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格局下的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怎么破?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我国现在的处于工业化的后期,而不是后工业化。”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说。

12月28日,由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制智库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暨2019中国制造年度盛典,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发言中,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做了概括论述。

李毅中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最全的国家。但总体来说,中国工业制造业还处在世界中低端,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不足,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突出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仍需要优化提升,以及工业效率仍有待提高。

李毅中

李毅中

中国处于工业化后期,而不是后工业化

李毅中认为,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的后期,而不是后工业化。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要加强自主创新,实施“网络强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大力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并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国际新格局下的中国制造”为主题,邀请众多行业专家、部委领导、企业家参会,就国际经济新格局背景下“再工业化”浪潮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

李毅中还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比发达国家晚了七八十年,其中美国是1955年工业化,德国是1965年工业化,日本是1972年工业化。中国到2020年可以实现基本工业化,预计2035年实现全面工业化。

谈及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李毅中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欠发达,集中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不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其中,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的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研发情况,李毅中列举数字分析道,目前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为2.19%,美国是2.79%,欧美大概是3%,日本是3.4%。更严重的是,在研发投入中,中国用于基础科研的只有5.5%,发达国家一般为15%到20%,俄罗斯也达到了15%,这个差距就很大。

李毅中还说,要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制造业增值税已经由16%减到13%,还要加快三档变两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必须在国家经济中占一定的比例。但最近这些年,仍然存在工业被空心化、被边缘化的状况,必须面对误区,努力把制造业搞上去。

做强制造业,在于市场化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表示,中国实际上很早就是制造业的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核心技术和创新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根据张维迎的研究,中国在过去三四十年里,市场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市场化的程度对研发密度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城市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就越高。

张维迎认为,只有创新企业家,才能让中国变为制造业强国。而最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的体制,是更多的竞争、更少的管制,更多的私有企业、更少的国有企业。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同时不要阻止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城市的扩张,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希望,在于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真正的法治国家。

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也认为,本届论坛的主题确定为“国际新格局下的中国制造”,是因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美贸易战虽然达成了阶段性协议,但是,已经给我们的制造业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中美贸易战的烈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新望认为,中国要有清醒的认识。美国在围堵我们的先进制造业,东南亚国家在追赶我们的传统制造业,国内要素成本又在全面上升,而我们的创新机制、营商环境,并不是十分理想。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家们,热切盼望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以及更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强国指数发布

强国指数发布

制造强国指数,中国第四

对于何为制造强国?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分析认为,所谓制造业强国,一是前沿尖端,二是体系健全,三是动态可持续。根据一些指标由高到低的排序,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来看,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当前全球公认的制造强国,基本都是发达国家,金融业的规模并不是决定对制造强国支持作用的关键因素,而融资结构也并不是决定金融对制造业支持的关键因素。

针对制造业与金融业的关系,夏斌还认为,不管是处于技术创新,还是良性发展阶段,还是转型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等等,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金融产品的支持。从良性比较的角度,产业内嵌的金融发展逻辑是基于供应链、贸易链的商业信用金融发展,当一个企业进入成熟期的时候,就要转型升级,就包括兼并收购、技改支出、迁移成本、绿色投资等。

在本届论坛上,还发布了“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解读时表示,根据2018年持续跟踪的九个国家制造强国结果来看,制造强国的排名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美国第一,德国第二,日本第三,中国第四。

据了解,该指数报告是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主要包含制造强国战略与制造强国指标体系、2018年九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测评、2012-2018年九国制造强国发展进程分析,以及中国制造强国进程分析与思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