直是我博客的商业模式,无论是我写的文章还是我的播客都是如此。事实上,这才是“统一内容模式”的真正含义:最终,所有内容都将朝着免费增值的方向发展。那么正确的界限在哪里?这一点应该根据“产品是小众还是规模化,以及内容生产者的成本结构差别”而有所不同。考虑到公司既要覆盖内容成本,又要有效地获取客户,所以似乎没必要只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赚钱。

译者:Jane


相关阅读

  • 颐和园“扫地僧”火了!本人回应

  • “那叫嗢怛罗曼怛里拏洲这下边舍谛洲、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提诃洲……”近日,北京颐和园一名保洁员的“贯口”视频火了他拿着扫帚和抹布持续“输出”向游客介绍园内建筑
  • 宁波小伙在海拔2000多米高山上当起了“点灯人”

  • 黝黑的脸庞上泛着“高原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龙门乡的群众几乎“同款”。若不是开口询问,没人能想到当地爱慕公益小学的校长张振生,来自遥远的东海之滨——宁波。
  • 凌子 | 生肖随笔(九)猴之臀

  • 猴,印象生动,“猴子屁股坐不得”,一刻也不消停。科学家说,猴臀满布血管。这血管与冲动关联。猴子的冲动是显然的,不只与性直接有关,更与性格、与性情有关。愉快并让人由衷敬仰的“
  • 宁波小伙支教凉山当起“燃灯人”

  • 张振生为学生打菜。朱蓓蕾/摄 黝黑的脸庞上泛着“高原红”,与四川凉山州美姑县龙门乡的群众几乎“同款”。若不是开口询问,没人能想到当地爱慕公益小学的校长张振生
  • 卞毓方 | 母校,永远的大本营

  • 母校,永远的大本营——射中八十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母校走过了八十年,一个八十岁的老学生有幸出席这个盛会,证明我与时俱进——与母校的时间表俱进,母校八十,我八十,母校
  • 国庆消费数据出炉,年轻人的“反向消费”亮了

  • 编辑 | 虞尔湖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落下帷幕,消费市场迎来了完美的收官,只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今年国庆节,“反向消费”的趋势比往年更加明显。数据显示,今

热门文章

  • 解码“新IT”的5个特征和3大价值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中,以智能设备、边缘计算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专注“内容”的公司该如何赚钱?

  • 编者按:以创作“内容”为生的公司,有哪些商业模式?最常见的是付费订阅和广告推送。这两者并非对立关系,一般来讲,一家企业不必只选择其中之一,而可以两者兼而有之。同时,免费策略不
  • 郑大一附院收到国家卫健委感谢信

  • 本报讯 (记者常娟 通讯员符臻臻)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收到了两封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感谢信。两封信均充分肯定了郑大一附院为服务
  • 警方最新通报:安徽多人被抓!

  • 从电商商品的“刷好评”到直播平台的“假人气”再到影视作品的“未播先评”网络上总有“网络水军”在幕后制造虚假流量安徽警方最新通报成功打掉一批“网络水军”犯罪团伙抓
  • 颐和园“扫地僧”火了!本人回应

  • “那叫嗢怛罗曼怛里拏洲这下边舍谛洲、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提诃洲……”近日,北京颐和园一名保洁员的“贯口”视频火了他拿着扫帚和抹布持续“输出”向游客介绍园内建筑
  • 初创公司指南:创始人如何招聘数据科学家

  • 编者按:你的公司需要一名数据科学家吗?如何才能招聘到合适的数据科学家?关于初创公司招聘数据科学人员的问题,本文一一做出详细解答。文章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目录:一.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