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团队在期刊《Optica》发表研究进展

日期: 来源:未来网高校收集编辑:未来网高校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项水英教授团队在郝跃院士的悉心指导下,在光神经形态计算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在高水平光学类期刊《Optica》上发表了题为“Hardware-algorithm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with photonic spiking neuron chip based on integrated Fabry–Pérot laser with saturable absorber”(基于FPSA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脉冲神经元芯片硬件与算法协同计算)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类大脑具备低功耗、高鲁棒性、高效并行、自适应等特点,神经元和突触是关键基础单元。受人类大脑启发的神经形态计算,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系统结构及信息处理过程实现高效计算硬件和算法,是后摩尔时代克服冯诺依曼瓶颈的一种有竞争力的新型计算范式。虽然电子神经形态计算芯片已取得巨大进展,受限于电子瓶颈及摩尔定律放缓,它们仍然受到计算速度和功耗的限制。光子神经形态计算具有超高速、大带宽和多维度等显著优势,有潜力克服电子神经形态计算的局限性。将集成光子学应用于神经形态计算,线性和非线性计算单元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单元。线性计算的光学实现已得到较好发展,然而,非线性计算仍然是光子神经网络最具挑战性的难题。

  针对光神经网络非线性计算难题,团队自主研制了基于两段式半导体激光器的新型光脉冲神经元芯片,实验证实了可控的类神经元非线性响应(包括时域积分、阈值激发、抑制响应及不应期),脉冲处理速率达到10GHz(比生物脉冲神经元响应速率快7个数量级),脉冲能耗约为7.3fJ/spike。为规避硬件集成规模限制,进一步提出了时分复用光域时空编码机制,大大地降低了硬件节点要求。并首次实现了光脉冲神经网络的硬件与监督算法的软硬协同计算,完成了基于脉冲机制的模式识别任务,这一实验发现是推动集成光子脉冲神经网络芯片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并证明了构建大规模多层光子脉冲神经网络芯片解决复杂任务的潜力,为大规模光脉冲神经网络的硬件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文报道的光脉冲神经元芯片,基于传统InP基激光器工艺平台,具有集成化、低功耗、高速率、易于调谐等特点,适用于大带宽、高速率、低延迟等应用场景,为实现集成化光神经形态计算系统奠定了器件基础。有望在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等应用中发挥其独特的竞争力。

  据了解,该研究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神经形态计算团队与南京大学陈向飞教授、施跃春副教授团队深入合作的成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项水英教授和南京大学施跃春副教授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项水英教授为通信作者。合作单位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英国University of Glasgow、南通大学等。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2801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62022062)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974177, 61674119)的支持。

  据介绍,近年来,项水英教授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光神经拟态计算芯片及算法,从基础理论、单元器件及关键技术、集成芯片与核心算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光神经形态器件层面,先后通过理论和实验证实了基于不同分立器件的光脉冲神经元非线性响应(J. Lightwave Technol. 36(19), 4227, 2018;Opt. Lett., 44(7):1548-1551, 2019)及光突触可塑性(Sci China Inf Sci, 65(8): 182401, 2022)。在此基础上,理论和实验证实了基于单个光脉冲神经元的全光异或运算(Photonics Res., 9(6):1055, 2021;Opt. Lett.,, 45(5), 1104, 2020),全光二进制卷积及图像边缘检测(Photonics Res., 9(5):201, 2021)等。核心算法层面,开发了光脉冲神经网络理论模型及浅层网络的无监督/监督训练算法(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Learn. Syst., 32(6), 2494, 2021;IEEE J. Sel. Top. Quantum Electron., 25(6): 1700109, 2019),进一步提出了时延-权重协同可塑性算法(Photonics Res., 9(4):119, 2021),以及多层光脉冲神经网络监督训练算法(IEEE J. Sel. Top. Quantum Electron., 27(2), 7500109, 2021),实现了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任务。集成芯片方面,实验证实了基于自主研制光脉冲神经元芯片的光神经形态计算原型系统(Photonics Res., 11(1), 65, 2023)。相关研究成果为研制光神经形态计算集成芯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器件基础。(通讯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冯毓璇)


相关阅读

  • 超740颗!

  • 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总数已经达到740颗以上。
    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反射
  • 日本研发出促进脑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

  •   新华社东京2月6日电(记者钱铮)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近日发表公报说,该所研究人员参与的团队研发出一种生物材料,该材料在动物实验中被观察到能促进脑部受损的实
  • 人造胞外基质骨架促进iPSC来源神经元的成熟

  • 撰文 | 亦#干细胞#人多能干细胞(hiPSC)诱导分化为神经元作为一项开创性技术,为研究人类中枢神经系统(CNS)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得构建神经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模型成为可能【1-3】。然
  • 仅持续53阿秒!迄今最短电子脉冲创建

  • 迄今最短电子脉冲持续时间仅53阿秒。图片来源: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德国科学家已创造出迄今最短的电子短脉冲,其持续时间
  • 破纪录!Nature:史上最短

  • 文 | 李木子
    德国科学家捕捉到一个破纪录的最短电子脉冲——仅有53阿秒(1阿秒为10-18秒)。其速度之快足以让更精确的电子显微镜在原子水平上捕捉清晰、静止的图像,而不是模糊的
  • 读懂深度学习,走进“深度学习+”阶段

  • 人工智能的概念在1956年就被提出,如今终于走入现实,离不开一种名为“深度学习”的技术。深度学习的运作模式,如同一场传话游戏。给神经网络输入数据,对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在神经

热门文章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云南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升级运行

  • 云南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升级运行 助力创新主体培育壮大云南网讯(记者 季征 通讯员 黄晴) 近日,省科学技术院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华夏银
  • 我市2023年低保保障标准再提高

  • 为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日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提高2023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财政补助水平及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通知
  • 晋江148个项目集中签约开竣工

  •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2月9日讯(泉州晚报记者 许雅玲)8日,晋江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签约暨百大项目开竣工活动,47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482.1亿元;101个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