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35℃,猝死风险上升16%!5件小事给心脑“降温”

炎热的盛夏已经到来,

除了让人难以忍受的炎热外,

还有一个巨大的风险:

高温会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飙升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稍不注意,真的会一命呜呼!

为什么高温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有研究发现,当气温≥35℃持续两天及以上时,猝死风险会增加16%,高发时间通常集中于下午3~5点。主要是因为:

1、身体散热功能下降

温度越高,体表的血管就会出现扩张,皮肤血流量就会增加,使得心脏、大脑的血液流量减少,容易出现缺血。

2、出汗多

温度高,汗也会流的多,体内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会使身体血液更加浓稠,就容易血管堵塞,引发心肌梗死。

3、心跳、血流速度加快

温度一高,会使人体内循环紊乱,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跳及血流速度加快等现象,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

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血管内本身就有斑块和沉积物,在高温情况下更容易堵塞血管,造成心梗、脑梗等突发症状,导致意外发生。

所以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在高温天气一定要特别注意!

留意这些预警“小征兆”

虽说猝死是突然性的,但在意外之前,总是有些蛛丝马迹。

▶ 胸痛:

在胸骨背后或心前区,出现挤压痛或紧缩样的疼痛,并放射到左肩、左上臂,疼痛持续3~5分钟。如果疼痛厉害还很频繁,说明可能心肌缺血。

▶ 嗓子痛:

如果嗓子没有发炎,却突然疼痛,且还伴有心慌、胸闷憋气、出汗等表现,可能是急性心梗,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的患者,必须赶紧去医院。

▶ 脖子痛:

肩膀、脖子、下巴、手臂等任意部位,莫名其妙没来由感觉到痛感,有可能心脏缺血的缘故,需引起注意。

▶ 特别注意:

如果出现心悸、气促、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等,有时还会伴随后背、颈部、头皮、手心脚心没有原因的大量出汗等症状,最好就地休息,及时拨打120。

在等待120急救到来时,不要搬动患者,避免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尽量让患者侧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

总之,只要有以上任意一种症状,都要引起注意,必要时要赶紧去医院。

当然了,要想不被死神缠上,

平时一定要做好防护。

谨防高温猝死,平时要做到这些: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想要给心脑血管“降温消暑”,记住这几个要点。

1、不要猛回头、突然发力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意外发生;还要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时要规律作息,每天中午最好睡个午觉,外出锻炼的时间应选在晚饭后。

还要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少吃大排档,少喝冷饮。

3、要多补充水分

每天需补充2000~3000毫升的水分,适当补充电解质,外出时可随身带个水杯,方便喝水;锻炼的人,体重每减轻1千克,锻炼后应补水990~1250毫升。

切忌短时间大量喝水,尤其是喝冰水,平时还要少喝甜饮料和酒精饮料。

4、室内外温差别太大

当室温超过30℃,或者感觉身体很热的时候,就要开空调了,以免中暑,但要注意室内与室外的温差要尽量控制在8℃以内,还要注意隔几个小时开窗通风,以免温差太大,诱发心梗或脑梗。

但不要在大量流汗、或者洗热水澡之后立刻吹空调,也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吹冷风。

5、药不能随意停,病要及时治

比如房颤,比较容易形成血栓,造成中风,在夏季更容易发生血栓类疾病。因此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血药,不随意停药。

此外,高血压患者也不能自行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量。

总之,夏天是猝死的高发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做好防护。

这么热的天没要紧事就不要去暴晒了,

晒成黑炭不说,还会中暑,甚至猝死!

就问你怕不怕?

觉得本篇文章有用,就点【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健康之路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