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用豆腐做成的小吃,据说是朱元璋创制的

旧时,在安徽不少县城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挑着担子卖毛豆腐的人,每当有顾客购买,卖毛豆腐的人便从担子的一头取出毛豆腐,放在担子另一头炉子上的煎锅中用油煎一下,再在煎好的毛豆腐上抹点辣椒酱,淋点香油,就可盛在盘子里,端给顾客吃。

红烧毛豆腐

据安徽人讲,毛豆腐的做法一般有四种,即煎、炸、煮、烤,但人们吃得最多的还是油煎毛豆腐。此外,还有第五种吃法,就是把油煎后的毛豆腐,配以葱、姜、糖、盐等调味料,在肉汤中用大火稍煮片刻,出锅前浇上一些辣椒酱,便是一道正宗的“红烧毛豆腐”。

有外地食客品尝毛豆腐时,热情好客的小摊贩有时会讲一段关于朱元璋创制“毛豆腐”的故事。

油煎毛豆腐

朱元璋年少时,因家境贫寒,就去给地主家做工。白天负责放牛,晚上负责磨豆腐。

朱元璋很有同情心,时常将磨豆腐剩下的豆腐渣悄悄送给家里贫穷的长工。不久,地主知道了此事,把朱元璋赶了出去。无奈之下,朱元璋到一处寺院当了和尚。

在地主家接替朱元璋磨豆腐的长工,有一天见到了化缘的朱元璋, 就偷偷拿了一大块豆腐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拿着豆腐刚回到寺院,师傅就叫他一起外出到别的寺院办事,他便把豆腐用盆子盖上后,跟着师傅出门了。

制作毛豆腐

三天后,朱元璋才与师傅回来。当他掀开盆子,发现那块豆腐已经长了一层白毛。他想,豆腐放坏了。吃它吧又不敢吃,怕吃坏肚子;扔掉吧,又有些可惜。思来想去,还是舍不得扔。于是,他把豆腐上的白毛刮掉,清洗了一下豆腐,切成块后就用油煎,煎熟之后,他在油煎豆腐上放了一些调料,就开始吃。刚吃了一口,他就感觉味道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嚼起来也很有韧性。

他把油煎豆腐吃完后,一连几天,身体平安无事,所以他认为这长白毛的豆腐也能吃,而且还很好吃,就把此事告诉了师傅。

师傅不信,故意把一块豆腐放到长毛,再用油煎,尝过后,师傅发现这种豆腐的味道确实不错,这才信了朱元璋的话。

毛豆腐外表的菌丝

元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朱元璋投奔了义军,并很快成了义军中的小头目。公元357年,他率领义军途径徽州时,发现这里许多作坊磨豆腐,就亲自给士兵们做油煎毛豆腐吃。朱元璋制作毛豆腐的手艺很快传了出去,徽州人就学着做,渐渐地就有人把它当小吃来卖,“徽州毛豆腐”也就有了名气。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这种小吃因朱元璋创制更加名声大噪。

制作好的毛豆腐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就介绍了毛豆腐的制作方法,也为人们揭开了毛豆腐“长毛”的秘密。

制作毛豆腐的人家,在豆浆中加入卤水,做成的豆腐紧实而富有弹性。制作好豆腐后,将豆腐切成块,摆放整齐,放置在通风的地方静置3—5天。在此期间,豆腐中的毛菌霉加速分泌,分泌出的蛋白酶让豆腐中所含的大豆蛋白降解,产生出小分子的胨(dòng)类、多肽和氨基酸。经过这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豆腐的表面便生出一层细密的白色菌丝。这时,毛豆腐就做好了。再运用油煎等方法,就可做出不同风味的“徽州毛豆腐”。

徽州街头售卖毛豆腐的小摊

对精于美食的徽州人来说,毛豆腐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它那独特的味道,却在当地人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你去徽州游玩,不管多忙,一定要记得找一处售卖毛豆腐的小摊,围坐在炉火旁,吃着毛豆腐,听小摊主给你讲徽州毛豆腐的故事,一定会增长见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