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海鲜消费“贫富”不均,了解新时代中国的海鲜消费观

海鲜之于国人,不只是美食,还是一种烹饪哲学,更是一个时代生活观念的体现。

国人自古偏爱海鲜,物流地域限制的稀有更使其由最深处衍生出一种情结,这种情结已经纠缠了上千年。如今大物流、大消费在缩短海鲜因地域限制而产生的“贫富差”,中国海鲜市场为什么这么广阔?中国百姓消费能力增长并不是唯一答案。新时代中国海鲜消费观,易哥带你了解一下。

推动海产品消费,打通海产品地域界限

中国农业部在其《2018-2027年农业展望》中预测,中国的水、海产品消费量将增加到人均25公斤,城市地区的消费量将增加到人均30公斤。农业部的报告指出,与肉类相比,海鲜是一种更有效的蛋白质来源,具有额外的饮食益处。

这将意味着中国消费的大幅增长。根据中国政府的数据,2015年,城市和农村的这一数字分别为14.3公斤和5.3公斤。

中国人均水、海产品消费量的数据通常是用海产品供应总量(本地和进口减去出口)除以该国人口来计算的。如果单纯按这种算法,中国人均消费量在40至45公斤之间,当然这种算法并不准确。

中国农业部使用的统计数据似乎不包括家庭消费的水、海产品。同时中国民众海鲜消费有着较为明显的“贫富差”。数据还显示,只有42%的中国人经常食用海产品,其余的的58%在人口稠密的内陆地区消费很低。农业部公布的中国官方数据显示,福建、海南和上海等一些传统的沿海地区,人均消费量超过25公斤,中国海鲜消费“贫富差”很明显。

中国民众消费能力增加是海产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但另一个推动力更加不可忽视。评估中国现有的耕地保有量与资源承载容量,中国的适度人口规模在6.5—10亿之间,但是未来的10-20年里中国人口有望达到15.5—16.5亿,几乎是适度承载容量的的2倍。因此8-10年后中国的土地供给需求缺口将达到8.65亿亩-16.5亿亩,如此大的食物供应需求将由谁来填补?来自海洋产品的蛋白质供应将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是中国急于推行渔业十三五计划的根本在可持续发展情况下提供本国自有供应外,进口海产的需求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中国也可能将水、海产品视为一种更有效的营养食物来源,除了野生捕捞,养殖产品也是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农业部的《新展望》指出,水产养殖的饲料转化率为2:1,而生猪养殖的饲料转化率为5:1,牛肉养殖的饲料转化率为7:1,总体来看,水产养殖效率高。

中国海鲜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吃海鲜的历史悠久,尤其是对于沿海居民来说,海鲜一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积极进口国外海鲜,当时进口海鲜普遍被认为是高档产品。然而,海鲜现在可以进入中国大众市场走上民众家中的餐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海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以来,冷冻、冰鲜、活鲜等海产品及加工品销售数量稳步增长。

2012年以后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

中国海鲜市场的增长,一部分原因可以归功于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中国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各城市的消费需求都在迅速增长,老百姓不仅能吃得起海鲜,也能买得到海鲜;从年龄分布上来看,50后到90后各个年龄层次的老百姓都有意愿消费海鲜;从消费模式上来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和培育出一批新的海产消费者;从消费习惯上来看,支付方式的便利性及中国金融政策的支持让80后、90后的年轻人敢于消费、提前消费。

中国的海鲜消费者期望

健康、新鲜和美味

中国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和悠久的食疗历史,中国人深信吃什么和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关。近年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已被视为关键问题,来自国外纯净海域的优质进口海鲜往往被认为是更有营养和更健康安全的食材来源。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海鲜对健康的好处,如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

除了肉禽类,海鲜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这影响甚至了中国的消费结构。

虽然健康因素在中国的餐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中国消费者同样对美味不能妥协。从中国热门电商平台上的评论可以看出,海鲜买家的正面反馈主要集中在鲜美上,而负面反馈通常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消费者渴望购买优质进口海鲜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鲜市场之一,2018年中国进口了价值119.1亿美元的食用水、海产品,同比增长36.2亿美元,

东盟、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洲等是中国海鲜进口的重要来源地。到2018年东盟后来者居上,尤其上半年对中国海产品出口超过俄罗斯,进口产品主要有虾、三文鱼、蟹。

从电商平台的信息来看,冷冻海鲜产品较受欢迎。在重要节日期间,海鲜一直是网购的主要产品之一。例如,2018年春节期间,京东38%的食品销售来自海鲜。

万里之外的进口海鲜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稀罕物,2019年春节期间,网购半成品年夜饭已经成为江浙沪包邮区80、90后年轻消费者的新选择,天猫半成品菜同比增长1683%,其中俄罗斯帝王蟹、波士顿龙虾等进口食材,在20个城市的超120家盒马鲜生门店服务消费者。

