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几种插电混动方案简述

目前的插电方案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派别,日系、比亚迪系、纯增程系。其他派别也有,先不做讨论。但其实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发动机做驱动和发动机纯发电。

单以混动本身来说,日系最完美,可惜这个完美受限制太多(车重、车速等等),同时由于过于完美了达到了一个理想平衡,一旦进入插混,面临的是打破平衡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觉得,日系研发混动之初,不是没想到插混,毕竟日本人对电池的理解很深,而插混的好处显而易见,而丰田是插混的鼻祖。 插混受政策影响很大,补贴和牌照会有巨大区别,不是一个相似的比较环境。

1997年第一代普锐斯

只是在日系的理想中的插混模型中,其技术难度和成本压力相当大。在妥协方案,同时也是插混的基础不插混上,日本人达到了完美平衡,先商业化再说,收回研发成本的同时甚至还可以先挣一票。从电池能量密度进化的角度来讲,本来就是小电池混动,插电混动,增程混动,最后才是抛开内燃机的纯电动这个步骤,20年前丰田搞的小电池混动普锐斯是适合当时的电池性能的,普锐斯用的镍氢电池能量密度小,做成插电或纯电动性能不好,但现在电池能量密度比镍氢提高了一倍到2倍后,应该是适合插电或增程了。

插电混的完美模型达不到,但是达到了不插电混的完美模型。一方面那个完美模型很难打破(一旦加重、动力加强,平衡很难守住,不仅是油耗的问题,还有馈电等一系列问题),再一个不插电混的完美模型对传统燃油车很有竞争力,日系做了鸵鸟,没有采取激进手段去研究插混。

此时的比亚迪可以看做一个闯入者,比亚迪对插混的理解很简单,我能插电,考虑那多油耗问题干什么?(八个和五个差别很大吗?我反正插电)我能插电直接拿出插混最大的优势来对抗劣势,强行上了再说。然后大家看到了,比亚迪赢了(比亚迪走的激进路线走成了)……不太完美的插电方案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为插电的优势很大很大(插电零油耗,动力很强很强,驾驶的平顺性、还包括移动电站等),能掩饰很多还没达到完美方案时的劣势!当然,比亚迪的成功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看到,比亚迪为了性能,导致运动模式耗能偏高。

再一种,就是增程式,如何解决电机高速效率问题,这个问题挺难。

完美插电混迟早出现,无论日系、比亚迪、还是纯增程,迟早会达到同一个指标,也就是油耗、动力、馈电体验、移动电站等等,都能达到一个合理指标,好比4代机的几个硬标准。方案也许不一样,指标是一样的。

目前日系、比亚迪齐头并进,日系应该出来相对好的方案了,比亚迪也出到第三代方案,双方都在朝共同的指标在进步。日系对动力、馈电这些估计有好的方案提高了,而比亚迪在油耗、馈电这些也有提高。

第三代技术

增程式还没看到进步的迹象,日本对插电或纯电被动另一个原因是不想去燃油化,日企汽车业产业这么大了,去燃油化会失去一笔利润,再加上充电设施建设,又被扒一层皮。增程式要是进一步优化,日系、比亚迪系的方案都可以不考虑了,增程式就是完美方案。

说白了,就是日系、比亚迪系没有放弃发动机的高效率工况作为动力输出,这是目前纯电和增程式很大的短板,短时间可能也够呛能解决这个短板。至于现在的新能源车方案,我认为电池性能已经到能支持到大容量插电或增程式这个阶段了,大电池搭配小内燃机的方案,加上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充电桩越来越密集,大电池已经不是那么重了,到处都可以充电,跑长途电池也能全部利用起来。

未来的趋势,小车用电池,大车比如卡车,大巴用燃料电池,全面无污染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