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你不知道这些就OUT啦!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马上就到端午节,端午一向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可是大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今天就来跟大家澄清一下那些关于端午节的“谣言”!科普以下冷知识。


1.端午喝雄黄,小心身体遭殃

历来就有端午节要喝雄黄酒的惯例。

老一辈认为雄黄酒除了寓意良好之外还可以驱邪解毒,强健身体。

雄黄在古代是一种中药药材,性温、有毒,少量使用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外用治疗蛇虫咬伤等。可经过现代科学证实,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加热后还会变成我们所熟知的砒霜,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因此雄黄虽好,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哦~

2.端午是古代的高温预警

文章开头楼楼就引用了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其实,端午节产生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要纪念屈原或伍子胥。

纵观中国的节日和节气,大多数都与天气相对应。端午与夏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至高温猛烈,阳光雨水充足后蚊虫也开始日益肆行。而在古代,医疗科技不甚发达,蚊虫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疫病的到来。

人们为了提醒这一节点,便有意识的在夏至之前选择一个时间举行一些活动来提醒大家注意防病。

比如我们常见的端午挂艾草,做香包,洗草药水等等,都是为了借助草药的力量趋避蚊蝇,防范疫病。

故此“避瘟保健”成为了端午最早的节日主题。

3.粽子不是为了纪念

屈原而诞生

我们从小就听说粽子是为了祭奠屈原投江而诞生,但真相却不是这样。粽子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所以那些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祭奠屈原的传说,仅仅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哦。

4.端午节是中国别称

最多的节日

我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有别称。比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清明节又称“寒食节”等。

但是端午节别称却是中国众多节日中最多的一个节日。

端午的别称有二十余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5.端午节才是古代的“妇女节”

有人说端午节还可以叫做女儿节,那这“女儿节”和端午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古代女儿出嫁之后,是不能随意回娘家的。

一是因为古代交通不畅,车马劳顿不便。二是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她们实在思念亲人怎么办呢?

大家就发现每逢农历五月五日都值双五,这个时日在八卦中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

于是那些出嫁女都纷纷趁着这个节日归宁,回娘家省亲。也算是给辛劳操持的自己放了一天假,能够安心的做回父母膝下的娇女儿。

6.划龙舟=抢亲?

这个习俗可有意思。

在浙江建德有一个小渔村,渔村里的村民加起来也只拥有九个姓氏:陈、钱、林、叶、许、何、李、袁、孙。久而久之,村外的人都称他们叫“九姓渔民”。

他们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龙舟抢亲”,端午节,划得最快的那艘龙舟,就能抢得最美丽的新娘。所以那里的渔民们划起龙舟,可是格外的拼命哦!听完是不是又涨了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