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如何制作刀削面臊子,聊聊晋商文化,及新晋商成功之路在何方

山西是面食之乡,确切的说是面条之乡,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刀削面,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及四川的担担面一起称为中国五大面食。

《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

刀削面好吃,享誉中外

在外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小镇,几乎都能见到刀削面馆的身影。而且即使南北方存在很大的饮食差异,很多南方人也很喜爱吃刀削面。

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可浇卤(臊子),可热炒,可凉拌,风味独特,各不相同。浇卤是最常见的吃法。上文提到除北方人外,南方人也爱吃刀削面,此外刀削面也是外国人眼中的美食。

刀削面削面神技另外国人折服

据说刀削面的出现,与蒙古人有关,当时元朝建立,奉行极端高压的民族压迫政策,为避免造,规定每十户共用一把菜刀,一把菜刀怎能满足这么多张口吃饭,于是有人灵机一动,捡了个薄铁片,薄铁片虽然切不动面,但能砍得动面,热锅边“砍”面成了刀削面雏形。这种“砍面”后不断改进,最终成为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

“砍”出来的刀削面中间厚,两遍薄,刀刀匀称另老外折服。

其实在山西不仅刀削面不用菜刀切,还有很多不用刀切的面条,如剪刀面、揪片、猫耳朵和剔尖面。

如上所示为剔尖面”,用筷子剔面条,踢出来的面滑嫩有嚼劲。

现在与时俱进,还出现了削面机器人,不仅让食客吃得开心,看得也开心。

制作浇肉卤刀削面

刀削面好吃,一在于削面,二在于制卤。削面技艺好学,而刀削面卤汁也称为臊子,千金难求。以下是网传普通刀削面的制作,味道虽然比不上重金难求的配方臊子,但是也非常好吃。

步骤

一、和面

一斤面,三两水。倒入水,先打面絮,后揉面及醒面,醒面至少半小时,再接着揉面,直到面团成型,面质均匀柔软,表皮光滑,削面时面不粘刀。

二、制猪肉卤

1、卤汁要求:汁多汤多,便于浇面。

2、制肉馅:猪肉要求瘦肉肥肉分开,瘦肉和肥肉比例为:3:1

3、做肉卤:

1) 热锅热色拉油,先倒入肥肉,熬出猪油,并将炸干的肥肉捞出。

2) 分别将一两个香叶,一小把花椒,几颗大料,一两颗白寇,一两颗肉寇及一两颗香果放入热油中,小火,炸出香味捞出。

3)放入一汤勺左右豆瓣酱,炸至油成红色,且冒红泡后,放入瘦肉翻炒片刻,依次撒入鲜姜沫,葱沫,蒜沫(葱加蒜的量等于姜)。每放一种炒十几秒钟,随后放入料酒、老抽、生抽、少量醋、味精。

4)按照汤肉3.5:1的比例加入高汤,并根据咸淡,加入适量咸盐和香料包,大火沸开,小火熬煮,沸开两分钟左右关火。

备注:网上有售刀削面料包

改革开放后,将刀削面带到全国各地的主要是山西运城老乡们

山西人,被外地人戏称为老西儿,以恋家著称,但与传统的山西人不同,运城人却习惯在外经商,所以在外地,十个开刀削面馆和晋南烧饼的,九个就是运城人。明清晋商主要来自于山西太原和晋中一代,由于种种原因,晋商衰退于历史舞台,且山西人从此不再爱出门经商打拼,而位于晋南的运城人除外,可以说从运城人身上看到了当年晋商的影子,我想正是运城人的这股闯劲,将山西刀削面带到了全国各地。

秉承“进取精神、敬业精神和集体精神”为主的晋商精神,“以德经商”始终是商业做大做持久的关键。

晋商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现曾经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大意是:经商和当官,所从事行当不同,但是做事原则相同。商人与钱财打交道,不能鬼迷心窍,要有从商之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才能有所成就。而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其从商的信条只有一个“以德经商”,而这也正是所有晋商的经商之道,事业发达之本。

现代走出去到处开创事业的山西人,虽然无法与南方江浙潮汕商人所匹比,但是老祖先留下的经商之道依然值得学习和遵守。

吸取晋商失败之教训,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清末民国,晋商衰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中即有外在原因,亦有内在原因。而不能认清新形势,没有调整状态以适应新的商业环境,是晋商衰退的内在原因,因此在现代网络发达,人们依靠网络不出家门就可生活、工作和接受教育的新商业环境中,只有跟得上变化,才能将生意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山西刀削面也是你好的这一口,愿以运城人为代表的新晋商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