而在百度关键词搜索中与“三文鱼”相关最多的关键词主要有“制作三文鱼的方法”、“挪威三文鱼”、“价格”等咸水鱼,如“鳟鱼”、“石斑鱼”等。

“龙虾”最相关的关键词是“小龙虾”、“澳大利亚龙虾”、“龙虾养殖”、“澳大利亚龙虾”和“龙虾烹饪方法”。

做品牌应该考虑到中国海鲜市场的特殊性

中国海鲜市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节日依赖性

中国民众对海鲜的消费需求非常有规律性

从百度索引可以看出,春节期间(通常是1月底到2月初),“海鱼”和“海虾”的搜索频率明显较高。此外,每年秋季关于海鲜的搜索频率都在大幅增加,因为中国人认为秋季是吃海鲜的好季节,同时秋季正临中秋及国庆长假,海鲜消费力不俗。

另外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假期期间海鲜生产商也准备特别的海鲜礼盒,这样中国消费者就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购买作为拜访家人或朋友的礼物。

中国民众对海鲜的追求讲究色香味俱全的烹饪哲学

许多中国消费者喜爱的海鲜产品在其他国家并不常见,甚至被认为是奇特的。比如海参、鱼丸、海龟等。然而,即使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不购买某些种类的海鲜,这仍然是国际海鲜出口商的一个机会。例如,有很多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干制海参的售价相对较高,因为中国食用海参的历史悠久,相信海参对健康有很多好处。此外,海鲜零食在中国也很常见,比如加工过的鱿鱼干或鱼干,它们更适合许多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被认为是比糖果或巧克力等零食更健康的选择。

海鲜产品在中国有不同的形态和分销渠道

中国消费者非常重视海鲜的新鲜度,尤其是对老一辈人来说。这就是为什么在同电商和新零售的激烈竞争下,传统海鲜市场仍具有相当份额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许多零售商和餐馆为了展示他们的产品的新鲜度,把海鲜装在暂养池中共消费者观赏。

海鲜火锅

从中国餐饮业的结构来看,火锅占中国餐饮业总收入的22%,其次是自助餐(12%)、烧烤(烧烤)和日本料理(5%)。在所有这些类型的中国菜品中,海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为进口海鲜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例如,中国海鲜市场上的进口三文鱼大部分不是在家庭,而是在餐饮市场消费。中国食用三文鱼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料理变得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中国千禧一代中。寿司和生鱼片(日本生鱼片)正在被广泛接受,生鱼片甚至作为开胃菜出现在许多中国传统餐馆的菜单上。

餐饮业主要形式分布图

不仅传统的线下零售渠道和餐饮市场,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也不容忽视。除了淘宝、京东等知名平台外,许多生鲜食品平台已经开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海鲜品牌来说,专业的海鲜销售平台也是重要的分销渠道。中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海鲜品牌都在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自己的产品。

各大电商网站中冷冻虾是各类海水虾中最受欢迎的产品,鲍鱼是各类贝类中最受欢迎的产品。有许多进口自澳大利亚、南非和新西兰等不同国家的鲍鱼都可以在同一家电商平台中购买。

新零售业态为新鲜海鲜分销提供了机遇

新零售是线上线下渠道统一融合的零售生态系统。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零售业经历了低迷时期。许多外国零售商在中国遇到了困难,包括韩国乐天百货(Lotte Mart)、美国沃尔玛(Walmart)和法国家乐福(Carrefour)。但当前阶段实体零售仍占消费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海产品领域,虽然许多海鲜产品可以在网上购买,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使他们更喜欢新鲜的海鲜,新零售为中国市场的海鲜分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市场凭借其强大的消费基础、不断增长的购买力、对新奇奢侈品购物体验的偏好以及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满足了所有的新零售需求。

当前是国外优质海鲜品开拓中国市场的绝佳时机

蓬勃发展的中国海鲜市场为国际海鲜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居民收入的增加;对大量蛋白质供应来源的需求;对健康、品质生活追求理念的影响等等都为进口海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进入2000年后,曾经代表地位的龙虾、鲍鱼等高档海鲜也纷纷走向品尝百姓的餐桌,80年代中期挪威三文鱼步入中国市场,90年代加拿大北美螯龙虾也在中国餐厅亮相,如今都成为民众餐桌的网红,然而这些都只是中国海鲜市场近几十年来巨变的缩影。

从近邻到万里之外,从浅海到深海,越来越多优质健康的海鲜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 ,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消费需求正改变全球海产贸易模式,吸引众多海鲜出产国的瞩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