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顾着追剧,《长安十二时辰》藏着盛唐茶文化,这才叫做精致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事先声明,这篇文章,不是在为《长安十二时辰》打广告。

事实上,最近是被这部电视剧刷屏了。小荧幕,却有着大荧幕的质感,审美、剧情、道具、细节,以及对历史的还原程度,一路刷出了8.6分的好评。

光是审美情趣,就刷新了我们对唐朝的看法。

一种以大唐风物,作为历史参照系的审美。

剧中几乎所有的服装、道具、武备、配饰,统统严格比对唐代前后的文物。

就好像你穿越到了唐代,原本那些只出现在壁画上的人物、细节,带着大唐气息,活了过来。

汉人百姓便服、官员常服,统一圆领袍,裹幞头、踩乌皮靴,宛若看到《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过来。

就连称谓,也不再是土的掉渣的**大人。称谓,也回归正统,用姓氏+官职。如李司丞、张都尉、何监、林右相……皇帝,也改成了最正统的称呼——圣人。

上一部能引发共鸣的电视剧,还是《大明宫词》。

各大公号的写手,早已经更新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从饮食、面妆、服饰、礼仪、审美等各个解读剖析。

盛唐文化,就这样在我们眼前展开,当年万国来朝的盛况,仿佛就在眼前。

关于《长安十二时辰》的剧情介绍,不做太多表述。

但其中的茶文化,值得一提。

《2》

作为一部讲剧情,谈节奏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重点刻画的饮茶场面,并不多。

只是如浮光掠影般,转瞬即逝,甚至于一些为了看构图、剧情、审美、冷兵器的看官,直接忽略喝茶的场景。

第一个喝茶的场景,还只是在靖安司内,李必给醉酒的何监奉茶。

小小的一方空间,还被李必的颜值分走注意力。

第二个喝茶场景,是李必密会太子。

太子端坐,煎茶。

第三个场景,则是何监会张都尉,也在煎茶。

在之后,煎茶的场景不常见,但喝茶的影子,却贯穿始终。哪怕是平康坊的青楼女子,也是茶不离手。

至于剧中的林右相接待百官,也是以茶水招待。

细节处,方见功夫。

标志性的风炉,青瓷盏托以及秘色瓷、瓢、鹾簋……确认过眼神,是唐朝人的喝茶方式。

尤其是秘色瓷的出现,简直刷新了我们对瓷器的审美。

邢窑的白瓷如银似雪,越窑青瓷类玉似冰,单从这些形容类比中已觉神妙。大唐宫廷茶具中,青釉秘色瓷被认为是越窑中的极品。

剧中的道具,何监喝了两次的茶碗,成了秘色瓷的缩影。

就连陆羽,对越窑瓷器,褒奖有加。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因此,越窑的瓷器,在唐朝可是绝对的抢手货。

神秘的秘色瓷,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长安十二时辰》喝茶场景不多,但处处都是名场面。

看到标志性的风炉,列位看官可知唐朝人是如何喝茶的吗?

《3》

唐朝人,是怎么喝茶的?

答曰:煎茶。

这是属于唐朝人的喝茶方式。

关于唐朝人的喝茶方式,记载最为详尽的,非《茶经》莫属。

剧中频繁出现的风炉,就是陆羽《茶经》的二十四种饮茶器之一。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也有人说,风炉的造型,不够准确,但好歹道具老师还找来了风炉,可见不是一部随便糊弄的剧。)

所谓的风炉,就是一重要的烧水工具。

并且,生火煮水,还大有讲究。

生火器具4种:风炉、灰承(承接炭灰)、炭挝(打碎炭块的工具)、火筴(夹炭用具)等;

煮茶器具3种:鍑fù(煮水的铁锅)、交床(放锅的架)、竹夹(煮水时搅动水流)等;

那么,茶要怎么煎呢?

首先,是要将茶饼烤一烤,主要是为了让茶饼变得松软,方便将其碾成粉末,同时确保茶叶的香气不流失。要是没经过烘烤,只用蛮力,拿很重的杵杆也捣不烂它,哪怕是壮士,也拿它没辙。

其次,等到茶饼冷了再碾成末。

碾成粉末,要用到碾槽,而后再用到罗合,要喝茶时,再用“则”量茶末。

最后,就是煮茶。

煮茶,是整个煎茶环节的灵魂,细节多。从《茶经》中就能看出。

用水、煮茶时长、调味等,都不可掉以轻心。

这些流程完成后,自然是要分而饮之。

分茶,也有的技巧。

一升的水,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

唐朝人喝茶,果然风雅。要喝上一杯热乎的,洒满了葱姜蒜的茶,并不容易。煎茶,像烹饪,没点经验和技巧,煮不出好茶。

随着时代的发展,煎茶、点茶等步骤反复的方式,到如今逐渐变得精简。

现如今的我们,是怎么喝茶的呢?

《4》

现代人,是如何喝茶的?

自朱元璋大刀阔斧的废除了团茶之后,散茶率先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从此,人们的喝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功夫茶泡法,逐渐兴起。

喝茶,逐步变得简便。

第一步——观茶

第二步——煮水

第三步——净杯

第四步——置茶

第五步——入水

第六步——敬茶

第七步——闻茶

第八步——赏汤

第九步——啄饮

其中,最费劲的,大抵是冲泡环节,但与繁复的煎茶步骤相比,功夫茶泡法,依旧比较简单。

但煮茶一法,仍旧是我们不可割舍的情结。

只是与陆羽笔下的煮茶相比,现代版煮茶法,更多是为了便捷。

就连煮茶器的发明,也是为了方便而存在。

电陶炉,作为热源,简直是方便透顶。搭配造型、材质不同的煮茶壶,分分钟勾勒出别样的景致。

配上透明玻璃煮茶壶,有几分ins风。

搭配粗陶壶、紫砂壶,则多了几分古典。

煮茶壶的选择,丰俭由人。但最方便使用的,还是透明玻璃壶。

质地通透的玻璃壶,煮茶最为方便,茶叶在水中翻滚,茶汤颜色渐变,最后透明的水,成了一杯醇厚而甘甜的汤。

就连煮茶流程,也精简许多。

选择一款适合煮的茶,如老白茶。散茶,饼茶,任君选择。

称取足够重量的茶,即可。

茶叶在煮之前,自然不必太过大费周章,要炙烤。

称取足够重量的茶叶,等到水开了之后,投茶即可。

但在煮茶的细节处,却可以借鉴唐朝人的做法——讲究。

用水要讲究。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煮茶时长要注意。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煮茶,不是盲目一煮到底,而是要注意控制好煮茶时间。

若是煮茶太久,茶汤容易苦涩,不利于品茶。

《5》

熙攘繁盛,光耀万年。

这是盛唐时期,每一个大唐子民心中所想。

若不是最高统治者的声色犬马,这个大唐梦,会一直延续下去。

而能写出《茶经》,有时间研究唐朝饮茶文化的陆羽,心中必然也有一种文化自信。

否则,在食不果腹的年代,谁又有经历去研究这样一番需要费时、费金的事儿呢。

当然,在盛世之下,喝茶才会变得讲究而精制。

唐朝,只是漫长饮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笔。

毕竟,更为精致、风雅的宋朝饮茶文化,正在快马加鞭而来。

最有艺术细胞的宋徽宗,还未登场。

唐朝、宋朝,哪朝的饮茶文化最牛?

没有答案。

高效、快节奏的21世纪,它的饮茶,也带有浓烈的时代印记——工作、养生、风雅,都不耽误。

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得讲究节奏感不是。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