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一口气吞下了华晨宝马25%股份,控股75%是不是太狠了?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德国宝马公司就从先前计划提高华晨宝马股比的传言,变成了板上钉钉的现实。作为中国合资股比开放、外资企业占比超过50%的第一例,宝马宣布将以75%股比的压倒性优势,成为了华晨宝马的最大股东。

仍记得当年,仰融带着华晨汽车来到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企业;仍记得当年,祁玉民在并不景气的中国车市中,带领华晨中华骏捷创下5月4万订单的骄人战绩。

只是不可否认的是,曾经骄傲的用50:50股比吸引来德国宝马的华晨汽车,如今却束手无策的将股比调整成了75:25。其实,华晨汽车,远比稀释股权要惨的多。

宝马新能源没能捞着好

德国宝马在7月承诺,要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断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没错,信守承诺的德国人真的将新能源汽车带来了,但这与老伙计华晨汽车一点关系都没有,德国人选择了在中国更为抢手的长城汽车。

与长城合作国产化MINI,合资成立光束汽车,这一切与华晨没有任何关系。再加上华晨与宝马合作的新能源之诺也没啥表现,华晨错失了追赶新能源汽车趋势的步伐。

宝马这么多年也没给华晨多少好

与其说德国人不带华晨玩新能源,倒不如说华晨跟德国人玩了这么多年,没捞到一点好处。从华晨宝马的产品线(也就是国产宝马)来看,1系、X1、2系、3系、X3、5系,50万元以下的宝马全部国产,因为市场需求量大。但像是4系、6系与7系,还有X5/X6/X7等等,这些能够代表宝马核心产品实力的车型,德国人可一辆都没有给过华晨。当然,还有宝马M系与宝马i系。

除去宝马,华晨还剩下什么?

既然德国人不带华晨玩,那华晨自己玩可以吗?理论上是可以的。只不过,过分依赖华晨宝马的华晨汽车,在自有的“金杯”与“华颂”这两个品牌上,真的是拿不出手。

前者虽然产品较多,但以MPV+轻客为主的走势的确不被看好。而后者,在四年前推出华颂7后再无声响,也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那华晨的新能源呢?

谁说华晨没有新能源,只是差距特别大

在华晨中华这里,当前几年身处一线主流SUV阵营的华晨中华V5没了音讯,而刚上市的中华V7销量也只能在1000台左右徘徊。华晨还有中华H230EV这款新能源小车,只不过最大续航只有150公里,没有快速充电,慢充需要7小时才能完成。

在如此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时代,中华H230EV早就被淘汰了。

产品线不丰富、扶不起的华颂,还有赶不上趟的华晨新能源,在“没了”宝马之后的华晨,非常拿不出手。所以,在宝马提高股比至75%之后,华晨集团的股价也只能以“停牌”来守住江河了。

当然,宝马提高股比之后也并非是坏事。

市场需求量大了,宝马不得不多国产化

近几年,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势头非常迅猛,从轿车到SUV的大面积国产化开始,奔驰已经逐步取代了宝马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因此,面对激烈的高端车市场,宝马需要国产化更多的高端车型,以寻求低价来刺激消费者回到宝马的阵营中,而这也是宝马75%占比之后欲望拿到控股权之后必须要做的。

与此同时,奔驰在年初宣布将再次提升在华产能,到2020年实现产能75万台。这对于宝马来说,是非常直面的打击。因为从目前来看,宝马在华产能只有40万台。

所以,在得到更多股权之后,宝马除了要加快国产化进程,也需要提升宝马的在华产量,以达到与奔驰、奥迪相抗衡的目的。当然,双积分的压力对于宝马来说同样存在,因此宝马也计划在华晨手中国产X3车型的新能源版本。

综上,华晨在新时代下的失利怨不得别人,过分的依赖宝马,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当宝马掣肘后的手足无措。而且,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华晨汽车如果想要“去宝马化”,重视自身的发展,也将会面临像是新势力造车以及自主一线品牌的双重打击。

所以,当宝马提高股比之后,华晨汽车是否会沦为宝马的“代工厂”,距离股权调整还有5年时间,但愿华晨还能来一次触底反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