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变身“中国动力谷”

"

株洲·中国动力谷。新华社发谭清云摄

新华社长沙9月7日电(记者阳建)见到装配工张杰时,他正在北汽株洲基地装配工序上忙碌。上半年,这里生产的车型EU5成为中国新能源车“销冠”,带动株洲市汽车制造工业增加值大增70.8%。

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南省株洲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赋予工业城市的重任,在清水塘地区布局了数百家冶炼、化工厂。

高耸的烟囱,轰鸣的机器声,给株洲带来了那个时代的工业荣光,诞生了两百多个“中国工业第一”,成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但同时也沉积了数十年的污染与落后产能。

2013年,株洲市决策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三高”行业、过剩产能“下狠手”,6年来已累计关停企业近2000家,直接削减工业产值700亿元。

在大规模破除老旧产能之时,株洲市同步培育新动能。2013年,株洲市基于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的比较优势,审时度势打造“中国动力谷”。随后,要素、资源不断整合,三大动力产业蓬勃发展。

仅过了两年,株洲就成为全球首个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轨道交通基地。中小航空发动机保持了30%的高速增长,就连起步较晚的汽车产业也形成了从设计研发到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再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汽车生产线现在是24小时运转。”张杰说,今年上半年,北汽株洲分公司完成整车生产7.54万台,同比增长125%。

中车株机公司制造厂房。图片由中车株机公司提供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磁浮厂房,磁浮研究所所长佟来生正在研制中国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这款时速200公里的磁浮列车,将填补全球该速度等级磁浮交通系统空白。”

今年上半年,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1%,其中三大动力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8.1%,支撑效应明显。分产业看,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装备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8%、15.2%、120%。

“作为老工业基地,株洲转型升级的包袱更重,但我们还是挺过来了,新动能、新产业澎湃而至。”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

破旧立新,靠的是什么?“有且只能靠创新。”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表示,该市把践行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视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

加大研发投入,汇聚高端人才,攻关一批关键技术,完善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创新资源不断注入“中国动力谷”。

瞄准未来,株洲市在8月出台《株洲·中国动力谷发展规划(2018-2025)》,在体系建设、产业链布局、平台打造等层面设定规划和目标,加快打造世界知名的动力之都。

根据最新规划,到2025年,株洲轨道交通、航空、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集群规模产值将分别突破20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将突出打造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等整车产品,开发动力型超级电容、新一代高速转向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核心系统,加速发展轻量化新型材料制造等延伸产品。

从中国第一台中小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到即将下线的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70年走来,株洲的“老工业”不断迭代为“新工业”,推动“中国动力谷”飞驰在世界产业创新舞台。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