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76.3%的家长迫切需要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我们怎么做?

今天,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文章中看到一篇报道,开篇直接指出: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有69.7%的家庭显示出亲子关系的紧张与不足;76.3%的家长认为迫切需要接受科学的培训与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遗憾的是,这样的需求无从获得相应支持。

然后,再次提到一份由共青团陕西省委课题组联手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出炉的“青少年家庭教育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指出:青少年家庭教育服务体系薄弱,成为家庭矛盾增加的主要原因

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需要整个社会建立良好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服务体系,那如何做呢?

青少年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把各种相关资源调动起来,为众多家庭做好服务,这是一个外部的引导,同时,还需要家长学会自我的批评与反思。

首先,社会各大宣传媒体,要倡导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家长们提供家庭建设引导方案。此前,各个地区都有组织书香家庭评比,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家庭建设的引导,让更多的家庭看到正面的家庭建设方向,向这些书香家庭学习。

其次,学校、社区等可以为家庭提供教育服务支持的部门,可以适时地分享相关教育方法。这些部门与家长的接触是最多的,由他们成为家庭教育引导的部门,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以上两点是社会共同来建设青少年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的参考,但最后让家庭教育发生改变的还是在家庭当中,也就是家长要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思。我从事多年的教育,很多家庭的问题其实不是家长没有认识,而是家长不愿意轻易改变自己、调整自己。所以,青少年家庭教育服务体系要想真正落到实处,还得看家长的自我教育

那么,家长如何进行自我教育呢?

首先,家长在与孩子、家人相处时,要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有一次,我的孩子与几位同伴一起玩耍,他就自私自利地不给其他小朋友玩玩具。看见孩子如此自私,心里就火起,上前就把孩子拉出来修理一顿。

相信类似的事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小孩子做出了一些让我们不认可的事情,我们家长在观念上判断不对,然后迅速对孩子施加惩罚。我们家长在此时此刻,更多是关注到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是我们自己的观念判断,随着内心情绪的动荡而做出下一步的行为。但是,我们却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正在发生动荡,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正处于不受控制的情形之下

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内心的情绪动荡受到我们父母的压制,无法与我们产生对抗,只能选择自己伤心、哭泣。但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的内心情绪的动荡足可以与我们父母产生对抗的时候,各种家庭问题就出现了。

所以,我们家长要把家庭教育做好,第一件事情不是讲什么大道理,也不是打骂孩子、迁就孩子,而是先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发生,是我们人对外界事物发生、发展的一种感应,其源头就是我们的内心。内心情绪变化,是大家最常见到的搭配方式,非常鲜明地表明情绪与内心是有非常重要的关联性的,内心又在何处呢?

从我们的常用语当中就蕴藏着人生最重要的智慧:心头、心窝、心口。心的头,心的窝,心的口,都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个与心是连接在一起的,而心头、心窝、心口在哪里呢?相信大家只要细细一琢磨就能找到,这些词语所指的位置就在我们的胸口中央凹下去的地方。

当我们的情绪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心窝处同样会生起种种感受。喜的时候,心窝处有一种热热的感觉;怒的时候,心窝处有一种火火的感觉;伤心的时候,心窝处有一种凉凉的感觉;激动的时候,心窝处有一种奔腾的感觉;恐惧的时候,心窝处有一种慌乱的感觉;小心的时候,心窝处有一种收缩的感觉;宽心的时候,心窝处有一种打开的感觉……无论何种情绪的发生,在我们的内心所在,即心窝处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起来有点玄,因为我们找不到心窝处有一个实物存在,但它就是给人一种“物体”一般的感觉。它像一个物体一样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软有硬、有快有慢、有温有凉、有热有冷、有上有下……所以,在《大学》之中有一个核心的环节“格物”,格物不是格世间万物,而是格心中之物,因为这个“物”也像实体的物一般有各种各样的物理属性,“格物”的核心就是在情绪的发生当下,认识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

体悟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经典都是在引导我们学会自我认识,就像曾子所说一样“吾日三省”。

第二,认识到自身的情绪后,要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的情绪发生时,我们像认识一个物体的物理属性一样认识内心的当下感受,我们就是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了。处理自己的情绪不是一下子就办到的,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过去多年来,我们固有的受情绪摆布的行为模式,需要调整过来,不是一次两次能办到,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这是需要不断练习才能达成的。

《论语》开篇就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就是告诉我们要借助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件来练习我们认识内心情绪。在没有情绪的发生的时候,要学会体会没有情绪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在喜怒哀乐来临的时候,要学会体会情绪发生的感觉又是什么样的。这就是《道德经》里“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也是《中庸》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经典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道理。

当情绪的发生,以观的方法认识它们,就是正确处理情绪的办法,简单但需要反复训练

第三,要学会正确处理事务。

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结果就是让我们的内心圆满,但事情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处理。事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多个人的事,让大家彼此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情绪,就是让大家的内心都圆满,就算得上让事情圆满。但是,世事难料,并不可能真正圆满,所以,我们的处事原则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尽力做好。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事情有可能会失败,我们只要做到俯仰无愧就可以了。

所以,做事不必求圆满,但要求心安理得。也就是在正确处理好情绪的条件下,用心去完成事情即可,能让更多人受益,就是一种“圆满”。

结束语

家庭教育离不开做人,青少年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的核心,也应是引导人如何做人。而做人首先要求的就是心理圆满,然后再求事理圆满。所以,无论是大事、小事都是需要围绕到我们自己来做的,只有真正让家长都能做好自我教育时,才能真正给孩子们以正确的引导,用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们成长。

我是@童教雷鸣 ,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学习能力,如果觉得不错,请关注、点赞与转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